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chuàng),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589期

80后的你印象中有哪些動畫片?薩沙帶著你回顧動畫片的黃金時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薩沙說一些暴露年齡的老動畫片,看過的現(xiàn)在都是中年人了。

因為這類動畫片太多了,我只說幾個比較冷門的,常見的《變形金剛》《聰明的一休》《機器貓》《忍者神龜》這些就不說了。

第一,麥克瑞一號

這部動畫片在中國大陸放映時,叫做《星球大戰(zhàn)》,牛不牛?

動畫片是北京電視臺1987年從美國引進的,由中國煤礦文工團配音。

放一段大家熟悉的對白:

“在遙遠遙遠的未來,黑星和他罪惡的軍隊為了控制整個地球而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唯一的對手是科學家詹姆斯·查格爾博士和他的精銳勇士。他們在一起,是不可戰(zhàn)勝的,他們在一起就是麥克瑞I號。MA……MA……MA……MACRON 1?!?/p>

《麥克瑞一號》大體是說未來存在一個邪惡的勢力,黑星。

黑星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有大批手下,試圖統(tǒng)治世界甚至宇宙。

為了對抗黑星,查格爾博士創(chuàng)造了麥克瑞一號機器人。

麥克瑞一號是三架戰(zhàn)機,它們可以獨立作戰(zhàn),也可以組合成一個戰(zhàn)斗機器人,手持激光劍等武器搏斗。

其實,《麥克瑞一號》就是日本機甲動畫片《戰(zhàn)國魔神豪將軍》的北美改編版。

美國人購買《戰(zhàn)國魔神豪將軍》以后,對臺詞、畫面、配樂有著很大的改變,以符合美國觀眾的審美觀。

有意思的是,給查格爾博士配音的演員,就是今天很火的張涵予(當年24歲)。

動畫片最大的亮點是:直到最后一集,大BOSS黑星都非常神秘,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這部美國動畫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點是使用了大量的經典配樂,其中有一首背景音樂出自1982年天王邁克爾·杰克遜《Thriller》專輯中的《Beat it》。

《麥克瑞一號》是中國大陸孩子們,第一部接觸的戰(zhàn)斗類科幻動畫,或者說機甲動畫,具有開山鼻祖的地位。

薩沙記得小時候,很多小朋友玩游戲的時候都說“遠距離傳真”、“機器人合體”。

第二,巴巴爸爸。

巴巴爸爸》不是美國動畫片,而是聯(lián)邦德國70年代的動畫片。

在中國放映是1988年的事情了,是在中央電視臺的七巧板節(jié)目。

動畫片主角是巴巴爸爸、巴巴媽媽和他們不同顏色、各有愛好的七個孩子的故事。

巴巴爸爸一家都會變形,很像是橡皮泥制作的,每一集的故事也很簡單。

今天看來《巴巴爸爸》類似于天線寶寶,是一種給低齡兒童看的動畫片。

巴巴爸爸的劇情比較簡單,甚至大人看起來覺得有些弱智,對于低齡兒童是很適合的。

動畫片表現(xiàn)了這一家的親密、溫和、積極向上、樂于助人,讓孩子們感到親切和輕松,培養(yǎng)各種良好品質,釋放孩子們各種生活上的壓力。

動畫片給孩子構建了一個完美的世界,對于孩子心靈成長是很好的。

心理學者認為:巴巴爸爸動畫片,可以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從中得到快樂,得到溫暖,得到向上向前的指引。

有趣的是,巴巴爸爸動畫片完全是手繪制作。

站在今天眼光,漫畫水平不高,卻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

動畫片最有名的一句臺詞:可里可里可里可里,巴巴變!

第三,鼴鼠的故事。

很多小朋友是看了《鼴鼠的故事》以后,才知道世界上有個國家叫做捷克斯洛伐克。

《鼴鼠的故事》就漫畫技術來說很棒,絲毫不亞于同一代的美國迪士尼水平。

它之所以吸引人,除了畫功很好以外,動畫片還有很多可取的東西。

故事發(fā)生在大森林里,讓小朋友們感到很神秘。

故事基本都是積極向上的,告訴小朋友簡單的做人道理。

故事自成一個體系,包括鼴鼠的家(有很多房間),鼴鼠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工具(甚至包括遙控機器人),鼴鼠還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對于男孩都有很強的吸引力。

