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來自河南的9歲男孩王玉,在甘肅的某火車站內和母親意外走散。此后他輾轉到了新疆,在這里成家生子,期間他多次尋找母親,為了寄托對母親的思念,王玉在荒蕪的戈壁灘上開始種紅薯,一種就是60年。2019年7月21日,已經(jīng)69歲的王玉在苦尋60年后終于有了母親的消息,并且參與了央視的尋人節(jié)目《等著我》。在現(xiàn)場,王玉哭著喊道:你為何不等我呀?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最人物紀就帶大家走進王玉的尋親之路。

現(xiàn)場合影
1950年的一天夜里,伴隨著淅瀝的雨聲,一個男孩在河南省平頂山市的偏遠山村出生了,這個男孩就是王玉。
雖然家庭貧困,但作為家里唯一的兒子,父母給了他們所有的寵愛,這讓自小就是外向活潑的性格。
王玉的童年是快樂的,夏天會在家門口的樹下乘涼,會去村子旁邊的小河旁沖涼,不過他最喜歡的卻是秋天,因為這個季節(jié)可以吃到母親做的紅薯粥。

即使吃了很久的紅薯,王玉也不會討厭,母親也知道兒子這個喜好,即使是下雨的時候,也會親自去地里挖。但是在王玉看來,母親懷抱的味道就像紅薯的味道。
1959年的一天,王玉家的房子被大雨沖塌了,看著無法住人的房子,王玉的父親嘆了一口氣,然后帶著妻兒回了甘肅,因為那里有他們的親戚,走的那天,王玉很不舍,向家里的那棵樹揮了揮手,然后就離開了。
只是讓王玉想不到的是,這一離開便是無盡的歲月。
王玉的父親覺得,全家住在親戚家不是長久之計,這樣老打擾對方,時間久了會影響人家過日子,所以他讓妻子先留在甘肅,自己回了河南。

寫信
一段時間后,王玉的父親重新修好了房子,因為掛念遠在親戚家的妻兒,就連忙給親戚寫了信,信中感謝對方對妻兒這么多年的照顧,還催促妻兒快點回河南。
王玉的媽媽看過信后,就連忙帶著兒子去了火車站,那天的火車站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吵鬧聲讓王玉有些不安,他只能緊緊的拉著母親的衣服,因為母親手里的行李太多了。
很快,他們的火車到了,母親放下行李抱著王玉的雙臂將他送上了火車,意外就在這時發(fā)生了,因為人太多,后面的人也擠著上火車,你推我搡,將王玉母親擠到了旁邊。
人越來越多,孩子的哭聲,大人的罵聲,王玉的母親被人群帶離到了更遠的地方,她好像聽到兒子的哭聲了,心急如焚的她只能拼命往前擠,可就在她快要上車的時候,火車已經(jīng)開動了。

火車站
慢慢的火車越來越快,王玉看著追趕火車的母親越來越遠,直到對方的身影成為一個點,再也看不見一絲的蹤跡。
看著車廂里,一張張陌生的臉,9歲的王玉害怕了,他想媽媽,他想爸爸,他不知道火車濤將他帶到哪里,越想越難過,最后嚎啕大哭。
直到后來乘務員發(fā)現(xiàn)了他,問他的信息,可是王玉害怕的都要發(fā)抖了,問什么都不答話,隨后,火車到了甘肅武威站的時候,警察將他帶下了火車。
警察叔叔問王玉家在哪里,王玉不知道,只是語無倫次地說道:自己家門口有棵大樹,還有小河······這樣的特征到處都是,尋找又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這里待了幾天后,王玉依然不記得自己住在哪里,沒辦法,只能將他送進甘肅省武威市的兒童福利院。

福利院
福利院的孩子很多,大家都是沒有父母的。可王玉不明白,自己明明有父母,為什么也要在這里,惶恐,害怕占滿了王玉的心,他天天坐在福利院的門口等著父母去找他。日子長了,父母依然沒有找來,慢慢地,他開始適應這里的生活。
幾年后,王玉隨孤兒院的孩子們一起去了新疆,王玉覺得自己坐了很久的火車,看著窗外的景色越來越荒蕪,他知道自己和家人越來越遠了。
新疆這邊依然沒有母親做的紅薯粥,可王玉已經(jīng)不再哭鬧了,因為即使哭鬧,也換不來母親的關心,因此,他也不再提起紅薯粥了。
只是每次孤兒院里做紅薯的時候,他都會多吃一些,吃著吃著,眼淚就流下來了。隨著時間的流逝,王玉對家人的思念越發(fā)深刻。

