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皮膚長小疙瘩,首先需要明確小疙瘩的性質(zhì)。臨床上常見的情形為以下幾類:

1. 粟丘疹

俗稱脂肪粒,是一種大小僅 1~2 mm 的微小表皮下角化囊腫 ,因角蛋白堵塞小汗腺導管、毛囊導致??雌饋硎切〉狞S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內(nèi)里有白色顆粒物。

常見于毛孔阻塞、油脂分泌過多人群。治療方法包括針挑、激光治療或者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Pubmed

2. 汗管瘤

多為一個或多個的粟米粒樣的小丘疹,丘疹直徑數(shù)毫米至 1 cm,可呈紅色、棕褐色、淡黃色或者和皮膚顏色一樣,表面有光澤,半透明,內(nèi)里無顆粒物??梢娪谥敬x障礙、妊娠后,部分與遺傳因素相關(guān)。

治療方法包括電干燥法、冷凍、激光、高頻電灼法等。

圖片來源:Pubmed

3. 扁平疣

通常表現(xiàn)為米粒至綠豆大小,可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觸摸起來較為光滑、略硬。淡褐色、與正常膚色基本相近,或者無顏色改變??梢娪诿娌?、手部及全身其他位置。

一般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激光、微波等治療和外用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Pubmed

各個種類疙瘩之間相似度高,常人難以分辨,以上圖示僅供初步了解,切忌自診自治,以免不慎損傷眼周皮膚,進一步影響美觀。

建議由皮膚科醫(yī)生評估診斷,再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審核專家

李錦 皮膚科主治醫(yī)師

策劃制作

策劃:猴鴿 | 監(jiān)制:BruceLi

排版:娜娜

封面圖來源:丁香醫(yī)生內(nèi)容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