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大庸中路11號

沒錯,這是個門牌號;

一個占地面積96平方千米的地方;

一座市民出門可見,竟覺爾爾;

游客坐車在城市穿行,感覺就是圍著它在轉(zhuǎn);

與司機的對話輕松地圍著它展開。

沒錯,這就是天門山——

黃山歸來不看岳,尤其南岳,摔得稀碎。此行的最后一站定在張家界天門山,希望可以承接住黃山的恢宏壯美。

在張家界逗留了四天三晚,是那種不是很疲累的游玩。按計劃兩天武陵源的天子山、袁家界、黃石寨,一天永定的天門山,一天休息,完美!

武陵源景區(qū),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游玩,但每次都有不同的風光呈現(xiàn)。尤其黃石寨,美的震撼,瞬間承接住了黃山,不至于真的不看岳不看山了。

而黃石寨是第一次,出圈,氣勢磅礴、浩浩湯湯!因天氣晴好,都以真面目示人,云卷云舒,當然少了些微的迷蒙。感覺張家界的導(dǎo)游是真的厲害,張良、黃石公在他們的口中,栩栩如生。

當然最應(yīng)該感謝的是畫家吳冠中,因為他的一幅山水畫作,而使張家界盛名雀響。巧不巧的看到有畫家在寫生,又想說那句話“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天門山是游玩重點,史料記載天門洞開的年代是三國時,當時叫嵩梁山,一次地質(zhì)變化,形成天門洞。當時的吳帝孫休認為“此乃吉兆”,而改名叫天門山。

游玩天門山,有ABC三條線,我們走的是A線,從市區(qū)索道站乘纜車,7.8公里長,從城市上空,穿行24分鐘,到達天門山頂。

纜車轎廂里,可拍到登山所拍不到的風景,一閃一閃,這已經(jīng)成我的秘籍,雖時長不同,都被我列為“驚艷了日月的時光隧道”。

一出索道站,不遠就是懸于峭壁之上的鬼谷棧道、一段長60米、寬1、6米的玻璃眺望臺。最高點有1430米。也許是山谷樹林濃密,加上有20公分的邊路,恐高的同伴居然自己挪移了過去。不似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U型玻璃棧道,山體寸草不生,山底就是咆哮的科羅拉多河,那份驚悚,想起有些黃白黑各色人閉著眼睛爬過去的場景,就噴!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來我與珙桐樹有緣至深,在著名的珙桐林我滯留了整整3個小時,因早餐吃了微辣的常德粉。在珙桐林,一撥又一撥的導(dǎo)游團介紹珙桐的前世今生,盡管身體處于暈厥狀態(tài),依然忍不住哂笑不已,故事橋段,橘里橘氣,各種花邊各種梗,大異其趣。

之后,開始下一個目的地。乘穿山自動扶梯前往,共7段,總長800多米,垂直高度340米,相當于100層樓的高度。難怪,我想飛。

終于到了最重中之重的吉兆洞門,想著2000年前的那聲轟塌,經(jīng)歷了怎樣的日月剝蝕,風雨浸染,才成就了今天人們紛至沓來、眾目具瞻的巍峨。

從天門洞順著號稱999個臺階下來,與BC線的游客迎面碰上,我們下的不輕松,他們上的自然也不容易,挑戰(zhàn)極限吧。佩服下,呵呵。

臺階設(shè)計的還好,雖陡峭,寬度尚可,且有平臺歇息拍攝,當然大部分游客都是就地而坐,累的時間沒按平臺設(shè)計好,哈哈!

我們還是選擇早早的下了山。回程的索道終到站原來就是BC線的始發(fā)站。

回到酒店略休息一下下,忽然就滿血復(fù)活了。于是在太陽西下時,第二天云霧蒸騰時,天門山天門洞似夢似幻,又與我相視流連糾纏了好久。

特別說說,本地特色餐食三下鍋蠻值得推薦,類似東北的亂燉,縮小版。讓我羨慕不已的是,市民的飲水都是山泉水,就在酒店外居然有個泉眼,咕咕山泉水,竟有人在洗漱,唉,人比人······

返程那天,細雨霏霏,眼見得天門山被濃霧籠罩,此時的天門洞已然消失了般。各種想法巡回播放暢想······

留個念想可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