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統(tǒng)計,從秦始皇帝嬴政到清代末帝溥儀,二千多年間共產(chǎn)生了494位皇帝,其中被稱為布衣皇帝的有數(shù)個,具體到幾個還存在爭議,但沒有爭議的是,漢高祖劉邦是第一位布衣皇帝。

公元前256年(一說公元前247年),劉邦出生于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一普通農(nóng)民家庭。

劉邦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普通到連名字都沒留下來,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稱劉邦父母為劉太公、劉媼,說白了就是劉大爺、劉大媽。

劉邦原來叫劉季,他當上皇帝后才給自己起名“劉邦”,就像朱元璋原來叫朱重八一樣。成為九五之尊后,再叫什么劉三、朱八的,就顯得太low太不雅觀了。

劉邦成為皇帝后,為了昭示君權(quán)神授、暗示自己是真正的天子,附會在他身上的傳說有很多。

比如他的出生就極具傳奇色彩,說是某一天,劉邦的母親在大澤邊休息,迷迷糊糊睡著了,做了一個春夢,夢見一金甲神人向她走來-----此時大雨如注、電閃雷鳴、天昏地暗。

前來尋妻的劉太公,看見一條蛟龍盤在妻子身上蹭來蹭去,氣得直跺腳。之后不久,劉氏就有了身孕,十個月后生下劉邦。這個故事來源于《史記?高祖本紀》,沒想到,以嚴謹著稱的司馬遷先生也挺能編的。

出生后的劉邦果然有帝王相,“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备弑橇?,國子臉,長脖子,身材高大,髯須飄飄,是個標準的美男子,最為關(guān)鍵的是,左大腿上長有72顆黑痣。

當然還有大家所熟知的劉邦斬白蛇起義,那白蛇當然也不是普通的白蛇,而是白帝之子,結(jié)果被赤帝之子劉邦給斬了。后來王莽篡漢,把大漢天下啪嘰一下分為兩段,即西漢和東漢,這都是當初劉邦斬白蛇惹的禍。

傳說不是傳真,就當笑話聽吧。劉邦能從一介布衣變?yōu)?a class="keyword-search" >漢朝的開國皇帝,絕對不是什么“神授”,也不是斬了一條小白蛇就能夠?qū)崿F(xiàn)的,而是他通過努力打拼才贏得天下的,且“得國最正”。

那么問題來了,秦末亂世英雄那么多,為什么偏偏只有劉邦統(tǒng)一了天下呢?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對于今天苦苦追求成功的人們來說,從中又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劉邦自幼聰明伶俐,鬼點子特多,一對黑黝黝的眼珠一轉(zhuǎn)一個主意,有時連大人都比不過他,因而他贏得了父母的疼愛和嬌縱。

并不富裕的劉家把唯一的上學名額給了劉邦,劉邦也就成為家里最有學問的人。在學校里,劉邦自帶領(lǐng)袖氣質(zhì),是班上妥妥的三道杠,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自己不吃,全拿出來給別的孩子吃,孩子們都喜歡跟隨他,認他當“老大”。

成年后的劉邦,身上又多了許多特點,《史記》記載:“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好酒及色。”

劉邦性豁達,樂善好施,不干農(nóng)活,喜歡喝酒和撩妹。到酒館喝酒從來不付現(xiàn)錢,都是打白條,但奇怪的是,只要劉邦來了,酒館的生意就特別好,老板們都把劉邦奉為座上賓,年底結(jié)賬時,大方地給劉邦免單。

劉邦不務(wù)農(nóng)事,沒少挨劉太公罵,但劉邦仍舊我行我素。不干農(nóng)活的劉邦經(jīng)常到大嫂家蹭飯,時間長了大嫂很反感。

有一次劉邦又帶了一幫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飯,大嫂非常生氣,不給他們上菜,還拿著鏟勺故意猛刮鍋底下逐客令。

劉邦覺得大嫂讓自己丟了面子,從此在心里記下了大嫂的這筆帳。后來劉邦當了皇帝,大封功臣,給大嫂的兒子劉信封了“羹頡侯”,而“羹頡”就是用鏟勺刮鍋底的意思。

秦末亂世,游俠盛行,讀過書的劉邦雖然無所事事,不務(wù)正業(yè),但他也是一個有理想的青年,曾在魏國大梁等地游歷。

戰(zhàn)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就是他的偶像,他希望將來有一天,也能像信陵君一樣,擁有三千門客。雖然他無緣一見信陵君,但他做過信陵君高徒、名士張耳的門生。

劉邦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廣交朋友,不分貴賤。 狗屠樊噲、發(fā)小盧綰、吹鼓手周勃、衙門司機夏侯嬰、監(jiān)獄長曹參,縣令助理蕭何等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邊。

特別是蕭何,作為縣長助理,算是比較有文化的人了,按理講,不應(yīng)該和劉邦這樣沒文化沒背景的草根混到一起。誰知蕭何和劉邦一接觸,就被劉邦身上的特殊氣質(zhì)所吸引,覺得他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從此就死心塌地跟著劉邦了。

劉邦出道之初,只是一個帶著十幾個小兄弟小打小鬧的小混混。王陵、雍齒都是豐邑人,是沛豐地界頗為有名的兩股勢力。

劉邦腦子特別活泛,他迅速投到王陵門下,拜其為大哥,成為王陵麾下的一個小嘍啰。在王陵的介紹下,劉邦又結(jié)識了另一個黑道大哥雍齒。后來劉邦坐大,王陵、雍齒都投到劉邦麾下,為其效力。

