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曾經(jīng)有一個違法少年,他對李玫瑾說:

“我不愿意回家,因為我們家永遠是戰(zhàn)場!

我媽天天罵我爸,我爸索性不回家,在外面找女人,我媽就更憤怒了,所以他倆的架是吵不完的。

在我們生活周邊,這樣的家庭悲劇案例比比皆是。

我朋友曾經(jīng)無比感嘆地說,她父母離婚后,各自重組了家庭,而她無論到哪一個家都感覺自己是多余的人。

長大后,等她直面婚姻與生育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依然帶著對愛情和承諾的不信任。

她說:“我在戀愛中總是擔心對方會離開,哪怕他從未表現(xiàn)出這樣的傾向。我對養(yǎng)育一個孩子,更是無比擔憂與焦慮?!?/p>

原來,原生家庭的傷痛,早已在她心中埋下了深深的不安和恐懼。

無可否認的是,當父母婚姻出現(xiàn)麻煩時,家庭養(yǎng)育根基一定會出現(xiàn)致命缺陷。

而,孩子在爭吵且缺愛的家庭長大,是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

當然,也有不少父母認為家庭無所謂,不讓孩子挨餓也是最大的仁慈了?;蛘?,認定只要自己有足夠的金錢和地位,便能夠彌補一切。

對此,李玫瑾在《心理撫養(yǎng)》這樣提及到:

“你想要一個好的后代,就一定要有一個好家庭。只要家庭好了,你的后代就會好,而且是代代好。

相反,你再有錢,再有地位,再有權(quán)力,事業(yè)再輝煌,如果在婚姻問題上一塌糊涂,你的孩子也好不了。

是啊,每個孩子的人生都從家庭開始,父母的關系是他最早接觸到的“社會”形態(tài)。

在和諧的婚姻中,孩子從父母的互動中學習如何表達愛、處理沖突、建立信任;

而在充滿矛盾的家庭中,孩子則從爭吵和冷漠中學會逃避和懷疑。

很多孩子的心理問題,大多數(shù)源于父母的婚姻與情感危機,別不信。

要知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婚姻則是他們?nèi)松械牡谝槐窘炭茣?/p>

良好的婚姻關系不僅是家庭穩(wěn)定的基石,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如果婚姻一塌糊涂,家庭的根基就會動搖,孩子的未來也難以光明。

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白,幸福的婚姻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的未來。

02.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

婚姻不幸福,就沒有辦法養(yǎng)育好孩子了嗎?

家庭條件不好,應該怎么跟孩子相處?

其實,沒有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對孩子而言,他們內(nèi)心真正渴望的不是那些物質(zhì)上的補償,而是一個完整的家,一個和諧的父母關系。

如果父母親婚姻恩愛穩(wěn)定,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溫暖有愛的家,這是最好的。

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么作為父母也要盡可能學會控制自己。

千萬要記?。河肋h不要試圖用權(quán)威讓孩子屈服于聽話,更不要用道德綁架去操控孩子的人生。

因為你的孩子,完全是可以活出超越父母的認知與想象所及的精彩人生。

別用你的偏見和控制欲,限制了孩子的未來。

而是,盡可能嘗試用愛、自由以及理解去養(yǎng)育你的孩子,給予孩子良好的心理撫養(yǎng)。

李玫瑾提醒大家:

有些問題是孩子成長中必經(jīng)的現(xiàn)象,父母應該抓大放小。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天職,也是父母的天性,只要去經(jīng)歷,就會知道應該怎么做?!?/p>

是啊,養(yǎng)育孩子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異,別太心急,好好陪伴孩子,智慧育兒。

在這里提醒廣大父母親:

孩子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別忘了心理撫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因為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zhì)撫養(yǎng)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在《心理撫養(yǎng)》一書,李玫瑾告訴我們:

一般來說,孩子心理發(fā)展分為四大階段:

第一,0-3歲,情感撫養(yǎng)階段。

情感撫養(yǎng)是在孩子還不能自主行動的情況下,發(fā)出每一次呼喊時,撫養(yǎng)人能及時回應并照顧到位。

當依戀情感能夠持續(xù)地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對外界產(chǎn)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心扉就比較開放,容易繼續(xù)發(fā)展親情、伙伴情等。

而且,當依戀關系建立起來后,撫養(yǎng)人就有資本對孩子說“不”,為下一個臺階即性格教養(yǎng)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3-6歲,性格教養(yǎng)。

情感撫養(yǎng)更多的是要照顧和滿足孩子,而性格教養(yǎng)更多的是要規(guī)范和約束孩子。

達自己的想法、如何待人處事,為他建立一套與他人和社會有關的行為規(guī)范。

一旦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孩子日后就比較容易融入群體和社會。

第三階段,6-18歲,能力培養(yǎng)。

該階段,主要由不同層級學校的老師通過教育活動來完成。

其中,能力包括智能、技能、特殊能力等。

無論父母還是老師,都有責任幫助孩子尋找他們的心理特長,鼓勵他們從小就刻苦努力,通過教育、訓練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個人的社會價值不斷增值。

第四階段,18歲以后,自我修養(yǎng)。

該階段主要由獨立進入社會生活的個體自己來完成。

一個人自我的修為會決定人生的高度。

成熟的人可將社會生活中好的人物作為自己的榜樣,或者通過閱讀,把好書當作心靈導師,活到老學到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

03.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只要只有全方位了解育兒中的各種可能和結(jié)果,才是完整的養(yǎng)育觀。

如果你愛孩子,除了學習育兒知識,你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

經(jīng)營好自己的婚姻,讓孩子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長大。

畢竟,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點,而婚姻則是家庭的根基。

只有當婚姻關系健康穩(wěn)固,孩子才能在愛的滋養(yǎng)中茁壯成長,代代相承,越來越好。

如果你在孩子的教育上感到迷茫,或想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我強烈推薦李玫瑾的《心理撫養(yǎng)》。

這本書不僅是育兒指南,更是育兒智慧的寶庫。

李玫瑾憑借多年的研究經(jīng)驗,深入剖析了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需求,幫助父母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

特別贊同李玫瑾所說的那樣:

“人的胃口是喂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嘮叨出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寵溺出來的?!?/strong>

書中提供了實用的育兒方法,從立規(guī)矩到應對叛逆期,讓你更有信心面對孩子的成長挑戰(zhàn)。

《心理撫養(yǎng)》+《幽微的人性》(全兩冊)這套書如同一盞燈,照亮了育兒路上的每一個關鍵時刻,讓你和孩子未來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