
今天中午,著名作家、70、80后的愛情啟蒙導(dǎo)師之一,瓊瑤女士于淡水的家中離世。
臺灣各大媒體統(tǒng)一用了“輕生”兩字。最初的口徑還是“傳聞”。


到三點(diǎn)多鐘的時候,內(nèi)地媒體的報(bào)道已經(jīng)去掉了疑似、傳聞等詞匯。

瓊瑤女士今年已經(jīng)是86歲高齡,合理猜測應(yīng)該是飽受疾病困擾,自認(rèn)生活品質(zhì)無法達(dá)到自己的需要,于是選擇“自我安樂死”。
作為看瓊瑤小說長大的一代,看到這個新聞以及瓊瑤的遺書,只有兩點(diǎn)想法。
一是屬于我們的時代,正在以加速的方式急速遠(yuǎn)去。
文學(xué)藝術(shù)領(lǐng)域,無論是老一輩的黃永玉、鄭佩佩,還是年輕的李玟、周海媚,每個人的離去,都在提醒時間的殘酷。
第二,你奶奶還是你奶奶,以如此特別的方式離去,留下“肉麻兮兮”的遺書,這個結(jié)局十分“瓊瑤”。


遺書的開頭,瓊瑤女士就說: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jīng)“翩然”離去。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和“飛翔”,優(yōu)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地化為雪花飛去了。
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jīng)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

11歲就隨父親到了臺灣的瓊瑤女士,在不下雪的南國生活了近一輩子,大約非常向往雪花,所以把自己的離去,比喻成如雪花般飛去。
這是我見過最歡脫、最有力量的遺書,短短千字,思慮周全,既有小情緒,又有博大愛。
她不僅講明白了自己為什么這樣做,而且顧慮到自殺對于社會的負(fù)面影響,特意花兩個段落,告誡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一時的挫折與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的磨煉,希望年輕人活出強(qiáng)大的自我,“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

人的一生,是立體的。
短短幾十年,能發(fā)生很多事。福禍相依、毀譽(yù)參半,皆為常態(tài)。
瓊瑤女士的一生,獲得過很大的榮耀,也引發(fā)過巨大的爭議。從創(chuàng)立言情小說的特別敘事,到追求與眾不同的愛情,再到以特別的方式告別人生,她的人生與她的書一樣,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有人贊有人罵。

但單就遺書來說,這份周全與慈悲,比死亡本身更讓人震撼。
本來下午三四點(diǎn)鐘,是情緒低谷波段,加上武漢陰天降溫,在這個時間看到自己少時瘋狂喜愛過的作家瓊瑤輕生的消息,難免心里咯噔。
然而仔細(xì)看完遺書,竟然明朗起來。
“生命的美好,在于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fù)此生!”

這般豪情與喜悅,簡直讓人覺得自己沒資格為她悲傷。
只想趕緊梳理自己的人生,查缺補(bǔ)漏,力爭好好活過,即使不能轟轟烈烈,至少也要瀟瀟灑灑。

死亡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課題,“怕死”更是人之常情。
大多數(shù)人懼怕的不是“死”本身,而是通往終點(diǎn)的那一段未知的路。你不知道會經(jīng)歷什么樣的病痛,更不知道這段旅程的長短,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清醒地面對終點(diǎn)、會不會失去所有的記憶與尊嚴(yán)。
這些未知,是人類所能想到的最恐怖的恐怖片。
瓊瑤女士的一個“翩然”,自導(dǎo)自演了一部滾滾紅塵中的少女電影。她的靈魂清醒、年輕、超前,86歲的軀殼,沒能關(guān)住少女的心,真是妙、真是牛。
很開心能有越來越多的先行者,把死亡這件事描繪得千變?nèi)f化,而不僅僅是黑白、悲傷與虛無。
活得轟轟烈烈,走得瀟瀟灑灑,瓊瑤女士對于死亡的看法其實(shí)是一以貫之的。早在2017年,瓊瑤就因?yàn)榉磳檎煞蚱仅螡骞芏l(fā)與繼子女的矛盾。

當(dāng)時90歲的平鑫濤已經(jīng)處于失智狀態(tài),瓊瑤堅(jiān)決反對插管,希望他自然而然離去,平鑫濤的三個子女則認(rèn)為瓊瑤是不想再照顧父親,盼他早死。
最終迫于輿論壓力,瓊瑤同意插管,但她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背叛一別了!我生命中最摯愛的人》,認(rèn)為自己的同意,相當(dāng)于背叛了之前與平鑫濤約定的“不插管”諾言。

今天看到瓊瑤選擇翩然離去,我立刻想到這則舊聞。
正巧前幾天也與朋友談到父母進(jìn)院搶救時的身不由己,很多事先想好的東西、說好的事情,到了彼情彼景,就會身不由己。
瓊瑤大約正是經(jīng)歷了平鑫濤的身不由己,才決定在清醒時自己作主。
這個決定,一要智慧、二要膽識、三要無視非議,畢竟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里,自殺不是善終。
很開心看到自己少時的偶像,有勇有謀,作主了自己的人生,并且留下這樣一篇蕩氣回腸的遺書。把一切說得明明白白,沒有無奈,不留誤解。如此清醒的頭腦,這86歲的人生,實(shí)在讓人羨慕。
在遺書的最后,瓊瑤寫到:為了讓我的靈魂(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

感謝文字的力量,感謝瓊瑤女士。雖然如今已經(jīng)不流行這樣的文筆,雖然這樣的寫法會被年輕人嘲諷老土與肉麻,但寫了一輩子愛情小說的瓊瑤,最好的一篇文章,依然是這封用勇氣與智慧寫就的遺書。
今天這篇文章,匆匆而就,難掩內(nèi)心的五味雜陳。
不是回望。瓊瑤伴隨了我整個少女時代,簡單2000字無法回望;也不是哀悼,哀悼違背了她的意愿,無視瓊瑤翩然離去的決心,是大不敬。
這一篇短文,更多的是敬。敬她的清醒、敬她的通透、敬她的勇氣;敬她在人生的最后,也不忘告訴年輕人,要不畏挫折、好好活著。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這首瓊瑤作詞的《還珠格格》主題曲《當(dāng)》,也許是她最后時刻,生命的BGM。
向牛掰的瓊瑤女士致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