蕭何很欣賞劉邦身上的那股豪氣,但看到劉邦整天無所事事混跡于沛縣,覺得非??上?,便開始規(guī)勸劉邦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前途。

在蕭何、曹參的推薦下,劉邦得到了平生的第一份工作,擔任沛縣泗水亭的亭長,這時他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亭長是非常小的一個官,管理十里地,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村長吧。

劉邦相貌堂堂,還很有路人緣,現(xiàn)在又當了亭長,可三十大幾了,還是光棍一條。有人推測,或許姑娘嫌劉邦過于懶散,不是過日子的主兒,又或許劉邦不想早早地被婚姻家庭所束縛。

劉邦是個撩妹高手,平時也不缺姑娘,其中有一個姓曹的女子跟他長期來往,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即劉肥。

劉邦和呂雉的聯(lián)姻純屬偶然。呂雉的父親呂公是山東單縣一富翁,在當?shù)厮闶怯蓄^有臉的人物,呂公還精通占卜、看相等方術(shù)。后來,呂公因在單縣與人結(jié)下仇怨,為躲避仇家,舉家遷往沛縣,投奔自己的故友——沛縣縣令。

沛縣縣令按當?shù)仫L俗擺下筵席,為呂公接風洗塵。當?shù)毓賳T、名流、黑道大哥紛紛備禮前來道賀。由于前來道賀的人很多,主持宴會的蕭何定下規(guī)矩:賓客送禮金不足千錢者坐堂下,超過千錢者坐堂上。

劉邦只是個小亭長,也算不上名流,但他交際廣泛,在當?shù)匾菜闶莻€小人物,他豈能錯過這個露臉機會,不請自到,前來參加宴會。

一到現(xiàn)場,劉邦發(fā)現(xiàn)要出禮金,可自己只是個小小亭長,平時就是個月光族,現(xiàn)在囊中空空,怎么辦?他一看蕭何是主持,眼珠一轉(zhuǎn)有了主意,馬上在紙上寫下“劉季,奉禮金萬錢”。謁者馬上唱到:劉季,一萬金!

眾人聽到皆大驚,呂公聞報也吃驚不小,趕緊到門外迎接。劉邦也不客氣,大步流星,登堂入室,位居高座。

劉邦在主陪座位上談笑風生,豪氣干云,呂公在一旁細細打量他,見他高鼻寬臉,須髯飄逸,骨骼清奇,覺得此人非等閑之輩。

宴會散后,呂公悄悄留下劉邦,說如不嫌棄,愿意把女兒嫁給他。劉邦本來也就是來蹭酒喝的,沒想到還白撿了一個漂亮老婆,他自然是滿口答應(yīng)。

呂雉放下千金之軀,嫁夫隨夫,隨劉邦來到中陽里,過著樸實的農(nóng)婦生活,不久為劉邦生下一男一女,也就是日后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劉邦在外打拼的時候,呂雉在家里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干著地里的農(nóng)活,算得上是一位賢內(nèi)助。

劉邦當上亭長不久,便接到一份押送農(nóng)夫到咸陽服徭役的差事,完成押送任務(wù)后,愛熱鬧的他就在咸陽城閑逛起來。咸陽城內(nèi)高樓林立,街道上車馬交馳,店鋪內(nèi)商品琳瑯滿目,讓他大開眼界。

有一次,劉邦正在街上閑逛,正巧碰到秦始皇巡行都市,遠遠望去,豪車云集,金甲鐵騎威動殊俗,整個車隊旌旗獵獵,浩浩蕩蕩,盡顯帝國尊嚴,一般百姓看一眼都會膽戰(zhàn)心驚。

擠在人群中探頭張望的劉邦,被這場面深深震撼,他的心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壯志,脫口而出:“大丈夫當如此也!”

如果說年輕時的劉邦以信陵君為偶像,那么這時候的劉邦已經(jīng)把秦始皇當成自己的偶像了。

有欲則剛。咸陽城的繁華、秦始皇車隊的威嚴不時掠過他的腦海,一想到此,他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躍躍欲試。從此時起,劉邦或許有了窺伺天下的野心。那么,他能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嗎?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東巡路上,丞相李斯和太監(jiān)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扶立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繼位后,倒行逆施,他重用太監(jiān)趙高,幾乎殺光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實行更為嚴苛的法令,征派更為沉重的賦稅徭役,人民苦不聊生。

劉邦作為亭長,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經(jīng)常押送農(nóng)民去咸陽服徭役,而到咸陽服徭役的人基本上是有去無回,累死的病死的或被處死的很多。劉邦對此很煩惱,他實在不忍心看著這么多人白白送死。

一次在押送役徒的途中,劉邦看到逃跑的人越來越多,他索性把他們都放了,并說到:你們逃命去吧,否則讓官府抓到就是死罪,這個亭長我也不干了,我也得閃了。弟兄們,江湖路遠,我們有緣再會。

見他如此仗義,役徒中有十多個人當場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走。劉邦便帶著這些人逃到芒碭山藏匿起來。著名的劉邦斬白蛇起義就發(fā)生在這個時候。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打響了反對暴秦的第一槍,雖然最后起義失敗了,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國各地豪杰紛紛響應(yīng)起義,“伐無道,誅暴秦?!?/p>

在沛縣,劉邦和蕭何、曹參等人領(lǐng)導義軍里應(yīng)外合殺死縣令,也發(fā)動了反抗暴秦的起義。

蕭何、曹參等地方官本來有機會做起義領(lǐng)袖的,但他們擔心起義失敗會被秦誅滅九族,于是推選劉邦為全縣領(lǐng)導人,帶領(lǐng)大家起義?!笆挷艿冉晕睦?,自愛,恐事不就,后秦種族其家,盡讓劉季。”

