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
導演、編劇、影視制作人、出品人。
先后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韓國語專業(yè)(同時獲藝術學雙學位);韓國首爾大學新聞傳播專業(yè)輿論放送學碩士;韓國漢陽大學戲劇電影專業(yè)博士。
策劃制作《隱秘而偉大》《愛在囧途》、《一路上有你》《真心英雄》等多檔明星綜藝及真人秀節(jié)目。
出品電影《引爆者》、《奇門遁甲》 ;擔任電影《天氣預爆》、《誤殺》的總制片人,電影《唐人街探案3》策劃人。
執(zhí)導電影《紅色沖浪板》、《燕交》和《夢香》等三部作品。
“陳思誠導演從我旁邊走過笑著說,干嘛看那么認真,想當導演?!”這是在2019年《唐人街探案3》的拍攝現(xiàn)場,導演陳思誠對馬雪開的一句玩笑。彼時,馬雪因為參與了《唐人街探案3》的策劃工作,正好來現(xiàn)場探班。
“現(xiàn)在回憶起那個瞬間都覺得蠻有趣的”。她到片場時,正趕上一場戲拍完,陳思誠和導演組的人從監(jiān)視器前站起來往外走,準備去休息。這時馬雪看到中日雙方的一些工作人員還在為下一場戲討論,不自覺間她被吸引了,想聽聽他們在說什么,因為往往有一些細節(jié)的火花,是在休息的間隙碰撞出來的。
沒想到陳思誠一語中的,4年后馬雪執(zhí)導完成了電影處女作《紅色沖浪板》,并于今年5月17日公映。但當時她駐足傾聽,完全不是帶著做導演的念頭。“有可能完全是下意識,談不上學習或者是‘偷師’,就是我很享受現(xiàn)場所有跟電影創(chuàng)作有關的細節(jié)?!?/p>
馬雪導演執(zhí)導電影《紅色沖浪板》工作照
當年年底由馬雪擔任總制片人,陳思誠監(jiān)制的電影《誤殺》獲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
采訪過程中,馬雪也禁不住感慨,“人生就是一場后知后覺!”她與電影導演的緣分,也許在她小學時看到的兩部印象深刻的電影,在她大學時寫的有關電影的一篇論文,在她在韓國做大眾傳媒工作接觸到一些導演,在她做電影制作人等等這些時刻,就冥冥中注定了。
“感謝電影的眷顧,它告訴我你的使命就是要做電影導演?!比缃耨R雪已執(zhí)導了三部電影,《紅色沖浪板》、《燕交》和《夢香》。
“希望有一天,大家會因為‘導演馬雪’而去看一部電影?!闭f這句話時,她眼神明亮,語氣篤定。
對話馬雪/ Talk to Maxue
“感謝電影的眷顧,
我的使命就是拍電影”
01
在5月17日公映前,《紅色沖浪板》就已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佳影片獎項,馬雪導演還獲得了洛杉磯獨立女性電影節(jié)的最佳導演獎。7月21日,《紅色沖浪板》作為第十屆韓國國際海洋電影節(jié)的閉幕影片在釜山上映。
王江月:你覺得《紅色沖浪板》這部電影已經(jīng)達到你最初的預期了嗎?
馬雪:其實這個片子能跟觀眾見面,我覺得它就是最好的一個結果。因為最開始我做導演,給自己定的一個小目標,就是我要做導演拍一部長篇電影,拍出來以后要面對觀眾,現(xiàn)在這個小目標算是實現(xiàn)了。我覺得作為新人導演,一個片子能夠去海外參展,這已經(jīng)蠻難得的,還能夠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片子里邊,拿到一個導演獎,這是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肯定。
電影《紅色沖浪板》劇照
王江月:《紅色沖浪板》在5月17號上映之后,你帶領主創(chuàng)去了很多城市路演,每一次的映后交流觀眾反響都特別熱烈;另外在一些社交平臺,我看有一些影評人、觀眾寫的影片分析也非常專業(yè)和深入。這其中有沒有你印象深刻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馬雪:作為導演當自己的作品可以跟觀眾共振,甚至有超出你預期的一些反饋時,這更激勵我去做自己非常篤定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我看到有一些影評說在中國很少見這樣的題材,由此也看到了導演的勇氣、野心及表達的力量。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聲音都是一面倒的稱贊,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有人說某個細節(jié)沒看懂,get不到,還有人說電影到底是文藝片還是懸疑片,很難去歸類等等,這些討論我都看了,覺得非常有趣。
滑動查看《紅色沖浪板》全國路演圖
王江月:一個新人導演帶領一眾新鮮的面孔完成這樣一部電影,在創(chuàng)作和拍攝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馬雪:其實我是非常享受這個過程的,在你提問的這個時候,回望兩年半前開始拍這個電影的過程,我覺得真的非常幸運和順利。因為不是每一個人想當導演就能實現(xiàn)的。我有了這個念頭以后,從寫劇本,再到找主創(chuàng)找投資,對于我來說,很像一個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我覺得是電影在眷顧我,它不是那么偶然的,就是很多東西水到渠成了以后給予我的幸運,它告訴我你的使命就是要去拍電影,你就要做電影導演。
王江月:三年的的時間,你創(chuàng)作并執(zhí)導了三部作品,《紅色沖浪板》、《燕交》和《夢香》,這個數(shù)量讓人刮目,而且這三部作品都是原創(chuàng)劇本。你覺得作為一個導演,一定要具備原創(chuàng)的能力嗎?