新疆
1968年,18歲的王玉離開了孤兒院,此后正式扎根在了新疆。王玉也曾試圖找過父母,可是當時他住的地方很偏遠,這導致交通有些閉塞,再加上童年記憶隨著時間的演變不再清晰,所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閑的時候,他常常站在戈壁灘上,眺望著遠方,那是故鄉(xiāng)的方向,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念著:爸爸媽媽,請再等等我,總有一天,我會找到你們的。
很快又是幾年過去了,二十多歲的王玉遇上了一個女孩,她很溫柔,總是關心他照顧他,這是王玉離家后第一次感到別人的溫暖,所以他們談戀愛了,后來兩人結婚了,并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1981年,31歲的王玉開墾了一塊地,專門用來種紅薯。即使每次都要測氣溫,即使每次的紅薯葉精挑細選,但以當時的技術和當?shù)氐臏囟?,種出紅薯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

非本人 情景重現(xiàn)
但王玉卻是一個很執(zhí)拗的人,因此在小女兒王寧的記憶中,父親每年都在種紅薯,即使忙著種棉花,也會抽空打理那塊紅薯地,但王寧從來沒有見過他種的紅薯。
王玉不僅執(zhí)著在戈壁灘上種紅薯,還執(zhí)著吃紅薯,紅薯的各種做法,他都愛,尤其是紅薯粥,一碗紅薯粥,百分之八十都是紅薯塊。
王寧僅僅以為父親愛吃紅薯,卻不知王玉是在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思念。
漸漸地三個孩子都成年了,有一天,王玉將他們三人集中在一起,給他們講了自己的故事,并且對他們訴說了自己對父母的思念,話還沒說完,王玉的眼淚就流下來了。

情景再現(xiàn) 非本人
三個孩子看著父親,都有些手足無措,此刻他們才真正理解了,父親這些年心里有多苦,他們三個暗自發(fā)誓,一定要找到爺爺奶奶,了卻父親的遺憾。
后來到了王寧上大三的時候,她聽說很多年前,河南有一戶人家丟了孩子,現(xiàn)在正在尋找,王寧不確定這件事情是真是假,也不確定對方是不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所以她沒有將這件事情告訴父親。
反而偷偷背著家人,坐上了前往河南的火車,此刻的王寧多么希望對方是自己的家人,但當她興沖沖地趕到那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對方尋找的并不是自己的父親。

醫(yī)院
兩天后,王寧帶著失望回了家,剛到家門口,鄰居告訴她:“你父親今天和你媽媽去醫(yī)院了”,問清楚之后,王寧匆忙趕往醫(yī)院。
從母親口中得知,由于常年吃紅薯的緣故,父親得了糖尿病。從醫(yī)院回去后,全家人開始監(jiān)督王玉,讓他不準再吃紅薯。
可是對于家人的勸阻,王玉依然我行我素,如果妻子不給他做,他就自己做,家里也看清了王玉的執(zhí)拗,也不再劇烈地反對了,但是為了王玉的健康,他們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每次王玉吃完紅薯,女兒王寧都會帶著他散散步,以此進行消化。
2014年,眼見著兩個大兒子娶妻了,小女兒王寧也已經(jīng)工作了,王玉依然在戈壁灘上種著紅薯,花白的頭發(fā),佝僂的腰。家里人讓他歇歇,他也不愿意,他說:“就算是死,我也要守著這片紅薯地,這就是我的命!”

情景再現(xiàn) 非本人
雖然王玉已經(jīng)60多歲了,但他依然在尋找著自己的家人,雖然此時的火車速度比之前加快了不少,但長途奔波的滋味并不好受,何況是對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
不過王玉從不喊累,一旦河南那邊傳來消息,他都滿懷希望地去,雖然每次都是希望而歸,但王玉從來沒有放棄,他想爸爸,想媽媽,想媽媽煮給自己的那碗紅薯粥。
對于這件事,王玉的孩子們也很積極,只要有空閑時間,他們就會四處打聽,只是年代實在太久遠了,很多信息都隨著時間消逝了。
所以即使找了很久,依然沒有結果,王玉有些絕望了,他開始擔心,會不會等到自己去世,都不能見到父母。

