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弊怨哦嘤羞吶姡儆羞吶?。中國美術史尤其是山水畫史幾乎都是南北宗,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逐漸出現(xiàn)了涉足西部地域的畫家,如王子云、石魯、趙望云等,一種全新的、地域的、蒼茫厚重史詩般的畫風風靡中國畫壇,一改傳統(tǒng)文人畫的面貌和中國山水畫僅有南北宗的圖式語言及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當代西部畫家郭正英從前人的繪畫中汲取養(yǎng)分,無垠的天幕、高聳的峰巒、潔凈的冰川、無稽的牛羊……在表現(xiàn)大漠戈壁、西北高原、祁連古道等山野原始風光情有獨鐘,不但在西部山水畫的形式語言上獨樹一幟,而且在西域文化意識和時代精神的結合上也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寄情西域 筆墨傳韻

祖國西部的祁連山是郭正英的故鄉(xiāng),他生于斯長于斯,那里有著他兒時繞不過的記憶。雪山、森林、草原、湖泊、戈壁、沙漠、丹霞地貌等等,西部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銘刻在他的血脈中。藝術是感性的,是畫家內(nèi)在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人們生活情趣的重要組成部分,郭正英多年來堅持以獨特的筆墨進行西域山水的探索,筆墨間流淌著對西域高原的款款深情。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個畫家,當你有了一定的繪畫基礎,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之后,一定要畫自己熟悉的東西,畫自己熟悉的對象。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感情,才能把畫面的那種真實的情感傳達給觀者?!惫⑷缡钦f。

的確如此,郭正英把自己的藝術之根深深扎在了曾經(jīng)生活過的西部熱土上,把自己的情愫寄托于祁連山境以及滋養(yǎng)了西部人民的天山南北,給觀者以獨特的審美享受,使之有過眼難忘之感,極具現(xiàn)代性和獨創(chuàng)性。

觀其畫作,他筆下多見古道祁連、丹霞日照、隴山厚土、胡楊禮贊,不僅僅是地貌形似的自然展示,更是西部蒼茫、熱情的象征與隱喻,他更加注重藝術韻味與筆墨情趣,展示的是濃郁、熾熱的鄉(xiāng)土情懷,以及粗獷、厚重的美感追求與樸素的詩意胸襟。

例如,作品《祁連北麓》郭正英運用傳統(tǒng)與時代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用筆簡練概括,設色濃墨重彩,畫家把典型的要素以一種自然流露的方式從畫境中顯現(xiàn)出來,將蒼茫渾厚的西部神秘大地,謳歌式的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再例如《胡楊禮贊》在粗放的線條與土黃的色彩烘托下,則顯現(xiàn)為厚重、滯拙的陽剛氣度與風范,強調(diào)中國畫的的意象效果,給人撲面而來的氣息是其內(nèi)在的意蘊是文化尋根。

在中國山水畫里,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技法是很難表現(xiàn)出西北風光的氣勢,怎樣把蒼茫的自然性格和當代博大的人文情懷融合起來,是考驗山水畫家重要的一道門檻。

郭正英選擇了用大筆揮毫,借助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及筆落紙間的觸感來表現(xiàn)西部之景,他以線性表達為主,通過書法用筆,使充滿力量感的大長線和富有節(jié)奏感的短線相輔相成,色墨交混皴擦,極大的突出了筆下的山水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折射出一種激情潑灑的生命旋律,呈現(xiàn)出一種渾厚華滋、蒼潤并濟的筆墨語言和崇高的藝術境界,給西部山水賦予了靈魂和獨有的詩性品格。他的這種表現(xiàn)方式,是經(jīng)過長期觀察和研究基礎上得來的,絕不是憑空臆造。

如若沒有對西域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僅有筆墨上的功夫,斷然畫不出如此感人的畫面,這筆尖浸潤著畫家的歡喜與敬畏,更蘊藏著對平凡景致的詩意擷取。這一幅幅渾穆又深邃的西域山水畫的背后,是郭正英對西域情懷的筆墨表達和情感傳遞。