劉邦說好吧,既然你們都不愿領(lǐng)這個頭,那就我來吧,事成了大家共享,事不成與你們無關(guān),就誅我劉邦九族好了。

天生具有游俠、領(lǐng)袖氣質(zhì)的劉邦,以敢為人先的決斷力,勇敢地承擔起了領(lǐng)導的責任。

這時的劉邦已經(jīng)48歲了,大家都尊稱他為沛公。在劉邦的帶領(lǐng)下,很快拉起一支二三千人的隊伍。劉邦帶著這支隊伍,走出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開啟了他從平民到皇帝的傳奇生涯。

劉邦沛縣起兵后,留下雍齒固守豐邑,自己則帶兵外出攻城略地,不料雍齒叛變,投降了魏國。劉邦丟掉了根據(jù)地,無家可歸。

劉邦手下也就幾千人,是一支毫不顯眼的部隊。為了生存,劉邦審時度勢,前去留縣投奔假楚王景駒。在留縣,劉邦偶遇張良。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世家,張家五代相韓。韓國被秦滅國后,張良為報國仇家恨,策劃了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事敗后藏匿下邳。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后,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旗幟。

劉邦和張良素昧平生,但二人一見如故,劉邦的強大氣場征服了張良。張良和劉邦討論《太公兵法》時,一般人都聽不懂,但劉邦一點即通,張良不由感慨道:“沛公大概是天賦的奇才!”。

從此張良正式加入到劉邦的隊伍,為劉邦最終問鼎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勛。

戰(zhàn)場形勢變幻無常。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在會稽起兵后發(fā)展迅速,叔侄二人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西進攻秦,起義隊伍很快發(fā)展壯大到六、七萬人,并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

不久,項梁部和景駒部發(fā)生激烈的火拼,景駒部被消滅。

景駒被消滅后,劉邦的靠山倒了,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決定投奔項梁。項梁也聽說過劉邦的大名,見劉邦主動來投,也很高興,當下借給劉邦五千人馬,助其攻打豐邑。

有了項梁五千人馬支援,劉邦經(jīng)過三天攻城,終于收復豐邑,雍齒帶著親信逃往魏地。

劉邦投靠項梁后,從此開始了與項梁、項羽叔侄共同戰(zhàn)斗的歲月?!皠㈨椩瓉聿蛔x書”和劉邦一樣,項羽也不喜讀書,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氣可拔山,驍勇善戰(zhàn),有“戰(zhàn)神”之稱。

他見到秦始皇的車隊時,不像劉邦那樣的滿臉羨慕,而是不屑:“彼可取而代也!”顯示了他的霸氣,后來他果然成為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劉邦和項羽并肩作戰(zhàn),二人配合默契,劉邦見識了項羽的勇猛、狂傲和不可一世,也見到了他屠城殺民的殘暴一面。對此,劉邦雖然不服,但此時自己勢單力薄,不得不藏鋒守拙,阿居其下。

在定陶一戰(zhàn)中,項梁由于輕敵,兵敗被殺。楚懷王熊心趁機收回了權(quán)力,為鼓舞士氣,早日滅亡秦國,楚懷王許諾:“先入定關(guān)中者為王!”

這個許諾誘惑力太大了,劉邦和項羽都先后出來請戰(zhàn)。最后,楚懷王命令劉邦向西攻秦,項羽率大軍北上救趙。

在巨鹿,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秦軍,項羽置之死地而生,他下令士兵只能帶上三天的口糧,砸碎了所有做飯的鍋。待楚軍渡過漳河后,又命令部下鑿沉船只,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典故的由來。

手下將士見此,知道自己已無退路,個個奮勇殺敵,氣勢如虹,斗志昂揚。經(jīng)過數(shù)日惡戰(zhàn),項羽以五六萬的楚軍消滅秦30萬大軍,基本上摧毀了秦軍主力,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chǔ)。

巨鹿之戰(zhàn)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是一個軍事奇跡,主帥項羽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在歷史上永遠熠熠生輝。24歲的項羽一戰(zhàn)成名,被諸侯公推為聯(lián)軍的上將軍,諸侯都歸附于他。

項羽挾巨鹿之戰(zhàn)勝利之余威,繼續(xù)向秦章邯部發(fā)動猛攻,章邯不敵,被迫投降。項羽收編了章邯的二十萬殘兵,為防止他們倒戈反水,項羽下令將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

再說說西進攻秦的劉邦。由于秦軍主力被項羽吸引,西進的劉邦進展相對順利,很快兵臨咸陽城下,秦王子嬰出城投降。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在農(nóng)民起義的輪番打擊下,僅僅維持了15年便宣告滅亡。

劉邦從一名小小的亭長到成功攻入咸陽城、推翻暴秦的統(tǒng)治,僅僅用了二三年時間。年近不惑的劉邦感慨萬千,自起兵以來,幾經(jīng)生死,幾經(jīng)磨難,如今自己成了咸陽宮的主人,該好好犒勞一下自己了。

仙境般的宮殿,金玉滿堂,嬌娥美姬,劉邦掉進秦宮的溫柔富貴鄉(xiāng)里不能自拔。好在劉邦身邊不乏清醒之人,在樊噲、張良的勸說下,劉邦戀戀不舍,強行按捺住自己噴薄的欲望,下令封存珍寶、安置宮女,退出咸陽還軍灞上。

