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官方媒體連發(fā)三道評論,劍指“摜蛋之風”。從表面上看,文采風揚、憂國憂民,但仔細一讀,卻大失所望,純粹“扯蛋”!
三篇文章分別題為《警惕摜蛋沉迷助長消頹之氣》《“全民摜蛋”的躺平之風該管管了》和《亟須破除摜蛋編結的“圈子文化”》——提煉其內容表達,至少怒斥了摜蛋的三大危害:腐蝕干部的“毒彈”、全民躺平的“混彈”、拉幫結派的“臭彈”——歸納起來是四個字——摜蛋誤國!
我能理解作者的意圖,是想借“摜蛋之風”抨擊某些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深層思考,但可惜的是,選錯了對象、樹錯了靶子。
根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國摜蛋玩家已達1.4億人,確實有點“全民摜蛋”的樣子,但是很顯然,無論是干部,還是群眾,業(yè)余時間摜個蛋,并不違反倫理道德,也不代表消極頹廢,更不涉及貪污腐敗。
文章用大篇幅痛斥“企業(yè)經營者”利用“摜蛋”來拉關系、找項目,多少有些可笑,因為僅僅陪別人摜個蛋,是拿不來項目的,金錢、美女……才是真槍實彈,而真正需要痛斥的是,為了迎合權力,他們不得不去“摜蛋”。
文章還對年輕人沉迷“摜蛋”、甘愿躺平表達了痛心疾首,但卻沒有追問,為什么“能者上、庸者下”成為忽悠干部的一紙空文,為什么“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成為保護干部的常識信條?至于摜蛋形成的“圈子文化”,只不過是替“裙帶文化”而背鍋。
——馬翔宇同志的遭遇,也許啟示不夠積極,但很現(xiàn)實。
當然,所謂的“摜蛋文化”也不是不能批判,但是要批就往“硬”處、“深”處批,作者要是能在“政治生態(tài)”上深刻剖析、較真碰硬,那也不愧是條漢子,可惜的是,拿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來說教,多少有點欺負人。
官方有些評論,總是想在立意上求深求遠,不和國家命運、民族前途聯(lián)系起來就覺得沒檔次,所以就連“摜蛋”這么個玩意,也能扯那么深遠的蛋。
其實沉溺“摜蛋”的社會危害,我感覺無非在“玩物喪志”方面。
我有一個朋友……算了,就是我,曾經因為和朋友摜蛋時間太長,讓老婆很生氣,痛定思痛,我就不再摜蛋了——這個立意可能比較低,但百姓生活不必有什么升華,充其量就是個關于“度”的辯證,沒必要上升為矛盾,甚至和國家命運、民族復興聯(lián)系起來。
總之,“摜蛋”作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承受不起“誤國誤民”的大帽子,某些官樣文章,如此義憤填膺地痛批“摜蛋”,無疑“扯錯了蛋、甩錯了鍋、哭錯了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