鼴鼠是個好奇、善良、熱心、動手能力強,又細致、認真的男主角,成為很多小男孩的榜樣。

當年很多男孩都學著鼴鼠用鐵鍬,在家后院挖來挖去,有的人因此挨了打。

中國大陸在八十年代引進了《鼴鼠的故事》,而捷克早在50年代就有了這部動畫。

有人說,《鼴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縮影。

鼴鼠生活的森林,體現(xiàn)了農業(yè)國斯洛伐克的日常生活,農民們擁抱大自然。

而鼴鼠的工具、家、復雜的各種制造手藝和機器,則是工業(yè)國捷克的縮影,這里有大量的技術工人。

比較遺憾的是,《鼴鼠的故事》是無聲動畫,捷克斯洛伐克同中國又有文化差異,導致當年很多小朋友們看不懂劇情。

第四,大白鯨。

這是一部很有趣的動畫片,大體說兩個地球上的古老種族,穆族和亞特蘭蒂斯族。

兩個擁有高科技的種族發(fā)生常年戰(zhàn)爭,在3萬年前幾乎把地球摧毀。

他們被迫達成協(xié)議,穆族沉入大海,而亞特蘭蒂斯族則占據(jù)太空,誰都不能染指地球大陸。

80年代亞特蘭蒂斯族重新回到地球,試圖打垮地球上的人類,徹底控制這個星球。

人類的科技無法同亞特蘭蒂斯族抗衡,很快就被擊敗。

此時,5名人類少年站了出來,他們都是穆族勇士轉生,開始同亞特蘭蒂斯族對抗。

這部動畫片基本就是從頭打到尾,整整打了26集。

敵人的武器沒什么特殊的,主角的武器很有意思。

每個人駕駛一種可以飛行的古老木船,卻可以放射能量球攻擊敵人。

他們還有一艘巨大無比的大白鯨戰(zhàn)艦,刀槍不入,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這部電影,應該是最早的爽片了。

其中也有人類出現(xiàn),然而人類的武器都是菜雞,被亞特蘭蒂斯族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

可憐的人類。

第五,小飛龍。

是70年代很有名的日本漫畫,是手冢治蟲的大作,中國大陸是八九十年代引進的。

和上面的動畫不同,《小飛龍》是一個探險打怪的動畫。

主角小飛龍是海底飛龍族的王子,也是唯一的傳人,具有極強的戰(zhàn)斗力。

在飛龍族被海底邪惡的波塞冬族消滅時,小飛龍被白海豚送到日本岸上,被漁民撫養(yǎng)長大。

在13歲時,小飛龍覺醒戰(zhàn)斗力,也開始遭到波塞冬族的一波波怪獸的追殺。

動畫片的看點是,每一集都有新的怪獸,還有大量的海底生物,讓小朋友非常感興趣。

《小飛龍》基本就是海洋大冒險,讓小朋友見識到光怪陸離的海上世界。

動畫片末尾,還有大反轉。

大家本來以為小飛龍的飛龍族是正義一方,其實他們也是邪惡的。

飛龍族建造了海底文明,卻將波塞冬族作為活人祭品用于祭祀。

波塞冬族不得已反叛,將飛龍族消滅以自保。

所以雙方談不上誰正義、誰邪惡,本質是爭權奪利而已。

另外,波塞冬族追殺小飛龍,同樣是不得已為之。

飛龍族滅亡前,建造了一個無法摧毀的戰(zhàn)斗神像,一旦拔出小飛龍攜帶的紅色匕首,神像就會被驅動。神像是無法被摧毀的,會肆意消滅看到的一切,主要是摧毀海底波塞冬族的一切。

只有將匕首插入神像,或者永遠不拔出匕首,才能保證波塞冬族的安全。

為了自保,波塞冬族才追殺小飛龍,試圖奪取他隨身攜帶的匕首。

而小飛龍每次自衛(wèi)拔出匕首時,神像就會肆無忌憚的殘殺波塞冬族,造成可怕的破壞。

正義和邪惡被混淆了,大家根本搞不清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小飛龍》動畫片有兩大特點,第一就是主題曲很有意思,節(jié)奏感很強,今天很多中年人只要再聽一遍就能哼唱出來;

第二是角色的特點鮮明,讓小朋友記憶猶新。

如那個粉紅色的水母,會伸出觸角,像發(fā)電報一樣,用柔軟緩慢的聲音傳遞消息,相當詭異。

第六,怪鴨歷險記。

《怪鴨歷險記》是中國大陸的小朋友們,最早接觸的無厘頭搞笑動畫片(英國65集動畫)。

誰都知道,吸血鬼是歐洲恐怖文化的根源之一。

然而,男主角吸血鬼達寇拉伯爵,竟然是一只鴨子,膽子還很小,性格懦弱。

他畏懼陽光,可以被刺穿心臟死去,卻從不吸血,只吃蔬菜,還能用一種儀式復活。

達寇拉沒有任何惡行,僅僅因為是吸血鬼,就被馮·戈斯溫博士追殺(一只戴眼鏡的鵝)。

達寇拉有兩個仆人,年邁的禿鷲管家伊戈爾,為伯爵工作了一生,忠心耿耿,缺點是過于死板。

他一直試圖恢復伯爵吸血鬼的吸血殘暴本性,不要做一只吃蔬菜的鴨子;

