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他有三面鏡子,它們分別是銅鏡、古鏡與人鏡。
貞觀十七年有個(gè)人去世了。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正是因?yàn)檫@個(gè)人的離世我們才得以見到一段流傳千古的名言。
這個(gè)去世的人便是大唐前期的一代良臣魏征。
魏征的離世促使唐太宗李世民說了一段流傳一千多年的經(jīng)典名言。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難過不已,他曾對自己身邊的侍臣說過一段肺腑之言,他說: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strong>
一千多年過去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這段肺腑之言在今天更是成為了一段經(jīng)典名言。這段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容易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三鏡說”告訴我們一個(gè)道理,人生在世,我們每個(gè)人都需要三面鏡子。唐太宗的“三鏡說”講得很清楚,這三面鏡子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但是它們的使用難度又有所不同。
第一面鏡子,銅鏡是最容易使用的。
雖然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不用銅鏡了,但是我們?nèi)粘I钪幸搽x不開鏡子,也能處處都見到鏡子。這類鏡子照見的是我們的形體,用它來“正衣冠”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面鏡子,古鏡的使用難度就不太那么容易了。
所謂的“古鏡”,也就是把歷史當(dāng)作一面鏡子,從歷史上的興亡更替中吸取經(jīng)驗(yàn)教訓(xùn)。由于歷史是不會說話的,所以說“古鏡”的使用難度全在于使用者個(gè)人。
第三面鏡子,人鏡是最難使用的。很多人會感到奇怪,人怎么能是鏡子呢?
其實(shí)人也可以是一面鏡子,雖然我們每天都見過很多人,但是我們未必會懂得使用這面鏡子,因?yàn)檫@面鏡子真的太難使用了。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普通百姓,人們幾乎都用不慣這面鏡子,因?yàn)樗`反人性。
正因如此,凡是那些能會使用“人鏡”這面鏡子的人都是相當(dāng)了不起的人,因?yàn)槿绥R對幾乎所有人來說真的太難使用了。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雖然如此,那苦口的良藥,那逆耳的忠言,有幾人喝得下去,又有幾人聽得進(jìn)呢?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能意識到“人鏡”的重要性,并且“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這已經(jīng)十分不易了。
由此可見,被稱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確實(shí)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