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蒼水天際去,一覽好山色
昨天寫了于謙,岳飛早已寫過,這西湖三雄就還剩這張蒼水了。蒼水是號,他名叫張煌言,寧波人,民族英雄,一直以來都是同鄭成功、史可法、李定國一般齊名的抗清烈士。
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幾十年前我旅行結(jié)婚時曾去祭拜過,面對夫人問這是誰時,我除了回答這是抗清英雄,詩人以外,其他就真不知道能說什么了,但感覺上還是覺得應該還有不少能回答的,但卻云遮霧罩的一團的模糊,及至回來才惡補了一下,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南明一朝最是猥瑣,不知道是那江南的好風光長期滋養(yǎng)的緣故還是別的原因,反正當清人南下時,那舊朝的文臣武官,文人士子,不經(jīng)抵抗就跪了一地,幸好還有個史可法,不然真是如馬尾豆腐,提也提不起的。
但張蒼水是個例外,在風雨飄搖,大廈將傾之時,他以南明兵部尚書的身份,舉義兵,殊死抗清,堅持了斗爭近二十年,屢敗屢起。即使到后來成功無望之時,亦堅不降清,在解散義兵之后,終被內(nèi)奸告密被捕,就義于杭州。
在張蒼水的祭殿上,書寫著三個大字,“好山色”,這是他臨刑前對著南屏山說的最后一句話,簡短的三個字,既是對美好湖山的贊美、告別,也是對大好河山淪于民族鐵蹄之下的悲憤與憂思。
他一生以文天祥為榜樣,身體力行,在那多少明朝臣子紛紛事清后,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堅貞不屈,舍身抗清。在大勢已去后,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信念之堅定,古今少見,及被捕后拒絕高官厚祿,堅不降清,慷慨就義,步文天祥而去。那一句“好山色”,其中包含了多少的無奈,他盡力了,雖然未能如岳于雙少保一般力挽狂瀾,拯救山河,然終其一生,為民族解放,為生民百姓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無愧于心,當?shù)闷鹜瑑晌幌荣t一起,共賞西湖風月。
英雄總是讓人佩服的,張蒼水的墓是滿清修建的,“一騎素車東浙路,英雄豈獨鄭延平”,清國史館為他立傳,所修《明史》也有傳,乾隆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列節(jié)諸臣錄》。章太炎先生也非常欽佩他,死后也葬在了他的旁邊。
張蒼水也是個詩人,所作詩文對后世影響也很大,黃宗羲曾在張蒼水的墓志銘中,將其與文天祥相提并論,“維二公之心匪石不可轉(zhuǎn)!故百死之余,愈見光彩,文山之《指南錄》,公之《北征錄》,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評價之高,世之少見。
他的作品多是在抗清的軍旅生涯中寫成的,主要是憂國思家,悲窮憫亂的愛國思想為主,許多詩文在兵燹中散佚,其詩歌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慷慨激昂,酣暢淋漓;其散文文筆流暢,敘事簡潔,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他在被捕后寫下大量的愛國詩詞,以明不屈的心志,其中《憶西湖》中有兩句“高墳武穆連忠肅,參得新墳一座無?”武穆者,岳飛也;忠肅乃于謙,他以死后同這兩人為伴為榮,終于如愿以償。他寧死不屈的抗清精神,也感動了當?shù)匕傩?,墓前常有“包麥飯而祭者”,“寒食酒漿,冬至紙蝶,歲歲祭奠不絕”。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他的墓邊還立有一個墓碑,上面寫著“故明張公侍者楊冠玉及舟子墓”,這其中也有一個凄美的故事,張蒼水被捕時,同時還有個侍者,就是那楊冠玉,清兵捕獲他們后,找了個船夫押解回大陸,船夫問船上押的是什么人,當?shù)弥菑埳n水后,船夫說,原來你們是送他回大陸啊,送了他,我也不想活了,我就跟著他吧,于是就跟到了杭州,一起被處死,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誰,立碑時只好寫了個“舟子”二字了事。
于此我想起那送伍子胥過江的漁夫,自刎以明志?!罢塘x每多屠狗輩,俠女從來處風塵”,這舟子的豪杰之舉,感人至深,在他的心中,張蒼水就是希望,隨之而去,此生無憾了。
張蒼水是我們的楷模,是華夏民族的脊梁,文韜武略,心胸氣節(jié)都是完人無異,他是明末那無盡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值得后世的我們敬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