馬雪:我自己是有這樣的追求,如果想做真正的電影導演,我覺得是應該具備原創(chuàng)劇本的能力。這跟我的經(jīng)歷有關,因為我之前做過電影出品人和制片人,我在接觸其他導演的時候,大部分導演都愿意去拍自己原創(chuàng)的東西。所以這一點取決于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導演,我自己在決定做導演那一刻,就希望大家未來會因為“導演馬雪”而去看一部電影,無論是愛情的、懸疑的,還是嘗試其他不同題材,大家都會因為這個導演是馬雪而走進影院。當我想成為這樣的導演的時候,我就覺得原創(chuàng)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且我在韓國留學的時候,所有的電影導演都是自己寫原創(chuàng)劇本,才可以走上做導演的這條路,這是我在學生時代就根深蒂固的認知。
對話馬雪/ Talk to Maxue
“唯快不破
是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制片人的必備能力”
02
在《紅色沖浪板》之前,大家對馬雪的認知更多的是縱橫影視圈多年的資深制片人,投資制作了多檔熱播電視綜藝、真人秀節(jié)目,后轉型做電影制片人,出品電影《引爆者》、《奇門遁甲》等;擔任總制片人的電影《誤殺》及參與策劃的《唐人街探案3》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
王江月:你覺得做一個成功的商業(yè)電影制片人要具備哪些特質?
馬雪: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很好的市場環(huán)境下,遇到了很好的項目和非常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們,比如很優(yōu)秀的導演,很好的演員,所以有機會跟大家共事做了一個成績非常不錯的項目。我覺得作為一個商業(yè)電影制片人,他要有非常強的服務意識,服務于這個項目的意識,拋開自己,要把有利于這個項目所有好的時期都要考慮到。
第二個是你需要有非常精準的判斷,哪怕是在項目本身產(chǎn)生了一些波動、變化,你都要有敏銳的洞察,所謂唯快不破的能力。我覺得當下市場環(huán)境下許多電影的機遇,都是一個快字。可能你剛嗅出了市場的一個可能性,你就要投身去做。你要做第一個人,而不要做跟隨著所有成功案例去復制粘貼的那個人,那時機會已經(jīng)沒有了。如果是一個好的制片人,就是在別人還沒有嗅到這個類型或者這個項目的市場可能性的時候,你已經(jīng)作為第一個給它點贊或者是加磅的人參與進來了,你堅信一件沒有的事情,它可能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這個我覺得也是當時《誤殺》成功的一部分因素。
我后邊做導演也基本上是一樣的思路,我們看一個東西,如果已經(jīng)能看到上限了,其實對我來說就沒有什么吸引力了。因為你看到了商業(yè)的最高頂峰,你也知道未來它的峰值往下走的趨勢了。我希望我做的事情一直能夠看到上限的可能性,但是你還不知道上限在哪兒,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挑戰(zhàn)的。我覺得這也是很多成功的制片人,他們內(nèi)心都具備的一股力量。
王江月:像目前你創(chuàng)作的三部電影都是文藝片,為什么做了商業(yè)電影制片人,擁有了一些商業(yè)平臺資源,卻沒有選擇做商業(yè)電影?
