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逐漸意識到,人生的旅途,是一天天走過去的,我們無法跳過其中的任何一天。這句話放在最前面,因為這也是最近讀者朋友們常常提問的內(nèi)容:

人要怎么樣才能堅強呢?人要怎么樣才能不脆弱呢?

道理翻來覆去,其實還是那么幾句,無論是誰來回答,都大差不差。

就好像人教人,永遠學不會;事教人,一遍就會了。

我們無法跳過人生旅途中的任何一天,也無法跳過生命中的每一個站臺。

換句話說,我們誰也不可能從道路的這頭,一下子到達那頭,從現(xiàn)在的這個你,一下子變成想象中的那個你。倘若有任何人告訴你,這世上有速通的道路,明智的選擇,是不要相信。

于是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一點點收拾自己。

昨天晚上的脆弱,在今天早上拾起來;昨天晚上的無助,在今天早上陽光出現(xiàn)的這個瞬間,把它暫時地拋在腦后。

無論如何,情緒依然是一個周期。

被折磨的,會有一刻得到喘息;快樂著的,會有一刻覺得悲哀。

所有的堅強,大概都是從脆弱中生長出來的,而這堅強,也時不時地還是會脆弱。

你無法跳過這樣的階段,你只能一天天一點點地去下一站。

另起一段,這是《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三版序。

這本書首次與大家見面,是在2013年,在2018年的時候,進行了首次的增訂。

十一年后的2024年,在重讀全篇文稿的時候,我有一種與曾經(jīng)的自己重逢的感受,先是有些陌生,而后又逐漸熟悉。十一年的歲月讓我走過了一段不算短暫的旅途,我不再是過去的我,卻又與曾經(jīng)的那個自己息息相關。

我常覺得雖然每個人的青春都不同,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我們實際上比自己想象得更脆弱。因為我們能夠真正握在手中的東西并不多,也因為那時的我們都尚未真正地看到過世界,于是迎來的,便是一次次的鼻青臉腫。然而青春也頑強的,如同此刻依然年輕的你,擁有著活力,心底也有著因為不甘心而繼續(xù)向前的勇氣。兩者相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條獨一無二,再也無法復制的道路。

跌跌撞撞走出的道路,不一定筆直,或許彎彎曲曲,但那便是最真實的足跡。所以在修訂這本書的過程中,在短暫的陌生后,我理解了當時的那個自己,理解了他的脆弱,理解了他的啰嗦,也理解了他的逞強。

或許也正因為脆弱,才不得不學著堅持。最初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給自己鼓勁,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從各個地方汲取些許的力量,后來才能逐漸在自身中挖掘出力量,直至變得從容。

我想,所謂的堅強,大概都是從脆弱中生長出來的。

在此感謝每一位讀者,感謝你們的耐心,包容和陪伴。

寫作本身,像是寫給世界的一封信,在那一刻,有沒有收件人并不是那么重要,就好像記錄生活,你始終是記錄給自己看的。然而這世上確實有收件人,在茫茫人海,在匆匆忙忙中,駐足片刻,把信封打開,一點點閱讀。所以我總是把讀者當作親近的朋友,既然是朋友,那便可以在這篇序中多說最后幾句:當你擁有青春的時候,就勇敢地向上攀登,當你擁有力氣的時候,就勇敢地向前邁進,我知道勇氣會在很多時刻消失得無影無蹤,我也知道山后頭或者道路盡頭的風景也總是不似我們想象,但從一開始,最重要的,便是我們能夠擁抱著自己的敏感,向上攀登這件事本身。

我們所能開拓的世界或許不大,我們能登頂?shù)纳椒寤蛟S不多,但我們后來能擁有的所有世界,都是從那時的第一步開始的。天空是否會更寬廣,你會自己擁有答案的。

最后,在這次修訂的過程中,在刪改和精簡排版的同時,我也新增了一部分文字,放在了這本隨筆集中,希望這本書不僅有從前,也能有現(xiàn)在,這也算是我與自己的隔空對話,希望你會喜歡。

那,我們書里見。

另起一段,寫最后一段話。

我曾經(jīng)一直在想,什么才叫好好生活呢?

后來發(fā)現(xiàn),在能去遠方的去遠方,叫好好生活;

在能跟朋友聚會的時候聚會,叫好好生活;

在能吃頓好吃的時候吃頓好吃的,叫好好生活;

在閑暇的時刻拿起一本書,也叫好好生活。

于是我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不一定對,或許只適用于自己:

所謂的好好生活,就是活在當下的這個瞬間,是抓住能抓住的那些讓時間慢下來的瞬間。

以上。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謝謝所有讀者。

(書在這兒,大家就不用再點原文鏈接那么麻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