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有一張年度計劃書曾經在網上被廣為傳播嗎?那是在2018年計劃表的上面直接將8劃掉改成了9,然后將計劃中的每一個內容目標的標準或者難度都改低一些。
比如說“2018年計劃買一輛奔馳或者路虎”,2019年直接變成了“買一輛奔奔或者路風”。2018年計劃“買一套3室1廳的房子”,2019年變成了“租一套1室1廳的房子”。
最好笑的是最后一條,2018年雄心壯志地想要“通過一年的努力,活出人生的巔峰。”2019年直接變成了“通過一年的努力,活出人樣”。
這張圖雖然是有些夸張,但是真的道出了無數(shù)人的生活狀態(tài),那就是“今年的目標就是搞定去年那些原定于前年完成的安排,不為別的,只為兌現(xiàn)4年前想要完成的5年前立下的計劃”。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對自己都是有理性,有期許的。我們在每年的年底或次年的年初,都會為自己定好年度計劃。
但是無奈的是,我們都太高估了自己,改變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人都是有惰性的,而我們又都太習慣于處在“舒適區(qū)”中不想離開。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一個“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想要改變“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這種死循環(huán)的人,那這篇關于如何制定“著陸式年度計劃”的幾個步驟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這些方法是我在鄒小強《只管去做》這本書中學到的,這本書不像其他的時間管理書籍一樣,將如何去做條條框框寫出來,干澀又不具有實操性。
書中通過“老付”對“小強”在時間管理上的指導,采用故事中人物對話的形式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做好時間管理,跟隨小強,從修改“假大空全”的年度計劃,到用九宮格制定年度、月度計劃,最終制定每日的工作計劃,一邊看書,一邊實操,讓人輕松閱讀,又受益匪淺。
01.五感寫作法寫出走心的愿景
就像開篇那張計劃表一樣,為什么我們的計劃總是實現(xiàn)不了,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目標太不切實際了,“假、大、空、全”的年度計劃注定了它無法實現(xiàn),偏偏有些人還要用1年時間去驗證。
不走心的目標是假目標,那什么才是走心的目標?
馬克·扎克伯格在2014年宣布自己新年目標就是學說普通話,他說:“首先,我的妻子是中國人,她的祖母只會說中文,當我用中文告訴他我將和普莉希拉結婚時,她會顯得很震驚,第二個原因是我想學習中國的文化,第三個原因是因為中文很難學,而我喜歡挑戰(zhàn)?!?/p>
這就是一個走心的目標,這些充分的理由就像潺潺溪水的源頭,讓你充滿動力,即使你堅持不下去,回頭再來看你的初心,就會又有動力了。
書中教了一個“五感寫作法”,就是通過“視、嗅、味、觸、聽”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簡單直接地用腦。
“著落式年度計劃”第一步就是用“五感寫作法”寫一封信,給5年后的自己。你想象一下5年后的樣子,你過得怎么樣的生活,你的精神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不要列干條條,而是想象那些讓你怦然心動的畫面,把它描述出來。
這不是一般的信,寫這封信的時候要有儀式感,找一個安靜沒人打擾的地方,舒服放松地把它寫出來。
02.平衡人生的九宮格將愿景變成目標
人生不光要活得有意義,還要活得有意思。有人的計劃里只有工作,也有人只有娛樂,這些都是不平衡的,人生的幸福在于平衡,就像“九宮格”一樣,它就像一個人,腳下踩著三個根基,健康、財務、社交。
人左右手握著的是工作和生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人頭頂上是三種享受,學習過程的成長享受,體驗突破的愉悅享受,還有休息娛樂的放松享受。
現(xiàn)在有了5年愿景,我們下一步就是將愿景轉化成目標填入到九宮格里。有的時候,你分不清你的愿景應該填到哪個格,比如你想帶著父母去旅游,這個是填到休閑娛樂還是填到家庭生活呢?