這世間,人都是靠欲望活著,有欲則剛,欲望也是分層級的,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欲望。劉邦出身社會底層,他起初的欲望當然低級的,也許是有酒喝就行,現(xiàn)在他突然面對這么多的金銀財寶、嬌娥美姬,肯定會把持不住。

人有欲望是本能,控制欲望,則是一種能力。面對眼前唾手可得的金錢美女,劉邦能用理智戰(zhàn)勝巨大誘惑,這絕對是大多數(shù)人都做不到的。

即使如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梟雄,革命稍有成功,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所以他們最后都失敗了,而劉邦成功了。

為爭取民心,劉邦進了關(guān)中后秋毫無犯,與關(guān)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苛刻的秦法全部廢除。

那么作為勝利者的“關(guān)中王”劉邦為什么要主動退出咸陽?已成為上將軍的項羽對劉邦先入關(guān)中,又會是什么態(tài)度?

劉邦主動退出咸陽,當然是忌憚項羽,以他目前的實力遠遠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得知劉邦先入關(guān)中大為惱火,他一個楚國貴族怎么能輸給一個小混混呢?

他立即派黥布去攻打函谷關(guān),劉邦的人馬果然不是對手,不一會兒函谷關(guān)就被攻破。

楚軍進駐鴻門。在謀士范增的建議下,項羽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劉邦危在旦夕。萬幸的是,項羽的叔叔項伯和張良交好,張良當年曾救過項伯的命。項伯把項羽將要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給張良,讓他趕緊逃命。

這之后便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大難不死的劉邦逃過一劫。錯失除掉劉邦最佳時機,亞父范增怒斥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項羽入駐咸陽后,又進入到他慣常的屠城模式。他殺死了包括子嬰在內(nèi)的嬴氏宗族、外戚重臣,珍寶財物、宮女美人被擄掠一空。

他還命人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然后一把火燒了咸陽城的所有宮殿,“火三月不滅”。唐朝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楚人一炬,可憐焦土?!?/p>

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暴行,被關(guān)中人民視為惡魔,三個月的燒殺擄掠,更使他和關(guān)中父老結(jié)下仇恨,成為關(guān)中百姓不共戴天的仇敵。項羽的殘暴和劉邦的寬仁形成了強烈對比。失去民心,是項羽在楚漢戰(zhàn)爭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秦滅亡后,作為各路諸侯的統(tǒng)帥,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自己則自封為西楚霸王,領(lǐng)有九郡,定都彭城。

曾有人勸項羽選擇四面險阻、土地肥沃的關(guān)中為駐地,但項羽眼光狹窄,說什么“富貴不還鄉(xiāng),如同錦衣夜行,怎能光宗耀祖呢?”所以說,項羽只能做霸王而做不了帝王。

劉邦則被封為漢王,被趕到了荒涼偏僻的巴蜀之地,漢中的門戶之地關(guān)中被一分為三,三個秦朝降將被封為王,項羽利用他們監(jiān)視劉邦,防止劉邦再打回關(guān)中。

對于項羽對自己的打壓,劉邦當然心知肚明,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只能隱忍退讓,待條件成熟后再與項羽一決高下。

“劉、項”終有一戰(zhàn),劉邦和項羽都繃著這根弦,那么對于接下的楚漢爭霸,弱小的劉邦又是如何戰(zhàn)勝強大的項羽的呢?

為了防備可能來自雍王章邯的尾隨偷襲,更為表示自己沒有東還之意,以此消除項羽的疑心,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下令燒毀由關(guān)中進入巴蜀的棧道。

暗地里,劉邦勵精圖治、整軍備戰(zhàn),為東進爭奪天下加緊做準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淮陰人韓信加入到了劉邦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

韓信,淮陰人,早年混跡鄉(xiāng)里,窮得吃不上飯,還整天背著個大寶劍瞎逛,一副“我很窮但我很有氣質(zhì)”的樣子,結(jié)果被鄉(xiāng)鄰嘲笑,還曾受胯下之辱。

項梁隊伍經(jīng)過淮陰時,他參加了起義隊伍,在項羽手下做郎中,并未受到重用。

韓信一氣之下跑到劉邦這里,但還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他只是一名倉庫管理員。一個偶然的機會,蕭何知道了韓信,經(jīng)過多次接觸,他覺得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蕭何的強烈推薦下,劉邦拜韓信為將。

劉邦得到韓信,可以說是上天對劉邦的眷顧,更夸張一點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大漢天下。反過來說,如果項羽能夠識才用才得到韓信,那么楚漢相爭的結(jié)果就完全可以被改寫。

說到識才用才,劉邦就真的甩項羽十八條街了。比如陳平,先前也是為項羽效力,且有功績。后來劉邦平定殷地,項羽遷怒于陳平,打算處死他。陳平得知消息后就逃走了,最后投奔了劉邦。

雖然陳平有“盜嫂受金”的惡名,但劉邦用人不疑,力排眾議,仍任命陳平為“都尉”(陳平在楚軍中擔任都尉一職)。

后來,陳平為劉邦打江山、坐江山“六出奇計”,如離間項羽、范增,智擒韓信,解白登之圍等都是出自陳平的手筆。

在韓信的謀劃下,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消滅章邯主力,章邯自殺身亡。號稱三秦的關(guān)中地區(qū)被劉邦一舉收入囊中,進而在關(guān)中建立了興漢滅楚的根據(jù)地。

劉邦屢次被項羽擊敗,但敗而不亡,就是因為劉邦擁有漢中、巴蜀、關(guān)中等根據(jù)地,而劉邦之所以能穩(wěn)居漢中、關(guān)中,又是因為他得到了民心。

