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輪回。
在佛教徒看來,所有生靈都無常、短暫,這不僅必要,甚至非凡且光榮。
所有的事物,尤其是活著的事物,都沉浸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的軀殼將會勞損耗盡,我們將會死去。從西方科學(xué)的角度來看:萬事萬物都將走到盡頭,最終屈服于熵。
但是,還有另一種觀點,它出人意外地與科學(xué)和諧共存,幫助我們以一種新的、甚至也許是讓人心定的視角,重新審視那種巨大而古老的恐懼。
上帝已死
上帝已死這個詞來自于著名的哲學(xué)家尼采寫的一本書叫《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絕對是世界名著,很多人認為這本書有魔力,任何人看到這本書都會產(chǎn)生無盡的動力。
尼采的哲學(xué)思想,對現(xiàn)代西方世界的影響很深。
如果你現(xiàn)在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對人生有很多的悔恨,又或者極度不自信,那么建議你讀一下這本書,讀完以后你會像吃了一整只雞一樣,渾身充盈著幸福。
尼采給自己寫的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是我給后世人類最大的禮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查拉圖斯特拉的一個老頭,在深山里邊兒修煉了10年,參透了人生的真諦,于是在一個夏天,他準備教給人們?nèi)松鷳?yīng)該是怎樣度過?
查拉圖下山之后,在一個樹林旁邊遇到了一個老頭,他就問老頭,你在這兒干什么呢?這老頭說,我在這兒歌頌神明,這時查拉圖突然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心想這老頭難道不知道上帝已經(jīng)死了嗎?
于是上帝已死這個詞成了尼采的專屬名詞,他對整個西方社會有很深的影響,尼采這句上帝已死究竟什么意思呢?
主流觀點認為,尼采說的上帝已死并不是說上帝已經(jīng)死了,而是說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絕對的真理。
在尼采之前,西方的哲學(xué)思想都認為這個世界有絕對的存在,因為有神的存在,所以存在絕對的真理,但是隨著科學(xué)的進步,人們知道了地球不是宇宙的核心,人可能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科學(xué)的進步動搖了神的存在,也就動搖了絕對真理存在。
因此,在尼采看來,人正在用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自己的努力試圖消滅這個神。
絕對真理這個問題似乎和我們普通人沒什么關(guān)系,但是如果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東西的話,人就沒有真正相信的東西了!所謂的信仰,所謂的標準,都是絕對的我們才去信它,我們不能去信一個不絕對這東西。
人類是堅信有一個公式是可以描述宇宙的,現(xiàn)在物理學(xué)家都在找這個公式,他們把量子力學(xué)和相對論結(jié)合起來,就是為了找到這個絕對的東西。
換句話說就是人類是相信有一個絕對的東西存在的,不管它是神還是一個描述宇宙真理的一個公式,必然要有這么一個絕對的東西存在著。
如果你不相信努力就有回報,你是不會努力的,雖然我們努力了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你內(nèi)心深處是相信努力會有回報,你才會努力,這就是你相信的東西!
如果人相信的東西不存在了會怎么樣呢?
比如當(dāng)今世界一些經(jīng)濟低迷的國家,工人隨時面臨失業(yè),老板隨時可能跑路,房子隨時可能因為地震倒塌,所有相信的東西都不再可靠了,人會怎么樣呢?
這個時候人就會進入一種虛無狀態(tài),當(dāng)人什么都不信的時候,人就不知道該怎么活下去了,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動力,尼采把這種進入虛無狀態(tài)人叫做末人。
末人對于未來不抱有任何的希望,就像行尸走肉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社會失去信念、失去活力就會產(chǎn)生大量的末人。
當(dāng)一個社會階層固化,底層人無論多么努力都改變不了現(xiàn)狀,人就會沉淪,社會就會產(chǎn)生很多末人,當(dāng)人類不再相信任何東西的時候,就會自我毀滅。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永恒輪回。
永恒輪回
所謂的永恒輪回就是說你的人生是不斷循環(huán)的,他和佛教里的這個六道輪回是不一樣的,六道輪回講的是人這一輩子在死的時候,會因為你這輩子做了多少好事多少壞事,來決定你進入六道里的哪一道,然后進行輪回。
六道包括天人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和畜生道,在六道輪回中,人是可能變成動物,動物也是可能變成人的,但是尼采講的永恒輪回不是這樣。
在永恒輪回中,你下輩子還是你,你還在那一年出生,你的父母還是你的父母,你和這一輩子過得一模一樣,你是在無限重復(fù)這一生?
