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聯儲降息了,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比較關注,想要知道此事對中國究竟有什么影響,尤其是,對公司和個人的商業(yè)與投資決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但網上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五花八門,各種觀點都有,甚至還有一些是純粹從情緒出發(fā)的陰謀論觀點,只能當樂子看一下,對了解真實情況沒什么幫助。

正好,這個問題涉及到我的老本行,我也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

先說一下背景:我碩士學的就是西方經濟學,畢業(yè)后搞了十多年的國際經濟研究。

對任何一個研究國際宏觀經濟的人而言,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一定是關注的重點,畢竟美國作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和金融中心國,其貨幣政策必定會對全球的金融和經濟都產生影響。

因此,我也完整見證了美國從次貸危機以來的經濟、金融變動情況,以及美聯儲的一系列應對措施。美聯儲每季度的議息會議紀要(都是美聯儲官網公開的),我以前都是每期必看的。

說這些不是為顯擺,而是想說明,我對這個問題是有長期研究,有一點發(fā)言權的。

了解美聯儲的利息政策,必須得先了解它兩大核心政策目標。

自從美聯儲成立以來,它從來都是圍繞著兩個目標進行調節(jié)的,那就是保證就業(yè)穩(wěn)定物價。

美聯儲的第一個目標是最大化就業(yè)。在具體的操作中,是根據全國的失業(yè)率數據來反向衡量。失業(yè)率如果高了,美聯儲就必須要采取措施去把它降下來。因為失業(yè)率高,就證明經濟形勢不好,社會將因此而動蕩,人們也會非常痛苦。

當然,所謂的“最大化就業(yè)”只是一個說法,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就業(yè),哪怕是最理想的經濟狀況下,也總會有一些適齡人口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進入就業(yè)市場的,因此一個國家總會有一個“自然失業(yè)率”。美國的自然失業(yè)率大約是4%。通常而言,如果能把失業(yè)率水平控制在4%左右,美聯儲就會認為已經達到目標。

美聯儲的第二個目標是“穩(wěn)定物價”。在具體操作中,是根據通貨膨脹率的高低來決定是否要采取措施。通貨膨脹的意思就是商品漲價,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不能過高,因為通貨膨脹一高的話,人們手里的錢就不值錢了,每個人都會恐慌。

當然,通貨膨脹率也不能過低,如果物價老是不漲,甚至還下跌(即“通貨緊縮”),這對社會也不是好事,會影響企業(yè)生產積極性、損害人們對未來的信心。所以,一個國家也會有一個“理想通脹率”。美國比較公認的理想通脹率是2%。通常而言,如果能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2%左右,美聯儲就會認為已經達到目標。

在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加上失業(yè)率,被稱為“痛苦指數”。例如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是15%,失業(yè)率是10%,國家痛苦指數就是25%。如果通貨膨脹率是2%,失業(yè)率是4%,國家痛苦指數就是6%。顯然,前面那個國家比后面那個國家總體上要痛苦得多。

所以美聯儲最核心的政策目標,就是要確保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本質上就是讓國家痛苦指數降低。

但問題是,影響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兩個指標的政策手段,效果往往是相反的。想要降低通貨膨脹率,往往就會升高失業(yè)率。想要降低失業(yè)率,往往又會升高通貨膨脹率。所以美聯儲就必須得進行權衡,這一段時間的政策重點到底是降低通貨膨脹還是降低失業(yè)率?

可以說,美聯儲幾乎所有政策的出發(fā)點,都是在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權衡。至于說它產生的國際影響,其實都是外溢效應,并不是美聯儲本身的政策追求。

那么加息和減息怎樣影響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率呢?從最基本的原理來講,通貨膨脹率高,就是說明市場上錢太多了,美聯儲就會收緊銀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息。如果失業(yè)率高,就是說明市場上經濟機會太少了,再往前深追究一步,就是人們消費和投資太少,美聯儲就會想辦法放寬銀根,讓大家去多花錢拉動經濟繁榮,以便讓失業(yè)率降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降息。

也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明明失業(yè)率不高,但是美聯儲也采取降息措施。這往往是因為通貨膨脹率極低,低到了2%以下,一方面需要刺激一下,讓經濟不要陷入通貨緊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么低的通貨膨脹率給美聯儲留足了空間,不用擔心降息會引起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下放松銀根,讓市場上多一點錢,是所有人都樂見的。