項羽在自立為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并非完全按個人功勞分封,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考量和喜好,當然也就做不到公平,以致很多諸侯心中都有怨恨。

而后項羽又干了一件作死的蠢事,他派人殺害了義帝(即楚懷王熊心),連個傀儡都容不下,可見項羽的心胸多么地狹窄。

本來各路諸侯軍就對項羽憤憤不平,義帝被殺,也為他們反楚找到借口,齊國的田榮、彭越、趙王歇等紛紛起兵反楚。

劉邦也趁項羽在齊地平叛,在平定三秦后東出武關(guān),攻城掠地,收復了魏王豹。魏王韓昌、殷王司馬卬等原本臣服于項羽的諸侯也紛紛倒戈,項羽陷入諸侯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中。

項羽身陷齊地無法脫身,彭城空虛,劉邦趁機聯(lián)合韓、魏、趙、殷及三秦等諸侯聯(lián)軍共56萬人馬,打著“為義帝發(fā)喪”的大旗,奔襲項羽老巢彭城。

項羽一向自大,認為沒人敢攻打他的國都,他去齊地平叛,幾乎帶走了所有精銳,彭城只留下少許兵力。所以劉邦幾乎沒費力氣就攻下了彭城。

一見項羽的老巢被自己端了,劉邦認為大局已定,有點忘乎所以了。“漢已皆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整個聯(lián)軍將士大肆劫奪珍寶美女,日夜縱酒高歌。

得知彭城失守,項羽倒是不慌張,他當即命令龍且、鐘離昧等大將繼續(xù)攻打齊國,自己則統(tǒng)率三萬精騎,日夜兼程,直取彭城。諸侯聯(lián)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完全沒想到項羽會“從天而降”。

本來聯(lián)軍指揮系統(tǒng)就混亂,以項羽的神勇,毫無準備的聯(lián)軍一觸即潰。劉邦曾親眼見識過項羽的勇猛,一聽說項羽來了,那也得撒腿而逃。

為減輕車的重量,竟三次將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推下車。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則落入楚軍手中,被扣為人質(zhì)。

彭城一戰(zhàn),劉邦大敗虧輸,損失了數(shù)十萬人馬,連劉邦本人都差點做了楚軍俘虜。 好在劉邦有穩(wěn)固的后方基地,蕭何坐鎮(zhèn)經(jīng)營的關(guān)中、漢中及巴蜀等地,能夠為漢軍源源不斷提供兵源、糧草補給,漢軍恢復元氣并不難。

彭城一戰(zhàn)后,劉邦經(jīng)過短暫修整后,攻下戰(zhàn)略要地滎陽,并在滎陽、成皋一級構(gòu)筑防線,和楚軍打持久戰(zhàn),有效防止了項羽西進。

為了盡快結(jié)束戰(zhàn)爭,貴族出身的項羽也是不講武德,命人將劉太公捆綁起來,并在旁邊支起一口大鍋,紅紅的火焰舔舐著鍋底,滾滾的沸水在大鍋里蒸騰。然后派人通知劉邦說:再不投降,我就烹你爹。

劉邦呵呵一笑,對使者說:請你回去告訴項王,我和他曾相約結(jié)為兄弟,我的爹就是他的爹,他如果一定要烹自己的爹,到時請分我一杯羹吃!

聽到劉邦這么回話,項羽差點沒干出內(nèi)傷,你爹是你爹,我爹是我爹,你爹不是我爹,我爹也不是你爹,你特么的你爹怎么變成我爹了?!項羽大怒,下令烹爹,哦,不,是烹劉季的爹,最后又被劉邦的“大臥底”項伯勸止。

一計不成,項羽又想出一個辦法。派人對劉邦說:因為我們兩人天天打仗,弄得天下老百姓跟著受苦。不如咱倆單挑吧,誰輸了誰退出。

劉邦一聽,單挑?!哈哈大笑道:項籍小老弟呀,你當我白癡嗎?誰不知你力能扛鼎,你想摔死我沒門。再說,你是青年組的,我是老年組的,規(guī)則也不允許呀。想斗力嘛,那我派幾個保鏢陪你練練。

看不慣劉邦那副囂張嘴臉可又干不掉他,項羽徒呼奈何:mmp,碰到這種無賴牛皮糠,算我倒了八輩子的霉了。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派人策反了項羽部下九江王黥布、攏絡(luò)了彭越,讓韓信指揮大軍北伐。

策反黥布意義重大,不僅削弱了項羽的軍事力量,還牽制了楚軍的全局行動。彭越被稱為游擊戰(zhàn)鼻祖,他在項羽的后方攻其城池、斷其糧道,讓楚軍疲憊不堪。

常勝將軍韓信北伐不到三個月時間,破魏,收代,下趙,降燕,可謂神速,后來又攻下齊國。

與此同時,劉邦聽取陳平建議,對項羽實施反間計。陳平曾在項羽那兒工作過,對項羽的性格特點非常了解。

韓信也說,項羽仁而愛人,非常體貼撫恤下屬,小恩小惠不斷。但真到論功行賞授官爵、封食邑的時候,為人又非常小氣,官印緊緊捏在手里,印角都磨禿了也舍不得給人。

分享是一種境界,但項羽就是不懂。他胸肌特別大,但胸懷特別小,愛猜疑使性子報小仇。

在陳平的策劃下,項羽果然上當,他不但疏遠了鐘離昧等將領(lǐng),對軍中第一謀士范增更是不冷不熱。性情暴躁的范增一氣之下拂袖還鄉(xiāng),項羽也不挽留,這讓范增更加生氣,不久病死于還鄉(xiāng)途中。