馬雪:我覺得每個導演出道的首作,他的心路歷程和經(jīng)歷都不一樣。有一些導演可能是有資本加持或者簽約公司了,在很多前輩的保駕護航下開始了自己的導演之路,這樣的優(yōu)勢是比較安全,有一些商業(yè)運作的扶持,同時它的未來是能看到的,這個片子可能會安全著陸,上映的效果也很好,那這個導演貌似就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商業(yè)導演。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你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就迷失了自己。首先你不可能去拍一個百分百自己想拍的東西,在你不成熟的時候,去合作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立場和目標。資本很簡單,作為投資人,就希望他的片子在市場上要賺錢要有票房,他不一定會考慮到導演的表達。
所以說每一個導演的初衷是不同的,我的初衷是想拍自己的內(nèi)容,希望可以建立自己的風格,且是不可替代的,這件事情就會很難。有可能你放棄了別人的幫助或者合作,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去試錯。但是我愿意享受這個過程,雖然我不知道最終是對還是錯,但是無怨無悔,不會給自己留下任何的遺憾。
電影《紅色沖浪板》劇照
王江月:在做自己喜歡的電影的過程中,有沒有自己堅持的審美標準?
馬雪:一定是有的,我現(xiàn)在拍了三部電影,這些電影的故事都是帶有懸疑性的,一個非常懸疑的閉環(huán),可能是我未來的創(chuàng)作的風格之一。但這種懸疑不一定是用懸疑類型的方式展現(xiàn),而可能是后勁非常大的,它其實是一個心理上的懸疑,所以心理懸疑也許是我未來探索的一個方向。另外在美學的追求上,就是帶有馬雪美學的鏡頭和視聽語言,都是讓你必須要在大銀幕上去欣賞的。
對話馬雪/ Talk to Maxue
“你越熱愛電影,
電影就會擁抱你”
03
看似做電影制片人是馬雪做導演的一個轉折點,但其實這種對電影的熱愛要追溯到大學時代。雖然在北京大學學的是韓語,但是在大二的時候,選修了藝術學的第二學位。
王江月:那個時候據(jù)說還寫了一篇關于電影的的論文,當時就對電影很有興趣嗎?
馬雪:非常熱愛,我是一個很愛看電影的人,我是80后,那個時代還有錄像帶,假期的時候我會借很多錄像帶看。我記得小學看到的兩部國外影片,給我的震撼非常大,一部是《蒼蠅》,另外一部是《本能》,我想電影太神奇了,它的想象空間非常大,可以說電影的世界打開了我很多的認知。小時候還看過一部張國榮演的電影叫《鼓手》,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個演員叫張國榮,就覺得一個長得挺帥的哥哥演了一個鼓手,那個片子是在我父親單位的禮堂里看的,所以那個環(huán)境下,從小我就對電影有非常向往的認知。
大學的時候,我本來學的是學語言,一般到大二,會有一個第二學位的選擇,很多同學都去選修經(jīng)濟學,那時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剛好首次設立了藝術學的第二學位,我就沒有像班里其他同學那樣去選經(jīng)濟學,雖然我爸爸是經(jīng)濟學家,因為自己還是喜歡藝術,然后就選了藝術學里的電影。當時我的指導教授陳旭光現(xiàn)在仍是藝術學院非常資深的老師,他也一直在寫電影相關的書籍。他就曾經(jīng)給我批改過論文,我當時寫的是有關韓國黑幫電影的一個方向,現(xiàn)在看上去,無論命題和內(nèi)容,都比較稚嫩,但是從那個時候就埋下了一個愛電影的種子。
王江月:說明命運的齒輪在那個時候就開始轉動了……
馬雪:我覺得有些人的慧根被打開的時候,可能確實是跟某一個媒介產(chǎn)生了一個碰撞,那個時候是不自知的,因為人生就是一場后知后覺。等到未來的某一天你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那件事情對你有非常大的一個影響。這就是我現(xiàn)在在做電影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一種非常強烈的樂趣。
王江月:所以那個時候并沒有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對電影的喜愛還僅限于興趣的范疇?
