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一路披荊斬棘,最強對手老八胤禩,最終在八王議政逼宮落敗后,雍正對“八爺黨”相關人員進行治罪,所以派弘時、弘晝,三哥胤祉,一起抄老八的家,此深意很大,畢竟只有兩個侄子尷尬角色抄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適,帶上三叔胤祉,于公于私都顯得比較有分量,好辦差。
八爺黨的落敗,對他們該清算的清算,該抄家的抄家,那么雍正就此放心了嗎?答案是沒有!要知道,八王議政逼宮,雍正覺得跟弘時和弘晝脫不開關系,所以決定驗證他們到底有沒有背叛自己,帶上三哥胤祉,同樣,對這個哥哥胤祉也不放心。
雍正不僅打壓清流,甚至下旨要殺李紱,是僅僅清流們拆雍正的臺,反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嗎?歸根結(jié)底,是雍正想借著這事,拿掉清流這一大隱患,并對三哥胤祉進一步敲打和考驗,畢竟胤祉才是這一幫清流背后最大的領袖。
當初李紱為何要出頭為士紳們打抱不平呢?這根本原因是跟他利益渠道有關。
清流的利益渠道
李紱是個清官,就是因為他的清廉,剛開始雍正很重用他,李紱是首次恩科的主考官,后來因科考泄題原因?qū)е陆K止,李紱又被任職湖北巡撫,再后來雍正推行新政的時候,專門把李紱從湖北調(diào)回直隸當總督。
李紱途經(jīng)河南時,看到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妨礙了文人的利益,李紱看不下去,所以出頭維護一下讀書人的利益,勸說田文鏡不要為難士紳,但田文鏡在其位,謀其政,心里只有雍正,誰的油鹽都不進,所以李紱決定參田文鏡。
李紱作為清流代表,在河南有很多門生故吏,這其中李紱曾受過這些士紳的利益輸送,所以才為此打抱不平,討個說法。
在李紱回京后,便拿了塊雞血石去府上看望三爺,而一向清貧如洗的李紱,卻拿雞血石為禮,胤祉喜歡得不得了,邊把玩邊詢問來路,李紱告訴三爺,是從武昌的一個縉紳那拿來的,胤祉臉色大變,直接扔還李紱,還讓他立馬歸還人家。
按李紱說法,他剛開始打算花500兩銀子買的,但士紳不肯賣。最后過了一年,士紳親自來找他,開價2000兩銀子求他幫士紳的父親寫一篇墓志銘,李紱答應了,但是不要錢,就只要雞血石作為回報。
雖說李紱為官清廉,但不是個窮官,要知道他拿出500兩銀子的時候,眼睛都不帶眨的,就是為了博三爺一樂,文人嘛,靠知識賺錢,既未受賄,也未貪墨,而真正愿意花大把錢買文人字畫的,實際上,就是這些縉紳階層,這也是清流另外一個收入渠道。
所以李紱才決定參田文鏡,一方面推行新政確實打擊了士紳一族的利益政策,也是間接推動了李紱背后的利益。另一方在文人眼里字畫就是寶貝,胤祉覺得李紱寫一篇墓志銘換來2000兩銀子的雞血石,大喊對方不虧。
可見,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策,嚴重妨礙士紳的利益,就相當于,間接切斷了清流們的另一個利益渠道,所以為了利益,清流黨要跟著田文鏡死磕到底,向雍正發(fā)難。
派胤祉抄家是雍正對他再次考驗
當時雍正要殺李紱是假,打擊他背后的勢力是真,而李紱背后站的,正是胤祉,要說李紱是清流的“門面”,胤祉就是清流的“話語權”,雍正打擊李紱,相當于拿掉胤祉的影響力,胤祉為了保住李紱,免跪的恩典都不要了,這也坐實了胤祉是清流黨領袖的身份。
同樣,這次派胤祉去抄老八胤禩家,是雍正對他進一步的敲打,雍正真正意識到除了八爺黨,清流也是一大隱患,清流的勢力越大,代表著胤祉的影響力越大,所以雍正點名三哥胤祉去抄老八的家,是對他再次的考驗。
當時雍正安排老八負責關外王爺旗務整頓時,十三爺胤祥就提醒雍正了,關外王爺可都是帶著兵來的,你可要防著點啊,雍正滿不擔心的樣子:讓他去辦,翻不了天,老八這人吶,可是深不可測,如果是個膿包,遲早都得擠了它!
