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詳細解讀了三中全會精神,其中強調,以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fā)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著力點,加強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鮮明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全面提高干部現(xiàn)代化建設能力,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

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關鍵要自覺破除“四不為”,即在思想和工作中或多或少、若隱若現(xiàn)存在的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的想法和行為。

強化跟蹤問責,鏟除“亂作為” 亂作為的突出表現(xiàn)是安于現(xiàn)狀,看攤子、守位子,推著干、看著干,工作熱情減弱,進取意識淡化。有的“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有的習慣于在辦公室聽匯報、看材料,研究具體工作和問題少;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黨員干部覺得船到碼頭到站,辦法不多、思路不寬,有的甚至束手無策,還對別人工作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鏟除“亂作為”現(xiàn)象重在跟蹤問責,對雖干事但不干凈的要處理,對雖干凈但不干事的也要問責。要樹立正確導向,著力引導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要全面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突出選用黨性強、敢擔當、有本事、有實績的干部,引導干部崇尚實干。

強化黨性修養(yǎng),強化能力提升,根除“不作為”不作為的表現(xiàn)就是黨員干部履職能力“退化”,精神懈怠、動力不足,干事沒激情、工作標準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有的推一推動一動,不推不動,甚至推了也不動;有的混天度日,消極怠工,不思進取,對工作不負責任,滿足于過得去、一般化;有的見問題就躲,見責任就推,形成“中梗阻”。有的缺乏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眼睛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本單位部署的工作合意就執(zhí)行、不合意就變通等。黨員干部只有把“能作為”當作一種追求、一種樂趣、一種境界,踏踏實實干事,才能體現(xiàn)對黨、對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才能做到不負黨心、不違民心、不愧良心,才能形成生機勃勃的嶄新工作局面。根除“不作為”,就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能力提升,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yè)觀,真正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這樣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能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

強化擔當精神,破除“不敢為”不敢為主要表現(xiàn)為不敢擔當、怕?lián)L險,有的遇到難題繞著走,碰到問題往后拖,稍微擔當就能辦成的事也不干;有的不敢較真碰硬,本該管好的事情沒有管好;有的習慣于當太平官,做老好人,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導致“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事不辦”的新衙門作風滋生蔓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破除“不敢為”現(xiàn)象,要強化擔當作為,把責任放在心上,挑在肩上,日夜謀之,全力行之。要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體制機制,及時提拔重用那些在工作上敢于擔當、敢于負責、能干成事的干部,樹立“有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為”的用人導向。同時,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保護那些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

強化制度創(chuàng)新,消除“不善為” 不善為不同于主觀上的“不愿為”。很多黨員干部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但在新形勢下,仍習慣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雖然做了大量工作,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對路子,往往陷于蠻干盲干,最后事與愿違。解決“不善為”現(xiàn)象,關鍵在于制度創(chuàng)新。一些黨員干部“不善為”正是因為忽視了黨長期以來積累的工作方法和政治規(guī)矩,需要重新“回爐”,重溫著作、重學講話,對照改進工作方法。

面對新問題,只有堅持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才能增強領導和決策中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從而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要建立長效機制、競爭機制、監(jiān)督機制,完善選拔制度,大膽使用能為、想為、敢為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巴中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興文街道辦事處 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