項羽的內(nèi)幕底細都被對手摸透了,如今又失去了范增、鐘離昧等人才,這些都注定了楚國的滅亡。項羽雖然憑著個人的勇猛還能不斷取得勝利,可那只是戰(zhàn)術(shù)的勝利,戰(zhàn)術(shù)上勝利掩蓋不了戰(zhàn)略上的失敗。

從戰(zhàn)略防御到戰(zhàn)略相持再到戰(zhàn)略反攻,劉邦和項羽纏斗了五年。公元前202年,在垓下,劉邦和項羽終于迎來了終極決戰(zhàn)。

天下沒有永遠不敗的英雄,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也不例外。在垓下,項羽陷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面對絕境,項羽和虞姬上演了最后的“霸王別姬”。

虞姬唱: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羽唱:

力拔山兮氣蓋世,世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對失敗,項羽選擇了接受,面對生死,要面子的項羽選擇了悲壯地死,而不是茍且地生,“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千百年來,項羽的蓋世英雄形象,一直被后人嘆惋、敬佩!南宋女詞人李清照曾豪邁而動情地寫下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垓下一戰(zhàn),“弱小”的劉邦戰(zhàn)勝貌似強大的項羽,從而一統(tǒng)天下。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汜水之陽登基稱帝(后來定都長安),史稱西漢。西漢的建立,奠定了煌煌四百年大漢基業(yè),對漢民族的形成、漢文化的發(fā)揚,都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自沛縣起兵,歷時八年,從沛公到漢王再到皇帝,劉邦以布衣之身戰(zhàn)勝了貴族項羽,這屬于真正的草根逆襲,極為罕見極不可思議,所以他的人生才顯得最為精彩。那么,他的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

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從微觀上講,我覺得當事人劉邦的說法最具服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朕不如子房;鎮(zhèn)守國家,撫慰百姓,籌集糧草物資,朕不如蕭何;統(tǒng)率百萬之兵,戰(zhàn)必勝,攻必取,朕不如韓信。

這三位都是人中之杰,但他們都能為朕所用,這才是朕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讓其全面發(fā)揮才能,所以他才會失敗。”

再細想一下,劉邦這么夸張良、蕭何和韓信,其實也在悄咪咪地夸自己:“你們這么牛,但老板是我?!笔茄剑荞{馭牛人的人當然更牛。

很多人瞧不起劉邦,這是對劉邦深深的誤解。就拿軍事指揮才干吧,當時的天下,除了韓信、項羽這兩位超級軍事天才,還有草原上的冒頓單于外,就再也沒有人是劉邦的對手了。

劉邦晚年不在皇宮好好休閑養(yǎng)老,親征臧荼、黥布,就是已經(jīng)沒有將領(lǐng)值得劉邦信任了,只能自己上了。

是的,碰到難題,劉邦的口頭禪就是“為之奈何?”當領(lǐng)導,不要求你具備某某專業(yè)知識,但你必須要有一個專業(yè)的團隊,且你能正確駕馭他們,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而不必事必躬親。

就比如,就算當大學校長,也不要求你每個字都認識,大會上讀錯個把字,人民群眾也會理解的,畢竟這得怪秘書沒給標注上拼音。

毛主席曾點評過劉邦:決策對頭、用人得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漢王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甚至還說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邦稱帝后,宣布大赦天下,實行十五稅一制的輕徭薄賦等政策,休養(yǎng)生息,恢復生產(chǎn)。

劉邦當然不會忘記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接著大封諸侯,蕭何被封為酂侯,曹參被封為平陽侯,樊噲被封為舞陽侯,張良被封為留侯等等,加上之前就分封的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等。

當然劉邦不只是一個會聽建議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和決斷。別人只管出主意,最后拿主意拍板的還得靠他自己。

比如分封功臣時,劉邦把蕭何定為第一。很多人不服氣:憑什么呀,我們在前線打仗,槍林彈雨的,身上到處都是傷。他蕭何不過是在后方動動嘴,指指手畫畫腳的,怎么比我們功勞還大?

劉邦笑笑:你們見過獵人打獵嗎?發(fā)現(xiàn)兔子的是獵人,然后發(fā)出指令,讓狗去追兔子的人也是獵人。

蕭何就是那個獵人,而你們是去追兔子的。所以蕭何是“功人”,你們是“功狗”。 群臣聽了面面相覷:我去,爭了半天咋爭成狗了?

劉邦當上皇帝后,不改自己的草根本色,雖然現(xiàn)在自己是九五之尊,但他和臣子們的相處還是和以前一樣,仍舊沒有分寸,更無半點君臣之禮。

在劉邦喜歡的臣子中,有一個叫周昌的人,從沛縣起兵時就追隨劉邦,人也比較耿直,和劉邦私交很深。

有一天,本是歇朝休假時間,周昌覺得有一件事要向劉邦當面匯報,非要見劉邦不可,門衛(wèi)根本攔不住,直接闖進了劉邦的寢宮。

周昌正要迎頭奏事,一抬頭才看見劉邦抱著戚夫人正親熱呢。我去,不好意思,打擾天子的好事了。周昌裝作沒看見的樣子扭頭便走。

不料這時劉邦推開寵妃,疾步追了上來,從背后一把推倒周昌,順勢騎在他的脖子上,摁住周昌問道:你小子都看到了,在你眼里我是個什么樣的皇帝?