以境為師 心隨自然

中國畫尤其山水一脈的發(fā)展,繞不開當代語境下的寫生。祖國西部,是一個多民族地區(qū),特有的風俗、文化和經(jīng)濟狀態(tài)使其相對保持著一種原生而有序的生活方式,在這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融洽的、豐富的。

或許沒到過大西北的人,總認為那里的地貌是干旱少雨、戈壁荒漠、貧瘠蒼涼。然而,它卻承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的荒莽與雄奇,蒼茫與茂密,遼闊與神秘都會超出你的想象。深厚的黃土、連綿的群山、橫亙的峰嶺、千年的胡楊、多變的氣候造化出溝壑縱橫、梯田萬頃、日耀雪峰之景象吸引著多少藝術家扎根戈壁荒漠、雪山草原體驗寫生。

經(jīng)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沉淀,郭正英對繪畫有著深刻體會。正如山水畫大家黃賓虹所言:“寫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氣,還得閉目沉思,非領略其精神不可?!?/p>

郭正英常年深入西部千山萬壑,沿絲綢之路無數(shù)次采風寫生,終于在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笆ト撕缿铮t者澄懷味象?!彼陬I略自然之美的同時,將其熱情的民族特質(zhì)揮灑紙上,西部高原的靜美,給了郭正英超乎尋常的現(xiàn)實體驗。

“寫生既是一個創(chuàng)作的實踐,同時也是提升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惫⒈硎?,“真正的美在自然當中,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加深對山川水林等生命共同體的認識,以豐富的情感和內(nèi)涵體現(xiàn)著大自然的藝術生命,作為畫家向自然學習,但并不是一點不變的純客觀地描寫自然物象,而是要對認識的事物加以主觀的取舍和創(chuàng)造?!?/p>

郭正英指出,臨摹是“師古人”,寫生則是“師造化”。古人云“師古人,不若師造化”,說明畫家直接向大自然學習的重要性。無論采用哪種寫生方法,我國歷代畫家都遵循著“師造化”的精神,對自然物象進行一番意象處理,融合畫家個人風格的筆墨語言去表現(xiàn)所描繪的物象。

“寫生寫什么呢?石濤曾經(jīng)說過,畫家對客觀事物感受和認知的關系是,感受在先,認識在后。所以畫家從寫生自然,寫生生活中得來的感受,必須重視它,抓住它,并著重地刻畫它,表現(xiàn)它?!?郭正英說,“中國古代的畫家寫生主要是靠記憶,頭腦記憶;現(xiàn)代的人手段很多,比如錄像、拍照等,但不管怎么樣,畫家在寫生的過程當中要深刻的理解客觀物象它所反映的內(nèi)涵、本質(zhì),去回頭看去思考、去判斷,然后在進行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出畫面最主要的精神特質(zhì)?!?/p>

郭正英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在求索天趣之余,又不受地形地貌的禁錮,使之入于胸襟,化為形而上的“心象”以盡情盡性。比如作品《天山牧曲》《大漠駝歌》《祁連春牧》將自由靜謐從容地繪出,在筆墨層層疊加中產(chǎn)生厚重、平拙與蒼茫、雄渾之感。這樣的作品,才是藝術家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精神內(nèi)涵的崇高體現(xiàn)。

畫家用自己心靈的魂魄與大自然溝通,是一種個人體驗和情緒的集結,故而他的西部山水畫合乎自然、超越自然,更在創(chuàng)造自然。正因為郭正英諳熟西部山山水水,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感,所以才會爆發(fā)出藝術靈感一發(fā)而不可收的創(chuàng)作激情。他的西部山水畫體其精魂、察其雄壯、寫其蓬勃、暢其神情,在實踐中完善著自己的追求。

深耕傳統(tǒng) 造物于新

作為當代山水畫家,在藝術上,與古人不同,與今人有別才是真正獨特。郭正英為傳統(tǒng)的山水畫筆墨符號注入了現(xiàn)實的內(nèi)涵,使作品生動而又充實。他以當代人的情懷去謳歌自然境界的雄渾與博大,折射出當代人的精神渴望與審美品質(zhì)。

