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一對年輕父母問李玫瑾:
“李老師,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老打人,怎么管他就是改不了?,F(xiàn)在都拿他沒辦法,怎么辦?”
李玫瑾沒有馬上給出具體的建議,而是反問:
“你們是不是在家經(jīng)常打他呀?”
家長回答:“是啊?!?/p>
李玫瑾接著說:“明白了嗎?”
他倆互相瞧了一眼,李玫瑾就知道他們已明白原因了。
這個小插曲記錄在《心理撫養(yǎng)》里,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是啊,孩子會動手打人,這就意味著有人在家里打過他。
試問,如果孩子做錯事了,父母不是打他,而是蹲下來看著他,或者把他摟在懷里,輕聲卻嚴肅地問他:“你覺得這樣做好嗎?”
倘若父母這樣處理問題,孩子還會出去打人嗎?
不會的。
因為善良懂溝通的父母,是不可能養(yǎng)出動手打人的“暴躁孩子”。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打人,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家里體驗到了“暴力”的模式。
孩子不懂得分辨打人行為的好壞,他們只是模仿父母的行為,把家中的模式帶到了外界。
正如李玫瑾所說的那樣:
“父母給孩子什么,孩子就會給別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他?!?/strong>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都可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準確來說,孩子的問題,多半是由大人造就的。
02.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疑惑:
孩子的問題,都是大人造就與影響的嗎?
有些父母沒有刻意用心教育,孩子卻似乎天生就特別懂事、有出息?
而有些家長費盡心力管教,孩子仍然問題不斷?
曾有一位父親,原是中學校長,擔任過副廳長。
這個父親講起自己的兒子時,有些困惑地說:
“周圍的人都說我兒子特別懂事,可是我覺得我沒怎么刻意教育過他,他怎么就這么懂事呢?”
對此,李玫瑾解釋道:“這叫不教而善。”
什么是“不教而善”?
這種情況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兩個必備條件。
第一,孩子一直與父母同住,長時間的親密接觸使得父母的行為、語言和態(tài)度在無形中影響孩子。
第二,父母自身是善良、正派、勤奮的人,他們的言談舉止中沒有刻意的教導(dǎo),但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會了這些美德。
當然,李玫瑾所提倡的“不教而善”,并不是讓父母放任孩子,而是要讓父母意識到自己的身教有多么重要。
愛孩子,更應(yīng)該以身作則。
畢竟,父母本身就是一面鏡子,孩子看見什么,就會學到什么。
在《心理撫養(yǎng)》一書里,李玫瑾建議:
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作為父母應(yīng)該多花點時間自我反省。
多想想孩子的表現(xiàn)跟自己有什么關(guān)系,是自己用了哪一種教育方式導(dǎo)致的?
真心不用過分依賴父母的權(quán)威來苛刻要求孩子。
因為真正的教育是無聲的,是在每一天的點滴生活中,通過言行和態(tài)度傳遞的。
如果你想要孩子成長為一個有教養(yǎng)、有責任感、懂得善待他人的人,那么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到這些。
教育的實質(zhì),不是父母口頭上說了什么,而是父母身體力行地做了什么。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與其一味追求結(jié)果,不如先做一個榜樣,用心去感知和回應(yīng)孩子,讓他們在無聲的教育中自然成長。
這就是“不教而善”的智慧所在。
03.
看到這里,想必你已明白:
那些看起來沒怎么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卻異常懂事。
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幸運的“天使孩子”,而是因為這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愛、善良和正直的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很慶幸在迷茫之際,遇到李玫瑾老師,更對李老師提出的“心理撫養(yǎng)”深有感觸。
不同于物質(zhì)的供給或傳統(tǒng)的“打罵式教育”,心理撫養(yǎng)更多強調(diào)的是家長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逐漸形成了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
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不是因為父母刻意安排了多少補習班、參加了多少社交活動,而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心理上的良好撫養(yǎng)。
父母是否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是否尊重他人,是否與人和善,孩子都在觀察,并在自己的行為中再現(xiàn)這些模式。
特別贊同李玫瑾所說的那樣:
“人的胃口是喂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出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寵溺出來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點。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普通家庭,與其只給孩子多掙錢,倒不如親自陪伴孩子成長。
心理撫養(yǎng)比心理撫養(yǎng)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如果你對科學育兒和家庭經(jīng)營感到困惑,或者單純想要提升認知,更深入地了解心理撫養(yǎng)對孩子構(gòu)建情緒穩(wěn)定的內(nèi)在力量,那么李玫瑾的《心理撫養(yǎng)》你就不要錯過了。
書中不僅探討了早期撫養(yǎng)的關(guān)鍵,還針對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青春期的叛逆與抑郁等問題給出了實用的解決方案,讓你在每個關(guān)鍵時刻都能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后盾,讓你們的親子關(guān)系更加融洽。
愿《心理撫養(yǎng)》、《幽微的人性》(全兩冊)照亮你和孩子生命的某個角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