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汽車,4個輪子拉5把沙發(fā),除了方向盤、油門、剎車和擋把以外,最多就有一個收音機和空調,其他啥都沒有。
簡單粗暴,但是實用!
現在的汽車,配置越來越豐富,除了一些必要的功能之外,還會有很多舒適性的設計,體驗感越來越好。
甚至連冰箱彩電大沙發(fā)都給你配上了,簡直就是移動的家。
但這樣的設計真的夠人性化嗎?很多老司機評論說:花里胡哨,不實用。
甚至有些反人類的設計,簡直就是拿司機和乘客的生命開玩笑,是在“玩命”。
今天,我們就來著重說幾個“最玩命”的設計。
一、觸摸設計、二級菜單。
現在有很多汽車,除了一塊中控大屏之外,其他實物按鍵全部被取消了,要啥啥沒有。功能都集中在了iPad里面,需要觸摸點擊。
這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是實物按鍵,汽車在行駛的時候你可以盲操,憑感覺就能按到那個鍵,老司機都有經驗;
如今是觸摸屏,如果你點不準這個位置,你就無法觸發(fā)它的功能。
可汽車在行走的時候iPad會左右搖晃,尤其是過坑洼路面的時候,晃動更厲害,你根本就點不準,所以你就打開不了那個功能。
比如,前方突發(fā)交通事故,你需要打開“危險警報閃光燈”提示后方車輛,如果你眼睛不觀看屏幕,你就點不準,如果你眼睛觀看屏幕而不看前方的路,就會更加危險。
還有一個反人類中的反人類的設計:二級菜單。
很剛需的功能竟然在二級菜單里面,你點一次還找不到,必須點多次才能翻出來。
曾經駕駛過某品牌的汽車,竟然把“打開雨刷”的開關放在了二級菜單里面,早上過大橋的時候,前玻璃瞬間起霧,視線模糊了(沒有上橋之前沒有霧,所以沒有心理準備),我摸了半天沒找到這個功能,只能趕緊把車停在應急車道打開雙閃,翻了半天才發(fā)現在二級菜單里。
簡直就是要人命??!
二、隱藏式門把手。
設計師認為露在外面的門把手影響美觀,所以做成隱藏式的,鑰匙解鎖門把手自動彈出。
聽起來很不錯!
但是,現在的汽車電子功能特別多,一旦發(fā)生事故,比如被外力猛烈撞擊、被水淹沒,很多電子功能就會失靈,鑰匙無法解鎖的時候怎么辦?
例如車輛墜河了,著火了,電子解鎖失靈了,里面的人打不開,外面的人因為沒有門把手的著力點,不上力。
時間就是生命,分秒必爭。
這時候,豈不是眼睜睜的看著車內的人生命一點點的流逝嗎?
三、方形方向盤。
方向盤一直以來就是圓形的,可現在很多款式的汽車都設計成方形,甚至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
設計成方形有什么好處呢?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節(jié)約空間、提供更好的視野、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看起來更有運動感。
我是一個老頑固,但也是一個老司機。
我就沒發(fā)現,哪一場車禍是因為方向盤阻擋了視線?哪一輛車是因為方向盤占的空間大了?所以空間變小了。難道以前的車都不符合人體工程學?那些極地越野車,因為方向盤是圓的所以不夠運動嗎?
幾十上百年來,人們都已經習慣了使用圓形方向盤,雙手臂有這樣的肌肉記憶,無論是一個手打方向還是兩個手打方向,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
如今突然換成方形的了,大角度轉彎的時候可能手都甩開了,這樣還安全嗎?
當然,很多豪車設計成方形,我可以理解,有錢人可以慢慢去適應。但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車、方向盤是不是應該設計成圓的才更符合大眾的使用呢?
現在的汽車看起來檔次很高,但花里胡哨的配置太多了,很多車輛就是為了提價格而強行的堆配置,完全不顧可操控性,不顧司乘人員的安全,
為了提高產品逼格,強行反人類的設計,隨便一個簡單的手柄,就說是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這幾年“人體工程學”這幾個字都被用爛了。
汽車上反人類的設計遠遠不止這3點,由于篇幅原因就不說了。
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的體驗,尤其是影響安全方面的反人類設計,應該值得大家深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