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派官員出使朝鮮,賜璽書,封高麗王王顓,高麗就成了明朝的進貢國。

洪武二十六年,李成桂取代了高麗王氏,建立了李氏王朝。李成桂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南京,稟告新朝的建立,并請求更換國號。

李成桂向中國皇帝請求賜予國號,說明李氏從剛開始就已經表示了對明朝親附的態(tài)度,和高麗王氏親元政策相比,李成桂即位后就向明朝傾斜。

朱元璋因為高麗王氏一直親元所以對他們的印象很不好,一直是比較冷漠的態(tài)度,他在世之時并沒有給與李成桂冊封。而建文帝對李氏卻很優(yōu)待,他積極回應了李氏的誠意,允許李氏朝鮮使用中國的禮儀典制和冠服制度。

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派人給李氏賜服,按照規(guī)制,朝鮮王應該與明朝的郡王同級別,賜五章或者七章服,而建文帝特給李氏優(yōu)待,賜了九章冕服,這是最高規(guī)格的賜服。

雖然當時建文帝在位時間短,靖難之后,更加沒有精力處理對外關系,明朝和朝鮮的關系并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改善,但也為后來永樂年間雙方的良好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永樂皇帝朱棣對于四方海外的友好往來都非常重視,對于藩屬國的管轄和控制也在加強。

朱棣登基之初,朝鮮就立刻承認明成祖的正統(tǒng)地位,后來明成祖也很重視和朝鮮的交往,特別是后來遷都北京,雙方交往更加方便了,朝鮮對中國朝廷的進貢次數和人數要遠遠高于其他國家。

根據史書的記載,永樂年間,李氏朝鮮向明朝廷進貢平均每年4次,因為朝鮮一直謹守對中國的國策,所以明朝也對李氏王朝給予了極大的優(yōu)待和庇護。

衣冠服飾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作為宗主國,中國賜予朝鮮服飾,其實是一種恩寵和激勵,正是因為這些賜服,朝鮮對明朝更加忠誠。

明朝對于朝鮮的賜服相當頻繁,朝鮮新王、世子和妃子冊封之時,都會賜給規(guī)格比較高的冠服。對朝鮮的官服給賜,也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不僅有專門的機構,還制定了嚴格的組織管理制度,這就形成了這種反映身份尊卑的給賜儀式,繁瑣的儀式也讓李氏朝鮮大開眼界。

嘉靖年間,明朝規(guī)定外國來朝貢的使者,不能擅自穿違制的衣服,如果違反規(guī)制,那么買賣者同罪。

對所有外邦朝貢者,明朝都會給與賜服,這能夠體現明朝對于藩國的控制力度,等級較高的朝鮮也就在藩屬國之中感覺高人一等。

除此之外,明朝還制定了相關的賜服制度。在朝鮮使臣來明朝朝賀或者謝恩的時候,一般都會賜服,賜服會嚴格對應官員的品階。如果有朝鮮人漂流到京城,也會按照此人的身份賜予相應等級的冠服,這體現了明朝在對外交往上的等級尊卑觀念。

明代對朝鮮國王和王妃的賜服,其實還是和冊封結合在一起的。朝鮮新王要嗣位,都要向明朝請封,還會讓使者朝貢,明朝才會派遣官員攜帶詔書去冊立新王,賜予冠服。

從明成祖朱棣開始,在外交上采取了空前開拓和包容的政策,這是大國對小國的恩寵,在政治上也是一種拉攏的手段。

李氏朝鮮非常積極地接受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方方面面都效仿中國,以博取中國大明統(tǒng)治者更多的嘉獎。

李氏朝鮮模仿明朝的等級禮儀,在服飾上學習很多,制定了各種制度。宣德年間李裪認為世子冠服和陪臣一等,多有不便,明朝就賜予賜世子六梁冠,服飾等于朝中二品,后來就成了定制。

李氏主動請求明朝賜服比較頻繁,明朝統(tǒng)治者對其也很贊賞。對于朝鮮請求的賜服,明朝統(tǒng)治者一般都會答應,朝鮮方面的多次請求,也是明朝頻繁給予賜服的原因之一。

李氏朝鮮對于中國禮儀文化的仰慕在服飾模仿上面是淋漓盡致的,除了服飾之外,他們還常常向明朝廷請求賜予書籍、樂器等物品,他們也稱自己是“詩書禮儀之邦,仁義之國”。

明朝的賜服涉及到多個等級,對于李氏朝鮮而言,這是中華服飾最為直觀一種展現形式。朝鮮無論君還是臣,對于明朝賜予自己的服飾都視為極大的榮耀,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元朝時期,元統(tǒng)治者對高麗的政治控制是十分嚴格的,曾經強迫所有的附屬國都必須按照元朝的模式改革禮儀和習俗,所有的高麗人都要和元朝人一樣穿胡服,禁止穿本國的衣服。

而到了明朝,明統(tǒng)治者并沒有如此強迫,李氏朝鮮對于大國的服飾反而是一種主動模仿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這種高貴精致的服飾,和從前的“胡元之俗”截然不同,國內上行下效,在朝鮮得到了推廣,很多中華服飾的元素,也被融入到了朝鮮服飾的文化之中。早期李氏朝鮮國王和文武百官的公服、常服和大明相近,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相同。

此外,受中國服飾文化的影響,朝鮮的服飾紋樣也開始統(tǒng)一使用吉祥如意的紋樣,幾乎每一種紋樣都來自于中國。比如“壽”字,“?!弊郑跋病弊?,還有龍紋、鳳紋、蓮花紋、如意紋、纏枝紋……

滿清時期,滿族強行要求漢人剃發(fā)移服,改成滿人的發(fā)型和服飾,高壓政策之下漢人男子不得不遵從。不過滿清對于朝鮮的服飾卻沒有如此強行要求,所以李氏朝鮮還保持著明朝的式樣。

因為沒有了正宗的明朝服飾給與他們作為準繩,朝鮮的服飾也走向了自行自行演變,也多多少少后來受到了滿清服飾的影響。

一直到今天,即便韓國竭力想要擺脫,但是他們的傳統(tǒng)服飾之中依舊客觀存在著明式的痕跡。明朝對朝鮮的賜服,不僅僅是處于政治原因的外交禮儀,在當時的背景之下,促進了朝鮮服飾文明和禮儀文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