你只需想想你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是想玩呢還是想陪伴父母,如果是陪伴父母那就填到家庭生活里。
有些愿景很容易填,有些愿景可能比較模糊,這樣我們就采用“先定義,再計劃,后目標”的方法來填寫。
比如財務上,如果我們直接寫存款100萬,那就可以分解到每一年的計劃里,但是如果你的愿景是“財富自由”怎么分解?你首先要定義“什么是財富自由”,財富自由就是“睡后”收入大于工作收入,然后我們再計劃,如何實現(xiàn)財富自由,第一年應該怎么做,第一個月應該怎么做,這樣一步一步就有了明確的目標。
最后,我們再用SMART法則來檢查一下年度目標是否合理,是否具體,是否可以衡量,是否有時間期限等等。
同時,目標制定切記不能貪多貪全。你一年一共有多少個目標?每個人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超過8個小時。所以太多的目標也是沒有辦法實現(xiàn)的,只挑選最重要最想去做幾個的目標寫上就好了。
03.繪制甘特圖讓你把控全年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是有些拖延癥的,很多事情總是拖到最后時刻,抓緊時間趕趕忙忙地去做。這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狀態(tài)被稱為極限生存上癮。
極限生存上癮會讓我們忙亂于各大項目中,而無法享受生活。所以書中推薦了一種簡易的甘特圖,將復雜的項目分解,并將節(jié)點標注到甘特圖上,全年的項目進度就很清楚地展現(xiàn)了。
制作甘特圖三個步驟:第一步,畫圖。在一張白紙的上面畫個橫線,在縱向偏左的位置畫一條豎線。橫線上分出12個刻度,表示12個月,豎線左側寫上九宮格里今年的目標。
第二步,填充,將年度目標的起止時間,畫到甘特圖上,就是用空心的方框覆蓋這個區(qū)域,比如我計劃今年要學車,4月份開始,年底拿證,那我就畫一個方框從4月到12月。
第三步,調整,每個月我們都可以拿甘特圖來看我們的項目進度,完成就用實心填充,比如超額完成,那可以提前填充到下個月,如果只完成一半,那就只填充這個月的一半。
將這張的甘特圖貼在我們的桌子前,每個月都會讓我們有種掌控全局的感覺,這不是很棒嗎?
04.習慣培養(yǎng)卡片讓你養(yǎng)成好習慣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計劃鍛煉身體,買了健身衣,辦了健身卡,一開始還能堅持兩三天去一次,沒過多久就懶得去了,最好認清現(xiàn)實,把健身卡轉賣出去。
我們苦惱為什么總是“三分鐘熱度”,書中介紹了一個習慣培養(yǎng)卡片的方法,就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戰(zhàn)勝自己,養(yǎng)成好的習慣。
這個習慣培養(yǎng)卡片就類似一個宣言一樣,為每一個習慣寫上一張卡片,就像一個儀式一樣神圣。卡片上寫清楚我們?yōu)槭裁匆贫ㄟ@個習慣,它對我們有多重要,如果我們堅持21天,我會獎勵自己什么,如果我們失敗了,我要怎么做,如果想放棄了,我要怎么做。
這個習慣卡片讓我們在制定習慣目標的時候,深挖我們的初心,這樣在實踐中才會更加有動力去堅持。
其實我們的習慣養(yǎng)成不一定要每天都完成,習慣允許它有韌性,如果21天能夠堅持完成18、19天就已經算完成了,不要說一次的未完成,就對自己進行否定,這樣你就永遠也沒辦法了。
書中還介紹了每日4D工作法,可以讓我們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將一日的工作分成馬上要做的、計劃要做的、授權去做的和盡量不做的。
這樣每天把精力集中在馬上要做的,好好安排計劃要做的,將任務分解,我們就可以高效地完成當日的工作內容了。
這樣從5年的愿景到年度計劃,再到目標管理和習慣養(yǎng)成,最終將計劃落地,就像飛機一樣,從高空中,一步一步地抵達終點安全著陸。
我們總是在做計劃,執(zhí)行計劃,放棄計劃,重新做計劃的圈子里反復循環(huán),一次次的失敗會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給自己貼上“懶癌晚期”、“嚴重拖延癥”的標簽。
其實人最怕的就是自我否定,先要接受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改變自己。我們并不是沒救了,而是需要一些好的方式方法讓我們更有效地挑戰(zhàn)自己。
讀完鄒小強的《只管去做》,按照上面的辦法,我寫了一封給5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然后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年度計劃,并且用九宮格制定了年度及月度計劃,現(xiàn)在也寫下了習慣培養(yǎng)卡片,每日早上用4D工作法寫下今天的工作計劃。
希望我會和小強一樣,學會管理目標,是成就更優(yōu)秀的自己,重新掌控人生的秘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