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無錫市引進人才條件之一的A1類人才認定標準,引發(fā)網友吐槽:“不是引進人才,是引進天才”。
4月16日,無錫市人才辦工作人員回應稱,A1類系當地最高人才分類標準,該政策確定無誤。
>>>人才認定標準
A1類人才引進諾獎獲得者,無錫確定政策無誤
日前,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在無錫人才網上看到,A類人才認定標準中清楚地列明——
諾獎得主一般不超過75周歲,院士一般不超過70周歲,其他人才一般不超過65周歲。A1類:諾貝爾獎獲得者(不含和平獎);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這不是引進人才,這是引進天才?!睂τ谠摌藴剩芯W友認為諾獎獲得者的人才引進條件過于苛刻。
也有網友表示:“全國有幾人能獲諾獎,這一項是不是形同虛設?”
4月16日,無錫市人才辦工作人員回應媒體采訪時表示,該政策確定無誤,A1類為當地最高人才分類標準——諾獎獲得者,條件嚴苛,可享受相應配套政策。

記者注意到,無錫市人才網公布的《無錫市高層次人才宜居保障實施辦法》顯示,對A類人才,可免費租賃一套全裝修的人才公寓或商品住房,面積一般不低于150平方米,具體由人才工作所在地承擔,租賃期限最長為10年。
此外,在分類給予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中,參考最高標準為:A1類人才500萬元,A2類人才200萬元,A3類人才150萬元。
>>>人才服務中心
能獲諾獎的確實很少,這個設定已有官方說法
4月16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lián)系無錫市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希望了解這項引進人才政策的初衷。


“海外高端人才,您這邊是想了解這一塊嗎,還是怎么樣?”工作人員并未否認無錫引進A1類人才相關認定標準,但同時也承認的確能夠獲諾獎的很少。
“這個設定的話,今天應該已經有對外發(fā)布過比較官方的說法,你可以看一下?!?/p>
記者詢問,截至目前,A1類人才有無申報,工作人員答復稱:“這個情況我們不方便透露,如果你想要了解,可以聯(lián)系我們專門負責媒體對接的部門?!?/p>
對于這項政策制定有無問題,目前有無成功引進的A1類人才,工作人員回應稱:“以官網為準?!?/p>
記者多次撥打工作人員提供的辦公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
>>>上海引進人才
海歸人才也可申報,截至目前還沒有諾獎得主
4月9日,上海市虹口區(qū)啟動2025年“虹口英才計劃”申報,招賢納士,設立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3個類別。
其中的領軍人才申報條件規(guī)定,在高校、科研機構等擔任相當于副教授及以上職務,或在企業(yè)、社會組織等任職核心崗位;帶領團隊在重大項目中取得創(chuàng)造性成果或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或創(chuàng)辦企業(yè)擁有國際領先或能夠填補國內空白、產業(yè)化開發(fā)潛力大的技術成果;年齡一般在60周歲及以下,即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對于創(chuàng)新工作活躍、取得卓越成就或產生深遠影響的,可酌情放寬年齡限制)。
4月16日,虹口區(qū)一位負責人才引進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沒有國籍的限制,海歸人才也可以申報。
“我們是歡迎海外人才來的,如果說獲諾獎的人才愿意來我們這邊,那肯定也是歡迎的,就是說,他得是在我們虹口區(qū)工作?!?/p>
據這位工作人員了解,上海尖端人才引進截至目前還沒有諾獎得主,“是沒有引進的。不管是哪里,當然都是希望引進優(yōu)質人才,我們也是很希望引進的,但沒能引進到?!?/p>
>>>側重點有不同
諾獎得主難求,無錫這樣設定標準并非不切實際
對于無錫A1類人才分類標準,該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是說無錫就比上海更超前,“各個城市都有人才引進的優(yōu)勢,像杭州‘六小龍’,杭州的經濟發(fā)展,我們上海也不比杭州差,只是發(fā)展的方向和側重點不一樣,所以導致引進的方向、引進的人才也就不一樣?!?/p>
雖然諾獎得主這樣的人才難求,但這位工作人員認為無錫這樣設定標準并非不切實際,“應該說不止是上海,全國各地都是希望有優(yōu)秀的海歸人才回到國內。無論是諾獎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圖靈獎(計算機獎項)、菲爾茲獎(國際性數學獎項),從性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
>>>法律人士觀點
將諾獎作為人才引進標準,表明無錫追求卓越
知名法律人士譚敏濤受訪指出:“從積極方面來說,諾貝爾獎是全球公認的最高榮譽之一,將其作為人才引進標準,表明無錫重視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向全世界宣告無錫對頂尖人才的渴望,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p>
譚敏濤認為,能夠吸引頂尖人才及其團隊落戶,帶動本地科研水平提升,有助于構建“頂尖人才—團隊—產業(yè)”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誠然,全球在世的諾貝爾科學類獎項得主數量有限,并且多數在歐美知名高?;蜓芯繖C構任職,研究領域與無錫重點產業(yè)匹配度有限,可能導致符合條件的人才較少,政策的實際效果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引發(fā)爭議?!?/p>
譚敏濤表示,部分網友對政策存在誤解,“認為‘唯諾獎論’脫離實際,只關注到諾獎得主這一高標準,卻忽略了政策對其他層次人才的支持,這恰好表明無錫對高層次人才的重視?!?/p>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華 編輯 李婧
(如有爆料,請撥打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 0000)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