為什么加息和降息能起到調控通貨膨脹和失業(yè)率的效果呢?原理其實很簡單,利息升高了,大家就更愿意把錢存起來不花;利息降低了,大家就愿意把錢取出來花掉。實際的過程會復雜一些,因為美聯儲加息降息,實際上變動是聯邦基金利率,要傳導到其他資產,還要有一個交易和變化過程,涉及到各種不同的資產的換算和換買,但基本原理就是這樣的。大家簡單理解為銀行存款利率的升高和降低即可,不影響分析結果。

但美聯儲的加息和降息政策實際產生的效果,并不在于能讓市場上的美元減少或增加多少,而在于對投資者預期的管理。可以說,預期管理,才是美聯儲利息政策的精華與核心。

美聯儲每次加息或降息的幅度都是很小的,大部分情況是變動25個基點(如果原來利率是5.25%,降息25個基點就是變?yōu)?%),小部分情況是50個基點。如果一次變動100個基點,那就是十分嚴重的情況了,過去34年,只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各發(fā)生過一次。

25基點和50基點的變動,本身所影響的美元數量,相對于龐大的市場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但關鍵在于,美聯儲每次升息和降息都不是單次,而是一整個周期,中間可能有連續(xù)兩三年、持續(xù)十幾輪的不斷降息或不斷升息。

正常而言,美聯儲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每個季度都要開兩次議息會議,每次都要決定是升息、降息還是利息不變。一旦啟動升息,有可能在連續(xù)很多個季度的時間都是升息;一旦啟動降息,也有可能連續(xù)很多個季度都是降息。

所以最關鍵的其實并不是單次的美聯儲會議是升息還是降息,而是有沒有發(fā)生大周期的變化。市場是通過判斷整體政策的延續(xù)性或者轉折性,從而決定中長期資金的配置。換言之,是升息或降息的預期在調節(jié)投資者的行為,而不是單次的加息和降息效果。

這次美聯儲的降息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為美聯儲結束了從2022年3月以來持續(xù)至今的升息周期,轉入了降息周期。這就意味著美聯儲對美國經濟的判斷,進入一個轉折點,也就是說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進入危險地帶,接下來失業(yè)率可能會上升,需要采取刺激措施了。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先后有三次進入降息周期。

第一次是2001年,原因是應對互聯網泡沫破裂引起的經濟動蕩,經過13輪降息,利率從6.5%一路下降到1%。

第二次是2007年,原因是應對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經過10輪降息,利率從5.25%下降到0。

第三次是2019年,當時美國并沒有重大的經濟危機,但出現經濟增速變緩的苗頭,且通貨膨脹率持續(xù)低于2%,具備降息的空間。經過3輪溫和的降息后,到2020年初突然爆發(fā)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美聯儲又迅速做了兩次75基點和100基點的激烈降息。因此,這一次降息周期經過5輪降息,利息從2.25%下降到0。

今年9月美聯儲的這一輪降息,并不是單純的一次公開市場操作,而是21世紀以來美國第四次降息周期的開啟。這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點。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最需要擔心的,其實是美國經濟結束了前一段時間的樂觀預期,轉入到悲觀預期了。這對全球的消費和投資會有很不好的影響,其中包括中國。如果在美國經濟看衰的大背景下,全球市場整體的情緒變得悲觀的話,由于消費和投資的熱情受到打擊,中國經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但事情有好有壞。如果從中美全球競爭的角度來講,也有可能對中國是好事。資本、人才和商業(yè)機會都是全球流動的,它們流向哪個國家,與該國的經濟發(fā)展前景有很大關系。中國不管你之前認為它是好還是壞,你的預期沒有變;但是現在美國的預期從好變成壞,這也就意味著在中美競爭的天平上,砝碼向中國這邊移了一點。

當然這個預期是對總體市場的預期。對于具體的某些行業(yè),例如對金融業(yè)來說,美聯儲降息意味著美國資本市場上的錢會多起來,金融機構的日子會好過很多,很多需要用到金融杠桿的行業(yè),這兩年面臨的緊張局面多少會有一點緩解。

全球資本市場是流通的,美國的錢變多了,會流向歐洲、日本中國,讓這些地方的資本市場也相應變得更寬松。這就是為什么此前美聯儲采取量化寬松政策時,大家都是說美聯儲在向全球放水。這次降息,雖然力度上不會像之前的量化寬松那么大,但是效果的方向是一致的。