情景再現(xiàn) 非本人
這種擔心讓王玉夜里睡不好覺,每天凌晨三四點,他都會被噩夢嚇醒,然后眼睛一直睜著,直到天亮,王玉怕孩子們知道自己這種狀態(tài),都會假裝天亮才醒。
可家人還是發(fā)現(xiàn)了,除了寬慰王玉,加快找親人的步伐,他們也不知道做什么,因為父親執(zhí)拗了一輩子。
只要是他堅持的,就算是一條沒有結果的路,他也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即使摔得頭破血流。作為家人,只能在后面支持他。
很快5年過去了,時間到了2019年,此時距王玉走丟已經(jīng)60年了,這60年里,王玉每一天都牽掛著父母,時刻將他們藏在心里,不敢有絲毫的遺忘。

紅薯粥
在記憶深處,他好像又聞到了母親煮的紅薯粥,雖然這些年來,他吃了太多的紅薯,但沒有哪一次能和記憶中的紅薯粥重合。
看著日漸消瘦的父親,30歲的王寧感到心焦,在7月的一天,王寧吃完晚飯,在客廳看電視,看著看著,她突然眼前一亮。
接著,她迅速地打開手機開始搜索,搜索欄里只有三個字“等著我”,通過搜索,王寧知道這是一檔大型尋親節(jié)目,而且是通過國家的力量在尋找。
她欣喜若狂,連忙跑到父親的房間,說了這個好消息,聽到這個消息的王玉也激動起來,他開始催促女兒快點報名,最后在全家人的注視下,王寧報名了《等著我》,然后又填寫了信息。

《等著我》
一家人懷著忐忑開始等消息,只要王寧的電話一響,全家人都會詢問對方是誰,王玉覺得自己心情都變好了。
7月中旬的時候,《等著我》節(jié)目組來電話了,電話通知他們7月21日來北京參加節(jié)目錄制,聽到消息的大家連夜準備行李,王玉更是激動地晚飯多吃了幾口。第二天,他們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
7月21日,王玉和女兒王寧來到了節(jié)目現(xiàn)場,節(jié)目開始,都是王寧在講述,講述父親的遭遇,講述父親對爺爺奶奶的思念。

王玉和女兒
從頭到尾,王玉都很少說話,只是緊緊拉著女兒的手,暗暗流淚。很快,到了節(jié)目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在王寧的攙扶下,王玉顫顫巍巍地站起來,等待著節(jié)目組揭曉答案。
工作人員的一句話“沒有找見媽媽,事實上,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您的家,但您的父母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王玉崩潰了,他沒想到,60年的等待和尋找,換來了徹底的絕望。
隨后,王玉抱著女兒嚎啕大哭,9歲那年,竟成了永別。王玉以為這次還像之前那樣,最后帶著絕望歸去,唯一不同的是,他以后再也不能帶著希望去尋找了。
就在王玉快要轉身離去的時候,主持人叫住了他“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您,雖然您父母不在了,但您有一個妹妹,叫王秀花”。

緊緊相擁的三人
主持人的話音剛落,一個陌生女人走到了王玉的面前,隨后,這對未曾見過面的兄妹,緊緊相擁,就連王玉的女兒王寧也抱著自己的親姑姑。現(xiàn)場的觀眾被眼前的畫面感動了,紛紛鼓起掌來。
隨后,三人平靜下來,王秀花告訴哥哥王玉“自從您走丟后,媽媽狀態(tài)變差了很多,日日都哭了不停,直到最后眼睛都快瞎了,后來,整個人變得神經(jīng)錯亂,只要出門,就不記得家在哪里,但是即使這樣,母親還記得您,她臨終的遺愿,就是找到您”。

王玉和妹妹
聽到這里,王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緊緊拉著妹妹的手,大哭起來:"媽媽,你為何不等我呀?''王秀花安慰著王玉,如今一家人可算是團聚了。
最后,王秀花的兒子也來到了現(xiàn)場,他端著一碗紅薯粥走到了王玉的面前,接過眼前的粥。王玉知道自己該釋懷了。

王玉在現(xiàn)場喝粥
雖然不是母親煮的紅薯粥,但在這碗粥里,他好像嘗到了母親的味道。一場60年的苦尋,就此落下了帷幕。
王玉是不幸的,他直到最后都沒能見到自己的母親,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父母在人世間給他留下了一份血緣的牽絆。此后,他可以帶著新的希望繼續(xù)生活下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