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所長,賠償金順利到賬了,我爸的后事也全部辦完了,謝謝咱們司法所對我家的幫助,這回我總算可以安心回部隊了!”這是近日太白縣咀頭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因工意外摔傷致死的賠償糾紛后,家屬上門誠摯感謝的場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2月15日,咀頭鎮(zhèn)村民柏某在某企業(yè)園區(qū)蔬菜大棚施工時不慎摔落被重物砸傷,經送醫(yī)救治40天后因病情嚴重不幸離世,家屬因賠償問題與企業(yè)發(fā)生糾紛,并求助政府希望出面協調。得知此事,咀頭司法主動請纓、迅速介入,一方面前往死者家中安撫情緒、傾聽訴求,另一方面趕往企業(yè)與相關當事人了解事情經過,協商處理辦法。在先后7次與當事雙方單獨溝通后,司法所通過分析爭議焦點、梳理矛盾結癥、擬定化解途徑,隨即聯合派出所、律師開展“三所聯調”,邀請當事雙方“坐下來、面對面”共同協商解決。

調解前,調解員對當事雙方尤其是死者家屬在處理此次事件中表現出來的理智和克制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事故發(fā)生后,企業(yè)第一時間墊付傷者所有醫(yī)療費和家屬照管費這種敢于承擔責任的做法,給予了點贊,得到了死者家屬的認可。調解在一片和諧的氛圍中拉開序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爸是在給你們干活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意外,就應該按照工傷標準進行賠付補償”。在協商到賠付標準時,雙方就屬于“工傷”還是“意外”產生分歧,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面對僵局,調解員靈活采用“田字法”,將情緒激動的當事雙方分別請到相鄰房間,從法律法規(guī)、辦案流程、人文關懷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逐一釋法明理,使當事雙方達成共識。

在協商到支付方式時,企業(yè)因園區(qū)春耕資金緊張,希望延期半年支付。家屬因害怕企業(yè)推諉不付錢,堅決要立即付款。面對突發(fā)問題,調解員“引經據典”,通過自己親身經歷和調解案例,勸解雙方要“換位”思考、互相體諒,在保證群眾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企業(yè)的損失。經過兩日的耐心勸導和反復調解,最終雙方和解簽訂協議,并進行了司法確認。至此,這起因員工意外傷亡引發(fā)的賠償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此次糾紛調解,咀頭司法所以“法”當頭、以“理”為秤、以“情”動人,用“三所聯調”的司法實踐,詮釋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深刻內涵,彰顯著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為人民的責任擔當。(通訊員 劉美君)

責任編輯:任行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