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密探 iSpyBio
這是一群熱愛生物學的志愿者們發(fā)起的一個有趣有溫度的訂閱號,我們將以“探討科學前沿,探索生物奧秘”為方向,分享最新科學前沿資訊科普(不僅限于生物學、醫(yī)藥、生物微觀世界和生物安全)、行業(yè)大咖講座和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競賽、行業(yè)競技/留學資訊等。
我們是真理的發(fā)掘者和搬運工。無論你是從事生物相關的研究人員,還是對生物科普探秘感興趣的跨行群體,都歡迎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探索生物的奧秘!
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21年12月6日發(fā)布的《世界瘧疾報告》,2020年,全球有2.41億瘧疾病例,估計死亡人數為62.7萬??傮w而言,90%的瘧疾病例和死亡報告發(fā)生在非洲的六個國家——尼日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莫桑比克、安哥拉和布基納法索——占全球所有病例的55%。
瘧疾仍然是最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也是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中最重要的靶向傳染病之一。
在中國,瘧疾在許多省/市/自治區(qū)已經流行了3000多年。1949年之前,每年至少發(fā)生3000萬例瘧疾病例,死亡率約為1%。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瘧疾病例數量和瘧疾流行地區(qū)數量都大幅減少。直到2021年6月30日,中國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正式認證為無瘧疾國家。但是,隨著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加深,中國的防瘧工作依然充滿挑戰(zhàn)。
瘧疾是怎么傳播的?
在人類中,瘧疾是由五種不同種類的瘧原蟲引起的,即惡性瘧原蟲,瘧原蟲,卵形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其中,惡性瘧原蟲是致病性最高的物種,占死亡人數的60-70%。
瘧疾的自然傳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種類很多,可傳播人瘧的有60余種。人被有傳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圖1: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宿主體內瘧原蟲的生命周期。
感染周期始于按蚊(媒介)叮咬。在這個過程中,蚊子唾液腺中的孢子被注射入人體,它們迅速向肝臟遷移,感染肝細胞。成熟的裂殖子從肝細胞釋放到血液中,每個裂殖子感染一個新的紅細胞(RBC)進行增殖。在紅細胞中,裂殖子經歷不同的階段,如環(huán)、滋養(yǎng)體和分裂體。成熟分裂體階段有16-24個裂殖子,這些裂殖子通過出口從紅細胞中出來,感染新的紅細胞,開始新的循環(huán)。
瘧疾是,寄生蟲感染的地理分布基本上與傳播媒介按蚊分布一致。
感染瘧疾的癥狀
瘧疾的臨床癥狀出現在瘧 疾寄生蟲的紅細胞階段。
瘧疾會引起頭痛、肌肉酸痛、干咳、惡心、嘔吐、疲倦等,伴有典型陣發(fā)性發(fā)熱。
晚期表現可包括嚴重貧血、乳酸酸中毒、缺氧、脾腫大、肝病、腎臟疾病、視力缺陷、伴有神經元損傷的腦瘧疾等。
據報道,貧血(45%)是瘧疾的主要癥狀,其次是驚厥(21%),腦瘧疾(16.4%)和低血壓(11.8%)。腦瘧疾(52%)是惡性瘧原蟲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瘧疾可以通過檢測確定瘧原蟲的存在來診斷。主要有兩種檢查:血液涂片顯微鏡檢查和快速診斷檢查。盡早診斷有利于正確的治療。
瘧疾的預防
病媒控制和化學預防是預防瘧疾和減少傳播的主要方法。
一般人而言,預防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防止被感染的按蚊叮咬。
1. 驅蚊劑
2. 在蚊蟲出沒較多的地方穿長袖衣褲,減少直接接觸皮膚的機會。蚊蟲多的地區(qū)和季節(jié),室內按照紗窗,定期清理家里綠植和魚缸,保持室內衛(wèi)生。
3. 夏天盡量不要到疫情易發(fā)地區(qū)旅游,出行要做好防護 。
對旅行者來說,化學預防藥物可作為在流行地區(qū)旅行前的預防性治療,使用驅蟲蚊帳是最實際可行的干預措施。使用驅蟲蚊帳和反復局部使用驅蚊劑相結合以防止蚊蟲叮咬,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 鼓勵旅行者在出發(fā)前咨詢醫(yī)生或其國家疾病控制中心,以確定適當的預防措施。
瘧疾防治面臨的挑戰(zhàn)
瘧疾控制需要采取綜合方法。病媒控制是瘧疾預防、控制和消除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按蚊病媒可以有效降低瘧疾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傳統的病媒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使用長效殺蟲蚊帳和室內滯留噴灑殺蟲劑。在中國,從瘧疾流行到消除瘧疾的每個階段,病媒控制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按蚊病媒對長效殺蟲劑蚊帳中使用的主要殺蟲劑擬除蟲菊酯的抗藥性已普遍存在,殺蟲劑耐藥性也日益威脅到室內滯留噴灑的效用。
自1972年,屠呦呦團隊發(fā)現“青蒿素”的神奇功效。半個世紀以來,青蒿素、雙氫青蒿素、復方蒿甲醚、雙氫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控制瘧疾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然而,青蒿素耐藥惡性瘧原蟲已在東南亞蔓延,導致某些青蒿素綜合療法的治療效果降低。更令人震驚的是,最近來自盧旺達的報告和烏干達北部提示非洲出現抗青蒿素寄生蟲。
為了對抗青蒿素抗性寄生蟲的出現,確定新的治療方法變得至關重要。雖然正在確定新的抗瘧藥物,但它們仍處于臨床開發(fā)的不同階段。例如KAF-156,以及三聯青蒿素綜合療法。
幫助瘧疾控制的最難以捉摸的干預措施之一是一種有效的瘧疾疫苗,它可以預防嚴重的瘧疾和死亡。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其合作伙伴制定了一項戰(zhàn)略目標,即到2030年實現瘧疾疫苗的效力超過75%。然而,這一目標一直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很少有候選疫苗顯示出顯著的療效。瘧疾疫苗RTS,S/AS01是唯一一種在不同人群中具有可重復效力的進入第三階段試驗的疫苗。這種重組蛋白疫苗靶向惡性瘧原蟲的環(huán)孢子蛋白(CSP),3期試驗的總體療效較低,對臨床瘧疾的保護率為36%,對嚴重瘧疾的保護性為32%。確定有助于瘧疾疫苗在流行環(huán)境中發(fā)揮作用的相關因素和機制仍然是一個活躍的研究領域。
此外,多器官衰竭和抗瘧藥物的細胞毒性作用是瘧疾控制的額外挑戰(zhàn)。它表明有必要開發(fā)安全和無毒的抗瘧藥物,增加輔助療法,并減少病媒對環(huán)境的負擔,以控制疾病傳播。
Biorbyt提供以下瘧疾研究相關的抗體對,歡迎咨詢:
參考資料:
1,Balaji S N, Deshmukh R, Trivedi V. Severe malaria: B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pathogenesis and consequences. J Vector Borne Dis 2020;57:1-13
2,Jagannathan P, Kakuru A. Malaria in 2022: Increasing challenges, cautious optimism. Nat Commun. 2022 May 13;13(1):2678.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