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天屎之路”考驗人鳥共處的智慧

劉少華

“人在樹下走,屎從天上來”——據(jù)4月14日大象新聞報道,鄭州繁華鬧市區(qū)有條讓人又愛又恨的“天屎之路”。每年春夏時節(jié),這條路的路面上、停放的車頂上到處都是白花花一片,路過的行人隨時都有可能被鳥屎“襲擊”。雖然不少市民對“鳥屎”很寬容,但也有市民認為這些鳥給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不便。

城市不只是人的城市,也是鳥類的城市。從生態(tài)角度來看,鳥類是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的存在不僅為城市增添了靈動之美,還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鳥類捕食害蟲,減少了害蟲對農(nóng)作物和城市綠化植物的危害;它們的遷徙和活動,也促進了種子的傳播,有助于植物的繁衍?!疤焓褐贰钡拇嬖冢从吵鲈搮^(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說明城市中仍保留著適合鳥類生存的空間,這是城市生態(tài)建設的積極成果,值得肯定。

然而,從市民的生活體驗出發(fā),鳥屎帶來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對于車主來說,車頂上的鳥屎不僅影響車輛外觀,還可能對車漆造成腐蝕,增加了車輛的清潔和維護成本;對于行人而言,穿著整潔的衣服出行時,突然被鳥屎砸中,難免會感到尷尬和煩惱。此外,大量的鳥屎堆積在路面上,也給城市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帶來了挑戰(zhàn)。當然,這樣的煩惱并非鄭州獨有,諸如沈陽太原街的烏鴉群、杭州西湖邊的鴿群等等,都曾讓當?shù)鼐用裼謵塾趾蕖?/p>

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城市治理的一道思考題。面對人鳥矛盾,我們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簡單地采取“驅鳥”措施。鳥類的棲息和生存權利應當?shù)玫阶鹬?,如果盲目驅趕鳥類,不僅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還可能引發(fā)其他一系列問題。所以,城市管理者不妨調動各方智慧,從多個角度入手,尋求一種既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又能減少鳥屎對市民生活影響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鄭州已經(jīng)在行動。例如,“天屎之路”所在的金水區(qū)市政部門試點安裝可移動式樹冠防護網(wǎng);環(huán)保組織建議建立鳥類糞便資源化處理體系,將富含氮磷的排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交通部門則考慮在特定時段設置臨時步行區(qū),通過動態(tài)分流緩解人鳥活動沖突;而商戶也在摸索適應性策略,比如將每日開業(yè)時間調整為鳥類晨間覓食高峰之后,在商店檐下懸掛反光片形成柔性隔離帶等等。這些嘗試彰顯著治理思維從對抗到共生的轉變。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唯有以科學精神為指導,以民生需求為依歸,才能破解“人鳥矛盾”,開拓一條“相融共生”的雙贏之路——這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也衡量著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來源:中工網(wǎng)-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