馬雪:對,因為我興趣愛好太廣泛了,其中比重最大的給了文學和藝術。我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的第一份工作,是跟大眾傳媒、大眾娛樂相關的,那個時候雖然關注點和職業(yè)規(guī)劃沒有在電影上,但其實一直在默默積累中。我在做大眾傳媒工作的時候,非常有意思的是經(jīng)常有很多電影導演,出現(xiàn)在我工作的對話框里。因為我一直喜歡電影,所以后來我就報了漢陽大學戲劇電影專業(yè)的博士,這個專業(yè)在韓國當時算是非常好的電影方向的一個研究。
其實很多人在開始學或者進入戲劇導演專業(yè)以后,他就確立了以后一定要做導演的目標。而我在那個時候反而是沒有這么明確,只是說先接觸下這個學科,看看電影是怎么回事,見識一下,帶著一個非常 open的心態(tài)。我覺得自己有點像沿途看風景,還挺有意思的。
王江月:所以看了很多風景,不僅給了自己更多的積淀,也讓你的身份標簽很多元,比如說最初做大眾傳媒而涉足一些中韓交流工作,也做過主持人,節(jié)目策劃人,電視綜藝制作人,到后來的電影制作人……但好像這些身份標簽都是一段一段的,并非大家常說的所謂“斜杠青年”。
馬雪:其實“斜杠青年”這個詞,我也是近期才聽到大家這樣形容一個人的多元化的身份,但我覺得我不是斜杠青年,我應該是有點像貼狗皮膏藥青年。就像說一個膠布這時候貼上了,下一個再貼上就把它蓋上了,它沒有辦法同時展現(xiàn)在你面前。我其實是挺追求極致的一個人,這個事情要不不做,如果下決心在這個領域探索的話,一定會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鉆研。我沒辦法同時兼顧別的事情,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眼里只專注這一件事。
幸運的是,我在做前邊那些身份的工作時,效率比較高,可能是因為學習能力比較強,或者說是找到了那個要領,洞察力稍微敏銳了一些。再一個幸運的是沒有被環(huán)境打趴下,經(jīng)常是在非常驚險的一刻又活過來了。舉個例子,比如說之前做電視綜藝節(jié)目,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做綜藝節(jié)目的人,敢賭上自己的身家,就是自己所有的積蓄,因為這個風險太大了。但每當發(fā)生這種選擇的時候,我做的幾乎都是破釜沉舟的選擇,要不然就死了。
回過頭看,可能也是因為自己有勇氣有信心,或者對一些事物的判斷非常有執(zhí)念,我不會是左右搖擺的一個人,很堅定。這種成功的經(jīng)歷多了,就會讓我在一段時間,我的目標就是向著成功的方向去邁進。如果達到了,就不會再繼續(xù)了。所以很多身份在我身上顯現(xiàn)的,就不是一個斜杠平行的事情。而是在一個階段,把這個東西做透,然后放下再去做下一件事情。
王江月:這就是一種敢于重啟的精神。一般這樣的人除了是在轉折點上,有一個果斷的判斷能力,也要不怕試錯吧?
馬雪:是的,我其實很愿意去挑戰(zhàn)特別難的事情,因為人生就是這么短暫的幾十年,所以我希望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喜歡且有欲望想做的,這樣才不枉過這一生。所以每一次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就開始顱內(nèi)高潮了,這個難題別人解決不了,我就想去嘗試跟它碰撞一下。即使被它打敗了,那個過程也是很勇敢的。
王江月:在41歲的時候選擇做導演,其實在別人看來是有點晚的。但是對你來說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并不覺得晚吧……
馬雪:我覺得沒有一個早與晚的說法,首先年齡它不是一個限制人思考或者進步的阻礙,它不是物理上的一個條件,我反而覺得這是很好的一個年齡段,因為足夠成熟。20多歲接觸了電影,但是沒有去做電影,我覺得這反而是好的。如果當時我就產(chǎn)生了做電影的念頭,一旦面對困難,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可能幾下就把自己打趴下了,就會有非常大的挫敗感?,F(xiàn)在我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兒,也有能力、耐心和時間跟一些困難對抗、死磕,這些都是20歲比較毛躁和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下無法達到的。
王江月:如果現(xiàn)在要對一些懷抱導演志向的年輕人說一些話,你最想跟他們說些什么?
馬雪:我想說做電影導演要三思而后行,不是每個想做導演的人都能做導演的,這條路很艱辛。它需要你在精神和心理層面都有強大的意志力。包括要多次問自己是否真的熱愛電影,是否愛它愛到你一定要用導演的身份,來接觸電影這件事情。如果這些是篤定的,那我想祝福他們,如果你堅持下去,你一定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
對話馬雪/ Talk to Maxue
“在人的精神層面里暢游很有趣”
04
雖然成為導演的這個過程很難,但是馬雪依然堅信“沒有什么能阻止我們拍電影,你越熱愛電影,電影就會擁抱你?!彼f現(xiàn)在電影在她心中是除了吃飯、睡覺以外最重要的一個位置。她坦言以導演的身份做電影,是她下半生最大的追求。
王江月:我覺得一個人的成長,每一步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你是北京人,在北京大學學習了四年,像這兩者之于你的成長有哪些烙印?