廚娘南妮是高大強壯的肥母雞,一只翅膀因不明原因始終受傷。

南妮善良又笨拙,對達寇拉無微不至的關心,卻經常適得其反。她喜歡破墻而入,而不走正門。

另外還有四個笨賊(企鵝),總是試圖進入城堡盜竊寶物(其實根本沒有寶物),最終都是失敗,而且每次的下場都是很慘。

達寇拉伯爵居住的城堡很神奇,可瞬間移動。達寇拉可以隨心所欲的到世界各地冒險,但城堡的移動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到就自動回到原地。

這部動畫同上面幾部不一樣,是一種英國式的無厘頭搞怪幽默片。

外表陰森恐怖的城堡中,卻有一群完全脫離劇情的人物,可以在一些很普通的小事中搞出笑料。

寫到這里,薩沙突然想起動畫片里面有一個鐘,每次敲響后就會出現(xiàn)兩個說俏皮話的蝙蝠人。

第七,布雷斯塔警長。

布雷斯塔警長》是美國西部片的變種。

男主角布雷斯塔警長,結合了西部白人警長和印第安勇士的特點,成為除暴安良的象征,打敗了無數(shù)匪盜。

當年的中國動畫沒有這種西部片,所以《布雷斯塔警長》非常受歡迎。

除了白人警長優(yōu)秀的槍法以外,布雷斯塔警長還有印第安勇士傳說的能力。

看這段臺詞:他具有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他是維護和平與安寧,同邪惡進行著不懈的斗爭超級英雄。

聽到這樣的開場白,如果你是一個80后,一定會想起在那些兒時的歲月里,曾經無限的崇拜過一位叫“布雷斯塔”的警長,那時崇拜他機智勇敢、崇拜他俊朗的風姿,更崇拜他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可抗衡一切困難的超能力。

布雷斯塔警長的伙伴,是一匹可以變身拿著來復槍的馬,是副警長。

變形馬的來復槍也有自己名字,這么多年后薩沙還能記得:塞拉炯!

第八,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有很多版本,最優(yōu)秀的還是1986年在大陸開始播放的那個版本,也叫作《奧茲國歷險記》,共有52集。

就算以今天的標準,無論劇情、音樂還是畫風來說,這部《綠野仙蹤》也是一流水平。

尤其動畫片中,桃樂絲、膽小的獅子、沒腦子的稻草人、需要心的鐵皮人都有個經典的形象。

在1988年,日本友好團體出錢贊助,讓北京電視臺播出了這部動畫片。

之前,臺灣和香港都已經播出過這部片子,大受歡迎。

北京電視臺本來想要重新配音播出,然而該劇高達52集,配音工作太繁重,效果也很不好,就干脆用了臺灣版。

所以,這部動畫片是當時大陸少見的臺灣國語腔調,也是它最大的特點。

由于高達52集,薩沙一直沒有看到片子的結局。

最近去刷了一下,原來:最后在南方魔女的幫助下,桃樂絲利用一雙魔鞋回到了故鄉(xiāng)。稻草人成了新的翡翠國王,鐵皮人去管理東方魔女原來的領地,而獅子則成了一塊森林的統(tǒng)治者。

第九,佐羅。

“我表面上是迪亞哥,假裝膽小害怕。但是在深夜里,我化妝出發(fā),舉起鋒利的劍來主持正義。要問我是誰?佐羅!”

《佐羅》是南美秘魯?shù)囊粋€故事。

一個神秘的蒙面?zhèn)b客,有著驚人的劍術,專門對付腐敗、強橫的西班牙殖民政府。

這是一部劍客、俠客動畫片,平時膽小懦弱的白面公子,晚上就是無敵劍術的俠客,征服了很多男孩子。

尤其是佐羅進入密室改裝后從懸崖上跳下,直接騎上駿馬馳騁,是很多孩子童年的夢想。

話說回來,動畫片中的岡薩雷斯中士更有人緣。

這個胖胖的中士,每次遭遇佐羅都無法及時拔出劍。

1987年10月19日-10月24日,北京電視臺舉辦的“國際動畫片展播”首播1981版《佐羅》。從周一至周六,每天播出一集《佐羅》,引起巨大轟動。

有趣的是,今天我們重新看《佐羅》,竟然發(fā)現(xiàn)佐羅的配音非常耳熟,就是著名電影演員王志文。

第十,丹佛,最后的恐龍。

《丹佛,最后的恐龍》是說美國一群喜歡搖滾樂的少年,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恐龍蛋,里面鉆出一只恐龍。

隨后所有的故事,基本就是圍繞著恐龍如何融入現(xiàn)代社會,以及少年們保存恐龍的秘密,對付野心科學家的搶奪。

這部動畫片不是很有趣,卻有很多美國元素。

通過這部動畫片,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觸到搖滾樂,看到了美國少年喜歡的滑板、棒球、帆板、野營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

即便相隔三四十年,80后瞬間辨別出《丹佛,最后的恐龍》的主題曲。

最后給大家猜一個,這是什么動畫片: 嗨,你們好,我是露姬,今天發(fā)現(xiàn)我藏在什么地方了嗎,如果沒有再看一遍……看見了嗎,我在這兒呢……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