這樣看來,雍正早就想對老八下手了,這次的八王議政逼宮,也有可能是雍正設的一個圈套,就等著老八往下跳,結(jié)果老八真的掉進了坑。
而在整件中,雍正的三個兒子,除了弘歷派到外地辦差,沒有被牽扯進來外,還有弘時和弘晝躲不過,所以雍正讓兩兒子一起抄家,是想驗證他們有沒有背叛自己。
之所以帶上胤祉,一是按章程辦事,分量會重些。二是為了敲打,進一步考驗三哥胤祉,畢竟他是清流黨的領袖代表。
弘晝和弘時抄家表現(xiàn)態(tài)度不同
果不其然,經(jīng)雍正這么一驗證,很顯然,三人中,弘時最愚蠢,派他去抄家本身就是一種試探,況且還派身邊侍衛(wèi)圖里琛監(jiān)視他,不過弘時想法太簡單,沒有往深處想,抄家表現(xiàn)得還很積極,索性把老八的家人和門下全部發(fā)配到云南了。
老八胤禩管家跑來跟老八說,老八還納悶著:“雍正的圣旨上,都沒有寫這一條???”
管家也在嘀咕著:肯定是這個三阿哥弘時,這小子可比他老爹還狠?。?/p>
這樣一來,老八覺得弘時是個心狠手辣的人,所以將計就計,給他出主意,成大事者,得先發(fā)制人,于是唆使他對弘歷先下手為強。
老八這一招,無論是弘時得逞,還是失敗,最難過的無非就是雍正皇帝,所以只要弘時有這種想法,殘害兄弟的念頭,要么是弘歷死,要么死的是弘時,所以無論是哪一種結(jié)局,雍正都無法接受。
弘時不光是個狠人,還很愚蠢,在特殊時期,還派人暗殺隆科多,隆科多為了保住自己小命才再次背叛弘時,把弘時供出來,暴露弘時的野心,所以雍正才意識到弘歷將會有危險,派圖里琛和李衛(wèi)趕去解救,才保住了性命。
雍正之所以對弘時有猜忌,也是因為十三爺臨死前跟雍正說過:我隱約感覺到在弘時身上,有八哥的影子!所以雍正需要對弘時的驗證。
雍正派三人去抄老八家,最主要是監(jiān)視弘時,至于老三胤祉,經(jīng)過李紱那事后,雍正對他肯定不放心,派他去抄家就是為了進一步敲打他,不過胤祉很低調(diào),壓根沒有去跟老八碰面,甚至連門都不進,抄家的事交代完就趕緊撤了。
弘晝就更不用了,他當然知道去抄八叔家不是什么好差事,畢竟是叔叔,抄狠了吧,落個狠毒壞人的印象,抄輕了吧,還得遭老爹雍正猜忌,以為自己跟老八胤禩交好,到時沒法撇干凈。
所以弘晝索性玩一出“活出喪”,搞得荒唐無比,別人就不會懷疑他了。事實上,雍正還是不放心弘晝,覺得說不定也像當年雍正那樣韜光養(yǎng)晦,整一個“冰火兩重天”避嫌,這弘晝玩一出“活出喪”,于是雍正把弘晝叫身邊進行試探。
弘晝大智若愚,在雍正詢問后,他裝傻充愣地給蒙過去了,而且也沒有直接把弘時供出來,一是不想在父親那里落個手足相殘的現(xiàn)象。二是不想牽扯其中,萬一說出三哥弘時,以弘時的個性,絕不會善罷甘休,弘晝寧愿做個糊涂王爺,也參與這事。
同時弘晝拋出一個信號給弘時,你弘時要爭就去跟弘歷爭去,我無心皇位,只想做個平安王爺。所以人家老八胤禩看人還挺準,說別看弘晝傻傻的,可人家精的呢,哪一次背書不是倒背如流,雍正詢問弘時當時說什么,弘晝比誰都記得清楚,只是拽著明白裝糊涂,明哲保身罷了。
而弘時就慘了,頭腦簡單,又愚蠢,自己一步一步在作死的路上。
結(jié)語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搞八王議政逼宮,目的是為了最后背水一戰(zhàn),妄想架空雍正,讓自己贏一回,把朝中大權掌握自己手里,但可惜,還是斗不過雍正,被雍正下個圈套,最終老八玩完了。而雍正最后點名弘時和弘晝,還有三哥胤祉抄老八的家,目的也就是讓他們吸取教訓,進一步敲打和試探,他們究竟有沒有背叛自己,結(jié)果弘時最傻,一步一步下套,離死亡也不遠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