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來聊聊當下的一個熱點,現在消費不太景氣,上頭為了鼓勵消費,想出的辦法無非就三種:發(fā)錢、發(fā)購物券或者發(fā)貸款,比如消費貸。這三種方法本質上可不一樣。

要是發(fā)錢,大家可以不動用自己的存款,光花發(fā)下來的錢就行。

發(fā)購物券又有不同,上頭補貼一點,大頭還得自己掏。就像買輛車15萬,補貼15000,自己得掏135000。至于發(fā)貸款,像消費貸,那就更特別了。

消費貸最大的特點是要還,實際上就是向未來的自己借錢花,現在先借個10萬、20萬甚至50萬享受一把,以后再承受還錢的壓力,相信明天的自己會比現在更有錢。

大家覺得這三種提升消費的方法,哪個最管用呢?在咱們這兒,直接發(fā)錢的情況不多見,發(fā)購物券的例子倒是有一些,像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以舊換新或者消費券之類的,但總體涉及的消費品和服務類別有限,沒有全面鋪開。要說風格最激進的,還得是發(fā)貸款,現在銀行個人消費貸額度都提高到50萬元了,夠激進的。

可問題來了,誰會愿意而且需要借50萬去消費呢?富人肯定不會申請消費貸,他們不缺錢,借錢一般是為了投資,而不是消費。對他們來說,買個奢侈品只是小錢,根本不用借。除非是投資工廠、做生意,需要投入千萬甚至上億資金,才會找銀行借。至于辛苦打工的人,也沒人會借50萬去消費。很多人還房貸都壓力大,又要養(yǎng)孩子,還擔心工作不穩(wěn)定,哪敢背上幾十萬債務去消費啊,除非不想好好過日子了,不然都還是量入為出,盡量節(jié)儉。真要一下子花掉50萬,拿什么還呀,靠工資和獎金嗎?

這兩個群體都排除后,剩下的情況就有意思了。無非還有兩類人,一類是借了就沒想還,先爽一把以后不管的。但銀行會看個人信用記錄,不會給這類人放貸。另一類就是借錢周轉,借新錢還舊貸,勉強維持個人財務平衡,避免出現不良記錄。愿意且敢借50萬的,大多是這種情況,以貸還貸,盼著經濟快點好起來,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那有沒有借錢來投資的呢?

應該很少。想投資的人都想賺錢并且打算還錢,但現在股市行情不好,房子也還在下跌,不是出手的好時機。而且銀行對貸款用途有基本監(jiān)管,不能挪作消費以外的其他用途,所以用于投資肯定不是主流。

除了消費貸,最近還搞了個文崗擴展專項貸款,加大對小微企業(yè)主和個體工商戶等個人的貸款,相關個人最高授信可達1000萬元,這真的是下大力氣了。但實際上有多少人敢去借,還得看業(yè)務前景好不好。要是賺錢難、風險大,也不太敢頂著上限去借。另一方面,銀行也要看這些人能拿出什么抵押物,畢竟得防范風險,不能搞出太多壞賬。所以估計效果會有限。

此外,民政部有新想法。民政部說,銀發(fā)經濟發(fā)展?jié)摿薮?。預計到2035年,銀發(fā)經濟占GDP的比重從6%上升到9%。確實,中國老年人口規(guī)模大,特別是低齡老年人,截止去年底,60 - 65歲的低齡老年人約有9000萬人,他們財富儲備相對充足,社會保障較好,消費意愿強烈,老年消費市場規(guī)模龐大,值得發(fā)掘和發(fā)展。感覺現在遍地都是機會。要是覺得沒錢,那可能得自我反省,是不是沒本事,沒能力回報社會、拉動經濟。

我覺得可以這么說,咱們還是得多多努力、多多掙錢。就算現在沒能力消費、做貢獻,以后努力成為富裕的低齡老年人,為銀發(fā)經濟多做貢獻也不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