郭正英在創(chuàng)造、探索和實踐中,始終認為學習和傳承中國山水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當代山水畫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他悉心研究中國美術史,荊浩、范寬、黃公望等這些古代先賢的作品境界浩莾,氣魄雄偉,是學習傳承的經(jīng)典。在精研古代畫史畫論的同時,同樣注重學習師輩的理論和藝術之道。他特別贊賞李可染“可貴者膽,所要者魂”和“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的藝術觀。

郭正英表示,作為當代畫家既要傳承傳統(tǒng),又要突破傳統(tǒng),時代在變化,生活空間和內(nèi)質(zhì),生話方式和節(jié)奏,都有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新的山水畫必定擴大題材范圍,表現(xiàn)出新的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新的意境以適應當下審美環(huán)境和趨向。

解讀其畫作,他的西部山水畫圖式不斷變化、筆墨程式不斷翻新,在畫面中沒有傳統(tǒng)山水畫的桃紅柳綠,青山疊翠,煙雨空濛,呈現(xiàn)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大漠,是大西北的野曠天低,是雪峰上的霞光和漫天長云,是生生不息的胡楊……這些畫作,高揚著強烈的主體審美意識和形而上的崇高精神。

他已不僅僅是在寫景和造景,而是借景抒情,或以實描繪山川的壯偉雄深,或以意豐富畫圖的空間層次。作品時而用焦墨勾勒、鏗鏘有力,時而用水墨渲染、渾厚華滋,時而糅合版畫的黑白構成之美,以助其勢,時而融進西畫色彩之豐富,以顯墨韻,一切都有感于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一切都經(jīng)過情有獨鐘的取舍和提煉,一切都蘊含著古貌新機的生命力。

郭正英認為,好的作品要彰顯出個性,對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而言,應該是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求得新的拓展。郭正英的創(chuàng)作實踐,正是驗證了這一點。他把古人的傳統(tǒng)技法和時代審美相結合,尋找出自己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在西部山水的創(chuàng)作中,他主張“以書入畫”,增強筆墨的表現(xiàn)力,與自然山水渾然一體,形成了他的山水畫的一大亮點,使山山水水有了生命的力量。

在郭正英的作品里,人們感悟到的并不只是蒼涼、原始、荒蠻、貧瘠和野性,而是動人心魄、催人激奮的雄性化的永恒之美,是超自然的無限的精神張力,是古老民族生生不息的靈魂,是歷史與哲理神圣而又深刻的啟迪。他通過與山水的接觸對話,通過各種形式的筆墨散發(fā)出悠長的韻味和十足的視覺意境。

越秦嶺、走河西、出陽關、入大漠,西部山川該怎樣地去認識它,西部山水畫又該以怎樣的圖式形態(tài)和語言出現(xiàn),郭正英,作為西部山水畫的探索者,他以切身的體驗視西北山河為靈魂之所在,情感之所托,藝術之所求,他的艱辛探索是有意義的,他的畫作也形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藝術符號。

藝術家介紹

郭正英,號牽軾、蘇柯、祁連山人。別署蓮湖草堂、千石樓。自幼喜好書畫藝術,師從周韶華先生。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促進會名譽會長、國際當代藝術家聯(lián)合會名譽主席、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書畫院高級研究員、國家民族畫院顧問、中國西部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名家畫院副院長、中國孔子畫院名譽院長、北京百仁書畫院特聘專家、李可染畫院研究員、甘肅國畫院名譽院長、甘肅天山書院名譽院長、內(nèi)蒙興安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黑龍江黑河學院客座教授、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新水墨研究會顧問。

文化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中國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印刻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導師、中國書畫人才專業(yè)委員會理事、《中華英才》雜志社藝術顧問、中國中外企業(yè)家聯(lián)盟名譽主席、京津冀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原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民族百花獎”第四至十屆評委,“全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作品展”第二、三屆評委。

曾赴俄羅斯、印度、埃及、韓國、日本、新馬泰、烏克蘭、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學術訪問和藝術交流。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