尼采認為人生就是這樣,他問如果你每一輩子的重復(fù)過一樣的生活,你是否愿意接受?
尼采認為大部分人都不愿意過同樣的人生,主要是因為人生中終究會有一些痛苦,有一些難過,有些不開心,有些人可能現(xiàn)在正在經(jīng)歷這些事情,沒有人愿意把這些事情無限重復(fù),因為那意味著無限的痛苦,那怎么辦?
你的人生又不可能改變,于是你只能改變你的想法。就是你把所有人生中那些不好的部分都當(dāng)成你人生中必須經(jīng)歷的部分來看待就沒有問題了,真正折磨人東西不是外部引發(fā)的,而是來自于人內(nèi)心的不接受。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中描述查拉圖在經(jīng)過一條林間小道時候,就聽到有狗在狂叫不止,他順著聲音去的時候,發(fā)現(xiàn)狗旁邊躺著一個牧羊人,牧羊人的舌頭被蛇咬住了,只有蛇的尾巴露出來了,牧羊人拼命掙扎,想把蛇拔出來但怎么也拔不出來,然后就倒地開始抽搐,查拉圖看到了就想去救牧羊人,于是他也過去拔這條蛇,但還是拔不出來,這怎么辦呢?此時查拉圖大喊,讓他把蛇頭咬掉,牧羊人一狠心就把舌頭咬掉了,于是他得救了。
這時候這個查拉圖說這個牧羊人已經(jīng)不再是牧羊人了,而是一個神圣的存在,大難不死,他現(xiàn)在的心情應(yīng)該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最幸福的時刻。
牧羊人就像我們大部分正在承受痛苦人一樣,你被一個事情纏住了,你又解決不了,想拔不出來又拔不出來,別人就幫不上什么忙,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把它斬斷,你的心就得到解放了,你就會感到幸福,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因此,解決你內(nèi)心深處的這種痛苦只能靠你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主觀想法,接受這個痛苦,認為這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因為你改變不了客觀世界。
在永恒輪回中,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想法,你將永遠痛苦下去,這輩子痛苦下一輩子還得痛苦,只有真正痛苦的人才能明白尼采說的是什么,不那么痛苦的人認為這事兒應(yīng)該有點其他的解決辦法或者什么的。
尼采是經(jīng)歷過真正痛苦的人,他的一些東西是講給真正痛苦的人聽的,他是要教會那些真正痛苦的如何在苦海里暢快地游泳。
尼采也說了人要想去接受人生中的不幸和痛苦,其實很困難的。
但是尼采強調(diào)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他說人生中只要有一次你發(fā)自靈魂深處感覺到快樂和幸福,你的人生就只值了,剩下全是痛苦的沒關(guān)系,你只要感受過一次就可以,這樣的人生你一定希望再來一次。所以不管是怎樣的人生你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在意那些痛苦,而是去尋找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和喜悅。
尼采這個人事業(yè)不順,45歲發(fā)瘋,之后10年臥床不起,最后被病痛折磨而死,這樣的人生你愿意體會嗎?愿意再來一次嗎?但尼采在他晚年日記中說,我怎么會不愛我的人生呢?正因為我很愛他,所以,我才不斷地對我自己講述我的人生。
他雖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痛苦的,但是,他深深地愛著自己命運,他愿意再一次,而且他也明白未來的世界中也有很多人會像他一樣承受這樣的痛苦,陷入絕望,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查拉圖這樣一個角色,把他的思想帶給后人,希望他們能夠從這種痛苦中走出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