馬雪:作為北京人,我是在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藝術氛圍中長大的,小時候我就有機會學習小提琴、國畫和書法,我的小提琴老師是孔朝暉老師,他是音樂學院小提琴的第一把交椅,國畫我是跟1980年猴票的設計師楊文清老師學的……這些的優(yōu)勢就在于你從小見到了高山,見到了這些藝術領域里比較厲害的人。這促使我在未來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夠向更優(yōu)秀的人看齊。我從小寫大字的時候,老師教我寫了四個字,叫做“見賢思齊”,這是我那時寫的最多的幾個字。所謂“見賢思齊”就是說你見到好的人要向他看齊,想著要成為他,我在非常小的時候就養(yǎng)成了這種很強烈的意念。
王江月:這些經(jīng)歷對你的價值觀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吧?
馬雪:當時我是從北京四中保送北京大學的,記得我那一屆有168個清華、北大畢業(yè)生,這也讓我看到優(yōu)秀的人之間一種競爭模式,這都是我學生時代一個非常好的熏陶。我會有意識地覺得,只要憑你自己的實力,你就會成為那個第一,這形成了我根深蒂固的一個價值觀。
當然它也有兩面性,很多人會覺得你一路走來太順利,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的毒打和挫折。我覺得確實是這樣的,我可能到了三四十歲了,才認識到世界的另一面。之前只看到了世界上最陽光的、最積極的、最正能量的一些面,但是負面的東西、黑暗的角落,我不是說它不存在,是我一直沒見過。它的好處在于你長大了才見到這些,你不會用悲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會立刻轉化,我打開快樂閥門的能力非常強。
但是反面來說,可能對我的創(chuàng)作不是那么好。因為很多人的創(chuàng)作都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悲憫,對不同階層的感受上,可能曾經(jīng)身處于非常惡劣的環(huán)境里,在泥潭里摸爬的人,更能深刻體會到人間疾苦。這部分我是缺失的,但也可能因為這些缺失,我在創(chuàng)作上就會跳過吃飽穿暖,人間疾苦,家長里短的層面,我對這些東西沒那么敏感,但是對人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如人為什么做這個行為,他心理上經(jīng)歷了什么,一直是我想探求的,我覺得在人的精神層面里暢游很有趣。
王江月: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紅色沖浪板》它會以沖浪為背景,是因為沖浪和人生有某些相似之處嗎?
馬雪:這要說到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契機了,2018年我第一次去海南萬寧,這里是咱們國家非常著名的沖浪基地,是一個自由像烏托邦一樣的地方。當時我認識的一對男女朋友,他們在那里相識相愛相戀,然后都離開了原來工作的城市,在萬寧做了一對浪人,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十年了。
我被他們的這種行為所吸引,因為我是一個非常有好奇心的人,我想一探究竟,就去了一趟萬寧。發(fā)現(xiàn)有很多浪人在那兒生活,那里就像一個俠客島一樣,人們互相都不問出處,你不知道這個人之前的生活經(jīng)歷了什么,他有什么樣的背景,什么驅使他來到這兒,又是什么東西讓他留在這兒。于是我就展開許多想象,發(fā)現(xiàn)這種自由的狀態(tài)和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幾個年輕人的故事,是非常值得我用電影的方式表達的。
王江月:而且沖浪真的如人生一樣,有起伏有落下,以及要重新站起來……
馬雪:大海、沖浪是代表了人生的一種無常,人生的狀態(tài)仿佛就是不斷在大海里尋找自己的目標,你下去了,大海的力量能給你托起來,它又讓你浮起來,去看海面上的東西。但是可能一個不小心或者一個差池,它又會給你非常大的打擊,把你打到海下的深淵,這就是人生的一種狀態(tài)。
王江月:回首走過的人生之路,有沒有哪一段想要延長或者是刪除的?
馬雪:刪除的肯定沒有,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非常寶貴的,既然是讓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體會,就一定要去享受和體會它,充分地與它去接觸,所以我沒有想要刪除的段落。但是我有想要延長的時間,那就是我希望拍電影的時間能夠再長一點。
獲獎方式
1、轉發(fā)本期微信至朋友圈,截圖發(fā)至后臺;
2、安靜地閱讀完本期文章,在留言區(qū)附上您想對TA說的話,字數(shù)不限,真誠可貴;
3、在完成1和2的前提下,依照留言區(qū)點贊數(shù)和真誠系數(shù)綜合判斷,領取馬雪簽名照一張。
上期獲獎名單
劉家祎簽名照獲獎者:林兮
恭喜 麻煩在后臺留下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哦~
宣推 / 殷天航
統(tǒng)籌 / 文輝
攝影 / 王靖
嘉賓妝發(fā) / 夏美卉
主持人妝發(fā) / vino song
剪輯制作 /韓鋒
撰文/ Yolanda
編輯 / 崔育寧
主編、出品人 / 王江月
場地提供
當代MOMA 蔓閱書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