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消費,美國那 3 億人口展現(xiàn)出的消費力,居然常年把咱們 14 億人的大市場給比下去了,這事想想還挺讓人扎心。

先看看人家美國。走進老美的超市,結(jié)賬臺旁邊永遠擺著分期付款的廣告。就說買個 2000 美元的按摩椅,根本不用當(dāng)場掏大把現(xiàn)金,瀟灑地刷下信用卡,分 36 期慢慢還就行。在硅谷,不少實習(xí)生稅后工資也就 5000 美元,一半都得拿去交房租,可人家照樣敢背著 LV 包包通勤。

金融危機那會,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好多家庭房子都被銀行收走了,可短短十年不到,華爾街又搞出零首付購車,消費主義在美國依舊大行其道。走在曼哈頓街頭,經(jīng)常能看到白發(fā)老太太端著星巴克,在蘋果電腦上敲個不停。

再把目光拉回國內(nèi)。咱們這兒的年輕人,攢上三個月工資,就盼著 618 搞滿減活動時,才舍得入手一部手機。老一輩就更不用說了,存錢防老的觀念早已刻進 DNA 里。就拿我二姨來說,每個月退休金有八千,可去買菜的時候,還在各種研究、使用滿減券。在咱們這兒,更常見的畫面是,大爺大媽們拿著保溫杯,泡著枸杞,享受悠閑時光。

其實仔細想想,中美這兩種消費模式,就像麻辣火鍋和廣式早茶,各有各的特色,很難說哪種絕對好,哪種絕對差。美國那種超前消費,追求當(dāng)下刺激過癮,盡情享受生活;而咱們國內(nèi),老一輩細水長流,喜歡未雨綢繆,通過儲蓄來獲得安全感。

但如今時代變了,跨境電商數(shù)據(jù)一年比一年漲得猛,這說明咱們這代人正在摸索出第三條消費道路 —— 該省省,該花花。咱們能騎著共享單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節(jié)省出行成本;也能走進酒吧,和朋友一起盡情狂歡,享受生活。既不會過度超前消費,讓自己背負沉重的債務(wù)壓力,也不會一味地省錢,錯過生活的美好瞬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未來,相信咱們能在傳承老一輩優(yōu)秀消費觀念的基礎(chǔ)上,融入新的時代元素,走出一條更適合自己的消費道路。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