至于說到中國在這一次美聯儲降息過程中將受到的具體影響,主要是兩方面。

一個是在商品流動端。

美元降息,說明美元在國際上不那么值錢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就會有升值的動力,這對中國商品的出口是不利。

假設現在1美元可以兌7元人民幣,在美元貶值的情況下,未來可能1美元只能兌6.8、6.5、6.2……乃至更少的錢。這也就意味著原來一美元能買到價值7塊錢的中國商品,現在只能買到6塊多了,那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就覺得不值,從而轉向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了。

另一個是在資本流動端。

美元降息,代表著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整體貶值,所以資本會從美國流出,流向其他國家,其中也包括中國。

當然,在具體效果上,也可能不是從美國流向其他國家,而是原本流向美國的資產洪流被減緩了。例如,假設原來一年流入美國的凈資本是8000億美元,降息后可能會降為5000億、3000億甚至更少。

資本總是要逐利的,不流入美國,就會流入別的國家,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流向中國??偠灾偟男Ч乾F在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上升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下降了。

所以美聯儲這一次降息,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綜合的。有虛(預期)有實(商品和資本流動),有好有壞,不能單純地說是某一方面的影響。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發(fā)展有自身的邏輯,受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小,美聯儲的加息與降息,能夠影響的地方非常有限。

只不過具體到企業(yè)和個人的微觀操作,你可以根據我上面分析的內容,去做進一步的了解和準備。主要有這么幾點:

1.如果你是做出口生意的,要預備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可能會被沖擊。

這個沖擊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美國經濟本身走向悲觀,從而影響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愿。另一方面是美聯儲降息導致的美元貶值,使得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降低了競爭力,而美國商品則增加了競爭力。

做出口生意的朋友還要有一個準備,那就是由于美元進入降息通道,大概率會導致美元相對于人民幣貶值,如果你賺的是美元,盡早換成人民幣會更保險一些,在這個降息周期內,你拿美元的時間越長,能換成的人民幣可能越少。當然,這只是從匯率方面考慮,如果你有其他方面的考慮,那另當別論。

2.如果你使用了美元金融杠桿,可以預期你接下來的金融壓力會減輕一些;如果你準備使用美元杠桿,接下來從市場上找到錢會比前兩年更容易,成本也會越來越降低。

這種效應也會逐漸傳導到國際市場,美元的放水會從美國資本市場向全球“漏出”,“漏出”的目的地自然也包括中國。所以如果你在國內準備融資、貸款、發(fā)債等,也會相對比以前更容易些。

3.如果你準備在中美之間做資產配置的,在當前情況下,不妨可以稍稍偏回來中國一些。這主要是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如果美聯儲都覺得美國經濟形勢未來堪憂,那你最好也跟美聯儲統一認識,心里要清楚知道,美國經濟不如前兩年那么樂觀了——除非你認為你對美國經濟的認識比美聯儲更權威;

二是從歷史規(guī)律來看,美元一旦進入降息周期,短則一兩年、長則三四年都會持續(xù)降息,在這個過程里,美元資產是會持續(xù)貶值的。在資產配置籃子中適當減少美元資產,增加人民幣等其他資產,有利于對沖這種貶值風險。

還是同樣的道理,我說的只是從未來兩三年的經濟形勢和外匯變動趨勢而言,如果你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要增加美元資產,那另當別論。只不過,你需要預計到,美國經濟趨向于悲觀與美元趨向于貶值,會使你的美元資產受到一定的損失,你要有接受這一點的心理準備。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我談的只不過是一些經濟學的常識,所有的分析和判斷都是概率事件,我所指出的只是正常情況下大概率會發(fā)生的事情,而不是必然會發(fā)生的事情。世界經濟、科技和政治形式瞬息萬變,黑天鵝和灰犀牛隨時都有可能會跑出來,把一切預測全部都顛覆掉。

歸根到底,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增強自身的實力,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的話,不管美國加息降息,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能胸有成竹地去應對。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道理都是一樣的。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啟發(fā),歡迎點擊關注何加鹽。我除了研究牛人,偶爾也會寫一寫關于經濟形勢的文章。這是我學的專業(yè),也是干了十幾年的老本行,多少還是有點料的。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