本就口吃的周昌還故意拖長腔調(diào)道:你~你呀,就~就就是個桀紂那樣,那樣的昏~昏昏君。

劉邦哈哈一笑,推開周昌,徑自回去繼續(xù)內(nèi)個了。周昌望了望劉邦的背影,揉了揉脖子道:我~我說的沒~沒錯吧,昏昏~昏君。有個成語叫“期期艾艾”,其中的“期期”講的就是這個周昌。

劉邦經(jīng)常舉辦酒會,大宴群臣。每逢宴會甚至朝會,將領(lǐng)們爭論不休,斗酒使氣,大呼小叫,甚至在富麗堂皇的大殿上舞起劍來。

有時還會拿劉邦開涮,直呼其名,弄得劉邦有點郁悶:你特么的,這當皇帝和當亭長好像也沒什么區(qū)別嘛。

博士儒生叔孫通察覺到了領(lǐng)導的痛點,于是上書劉邦說要建立君臣禮法上下秩序。

劉邦一聽,說: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在叔孫通的主持下,建立了漢家朝儀和其他禮法,按照叔孫通制定的朝儀進行朝會后,劉邦非常滿意。

他高興地說道:“朕今日才體驗到做皇帝的尊貴!” 后世都以叔孫通制定的朝儀為甚。

隨著劉邦坐穩(wěn)皇位,當初所封的異姓諸侯王漸漸都成了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都是擁兵一方的實力派,會不會起兵造反?”劉邦心中很是忐忑。

燕王臧荼的謀反,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劉邦親自征伐,不足兩月,臧荼就被擒獲。此后鏟除異姓王消除隱患,成了劉邦的既定政策。

這時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采用陳平之計,偽游云夢智擒韓信。雖然沒找到韓信謀反的證據(jù),但為了防微杜漸,還是收繳了韓信的兵權(quán),將其貶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城里。

被困長安的韓信,像是只被拔了牙的老虎郁郁寡歡,還恥與樊噲為伍。后來他和陳豨密謀謀反,事情敗露,被蕭何和呂后用計騙入長樂宮,處斬于鐘室,夷三族。

“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有“兵仙”之稱的韓信竟以這種方式死去,著實讓人五味雜陳。

劉邦平定陳豨叛亂后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且喜且憐之”,喜的是,終于除掉了心腹大患;憐的是,為失去這樣的人才而惋惜。

韓信被殺,可嚇壞了那些未曾有謀反之心的人,其中就有梁王彭越。劉邦鎮(zhèn)壓陳豨叛亂時,讓彭越帶兵協(xié)助,彭越稱病不出,被劉邦責問逮捕,貶為平民,流放巴蜀,不料半路被呂后“截胡”殺害,并剁成肉醬賜給各諸侯。

正在打獵的淮南王黥布,看到肉醬非常害怕,遂暗中起兵謀反。劉邦帶病東征平叛,黥布不敵,逃亡路上被殺。

后來連蕭何都被迫自污以求自保,但還是被下獄,但劉邦并非真心想殺他,只是給他一個警告罷了。至此,“漢初三杰”一個被殺,一個遭囚,只有“謀圣”張良毫發(fā)無損。

樊噲不但是創(chuàng)業(yè)元老,還在洪門宴上救過劉邦,和劉邦還是連襟,地位非常顯赫。劉邦晚年病重之際,有人向他進讒言,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圖謀不軌。

劉邦對呂后干預朝政早有不滿,一聽說呂后要和她妹夫串通,大怒,派陳平和周勃盡快把樊噲人頭取來。

幸好陳平多個心眼沒殺樊噲,只是把他押往長安,打算讓劉邦自己處置。在半路上,劉邦駕崩,樊噲才逃過一劫。

劉邦在蘄縣大敗黥布后,在夏侯嬰等的陪同下,取道沛豐返回長安。上次回故鄉(xiāng)沛豐還是十年前,被項羽追得如喪家之犬,這次卻是以帝王之尊衣錦還鄉(xiāng)。

劉邦到達沛縣后,大擺宴席,將縣中父老及自己故舊鄉(xiāng)親全部招來,一起飲酒敘舊。

看著熟悉的面孔,聽著熟悉的鄉(xiāng)音,想想過去看看現(xiàn)在,劉邦感慨萬分,和鄉(xiāng)親們開懷暢飲,酒至酣處,劉邦泫然泣下,擊筑而唱: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大風歌》不事華藻,卻氣魄遠大,不失帝王氣概,被文學批評家劉勰稱贊為“天縱之英作”。

《大風歌》詩第一句氣勢是何等地恢弘,第二句心情又是多么地豪邁,第三句又突然變得無限傷感。是呀,韓信反了,彭越反了,黥布也反了,自己還能信任誰呢?大漢天下誰又值得托付呢?想到這里,劉邦暗自傷懷,泣數(shù)行下。

自古英雄皆解詩。此詩一出,那些視劉邦為“無賴少學”的人會不會“破防”?上文說過,劉邦小時候是讀過書的,至于讀到什么程度,小學畢業(yè)還是大學畢業(yè)?那就不得而知了。

劉邦、呂后大肆誅殺異姓諸侯王,在諸侯中造成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以至于存留下來的異姓諸侯王如驚弓之鳥。

遠在燕國燕王盧綰出于自保,暗地時尋求匈奴保護,實屬無奈之舉,其實他并沒有想要謀反。劉邦聽到盧綰“謀反”的消息十分震怒,立即派樊噲前往征討,盧綰無奈逃往匈奴。

接二連三的叛亂,讓年邁的劉邦焦頭爛額。他發(fā)現(xiàn),在權(quán)力面前,哪怕有過命的交情也會反目成仇。于是,劉邦定下白馬之盟,“此后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如違此約,天下共擊之!”

劉邦有內(nèi)憂,也有外患。公元前201年秋,北方匈奴大舉犯境,韓王信的領(lǐng)地被匈奴人圍攻,韓王信孤立難支,劉邦趕緊派兵增援,不料還未到原郡,韓王信竟然投降了。

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32萬大軍,北擊匈奴和韓王信,盡管收復了失地,但還是中了匈奴誘敵深入之計,被圍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好在陳平再次獻計劉邦,重賂匈奴閼氏。在閼氏的勸說下,冒頓解圍之一角,劉邦可憐兮兮地被放了出來。

此一戰(zhàn),劉邦見識到了匈奴的強大。連年和匈奴的戰(zhàn)爭,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各路諸侯尚未平定,劉姓王又多不頂用。

劉邦是個典型的功利實用主義者,只要對自己有利,就不會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劉邦并沒有因為吃了虧,就要找匈奴死磕,而是采用劉敬的建議,跟匈奴和親,以美女換和平。

在沒有絕對實力消滅匈奴的情況下,和親不失為一種可行方案。漢高祖之后的惠帝、呂后、文帝、景帝,都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妥協(xié)的方式來減輕匈奴對北方邊境的危害。

經(jīng)過數(shù)位帝王70年的休養(yǎng)生息、韜光養(yǎng)晦,才有了漢武帝對匈奴的雷霆一擊。

同樣,在鴻門宴上,劉邦對項羽俯首稱臣、低三下四,裝可憐求原諒。大丈夫能屈能伸,說得容易,做起來難,但在劉邦這兒那都不叫事,你可以看不起他,但笑到最后的總是他。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以后,仍然熱愛生活的人。

劉邦多次被項羽打得狼奔豕突、丟盔棄甲,卻又屢敗屢戰(zhàn),不眠不休,真的太難纏了。而項羽呢,對面子看得很重,一次失敗就抹了脖子。

我們知道劉邦一生都好酒好色,被他寵幸的女人恐怕不計其數(shù)吧,外有曹女,內(nèi)有呂雉,后來有戚姬,薄姬,趙姬等各種姬-----劉邦一生在正史記載的兒子就有八個。

在所有的女人當中,劉邦最寵愛戚夫人,更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覺得劉如意更像自己,認為太子劉盈太懦弱。待劉如意年歲稍長,劉邦一度想廢掉太子劉盈改立劉如意,但遭到群臣強烈反對。

張良獻計呂后,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吧躺剿酿边^去劉邦多次邀請他們出山,但都沒有成功。如今太子能夠請到他們,說明太子羽翼豐滿了,劉邦這才斷了換太子的念想。

劉邦死后,戚夫人母子遭到呂后慘絕人寰的血腥報復。趙王劉如意被毒殺,戚夫人則被砍掉手腳、挖去雙眼、熏聾耳朵,還被灌了啞藥,做成“人彘”丟進廁所,折磨至死。

當初那個勤勞溫順的呂雉變成了現(xiàn)在心狠手辣的呂后,這一切都源于人性的多變、復雜和不可預測。

劉邦親征黥布時被亂箭射中,路到家鄉(xiāng),又是連日飲酒不加節(jié)制,回到長安后,新疾舊患,讓劉邦一病不起。

呂后請來名醫(yī)為皇上診治,但劉邦拒絕治療,說道:“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他賞了醫(yī)生五十斤黃金,將其打發(fā)走了。

劉邦對后事也做了安排,說曹參可以接替蕭何任丞相,接著是王陵可以做丞相,但需要陳平幫助他,周勃可以任太尉,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他。

后來的歷史發(fā)展證明,劉邦提出的幾個相國人選,都為安定劉氏政權(quá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周勃、陳平也在呂后死后平定諸呂叛亂,使劉氏王朝轉(zhuǎn)危為安。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開創(chuàng)四百年大漢的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溘然離世,結(jié)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動蕩的亂世中,劉邦從一個市井“無賴”到推翻暴秦、打敗項羽,歷時九年,最終登上權(quán)力巔峰成為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這引起無數(shù)人的濃厚興趣,希望從他身上覓得一些成功經(jīng)驗。

那么,他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有人說他是真命天子,有人說他是運氣好,還有人說是項羽成全了他等等,不一而足。用劉邦自己的話講,他正確使用了張良、蕭何和韓信,這叫知人善任,是狹義上的原因。

毛主席說:“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眲畹某晒κ墙y(tǒng)一戰(zhàn)勝了分裂,他得到了民心,所以他才得到了天下?!?/p>

“得民心者得天下”從來就不是虛無縹緲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無數(shù)英雄豪杰就像那朵朵澎湃浪花,奔騰競逐,而劉邦無疑是站在浪尖上的最偉大人物之一。正如明代大儒李贄所言:“漢祖之神圣,堯以后一人也?!?/p>

<終>

如果喜歡,就請您點贊、在看和轉(zhuǎn)發(fā),謝謝。

參考資料:

1、《劉邦全傳》林若初 著

2、《劉邦傳》 邱開杰 編著

3、《史記》司馬遷 著

《探花TV》公眾號文章目錄

一、#唐宋詩詞篇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二、#爭鋒唐宋篇

6、

5、

4、

3、

2、

1、

三、#王侯將相篇

8、

7、

6、

5、

4、

3、

2、

1、

四、#民國風云篇

2、

1、

五、#感動中國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