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57歲的浙江巡撫譚鐘麟,與同僚歡飲后回府,與通房丫頭李氏共同過夜。

清晨起,譚鐘麟沒事人一樣繼續(xù)忙公務(wù)去了,李氏只能被動接受著自己命運的起伏。

譚鐘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鐘麟

這一夜過去,李氏就有了身孕,被譚鐘麟“提拔”為妾室,伺候在身邊。

然而,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妾室的生活和普通下人無異,要小心翼翼侍奉正妻,還要干繁重的家務(wù)活,一家人吃飯的時候也只能站立伺候在旁,連上桌的機會都沒有。

此時她根本想不到,自己被寵幸后生下的兒子,日后能夠名滿天下,自己更是“母憑子貴”,過上了富貴生活——

她這次懷上的孩子,正是日后與陳三立、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的譚延闿。

陳三立、譚嗣同和譚延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三立、譚嗣同和譚延闿

作為日后的國民黨元老、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譚延闿以其深厚的學(xué)識贏得了世人的敬仰,還有有“近代顏書大家”之稱 。

不過在母親李氏眼里,這個孩子不是外面說的什么“八面玲瓏水晶球”的官場不倒翁,只是一個極有孝心、重情義的人。

譚延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延闿

這個兒子在多年后讓她“母以子貴”,成為譚家的功臣。

甚至在站立服侍主家吃飯二十多年后,她能夠在譚家飯桌上有一席之地,死后還以正室之禮出葬,可謂是“結(jié)局最好通房丫頭”。

不過這也都是多年之后才享受到的待遇了,在兒子出息之前幾十年里,李氏的日子都很艱難。

譚延闿(前排左7)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延闿(前排左7)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關(guān)于李氏的身世,在歷史上并沒有詳細(xì)的記載,只知道她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官家老爺?shù)拇质寡绢^。

之后大概是譚鐘麟與這戶官家有了利益往來,李氏成了一個被交易好處的物品,從那家到了這家,在譚家繼續(xù)做活。

畢竟年紀(jì)輕,樣貌也不難看,幾次近身伺候下來,譚鐘麟覺得李氏還算順眼,于是把她收在自己身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李氏這時候還不能被稱作妾室,只能算是個通房丫頭。

通房丫鬟平日的工作和貼身丫鬟類似,隨身侍奉男女主人,做一些端茶倒水的細(xì)致活,說起來要比李氏之前的待遇好一些。

不過除了這些,通房丫鬟最特別的一點,就在于需要滿足男女主人的私密房事要求。

她們的起居床鋪和男女主人的臥室是聯(lián)通的,在女主人有身孕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時,作為男主人的床笫之伴,服侍他們就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若夫人身上不舒服,或者懷孕不方便,且老爺有需要,她就得幫助老爺解決生理問題。

這年春天譚鐘麟喝了些酒,醉醺醺之際進(jìn)了她的屋門寵幸一番,讓李氏有了身份之實。

被寵幸一個多月后,李氏被診斷出有孕,她還以為這次偶然能為自己爭取一個妾室的名分,但現(xiàn)實情況卻并未如她所愿。

譚家并不缺子女,李氏的身孕沒顯得多么重要,日常依然需要端茶倒水洗衣服,吃飯的時候還要站立在正妻身后,服侍她夾菜盛湯。

后來李氏順利分娩,誕下了一個男胎,譚鐘麟為其取名譚延闿,字祖安。

據(jù)說李氏生產(chǎn)那天,譚鐘麟夢到了晚清重臣何文安衣冠來拜,然后突然驚醒,恰好此時李氏生下一子,他因此確定這孩子是文曲星轉(zhuǎn)世。

延闿書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延闿書法

這是譚鐘麟的第三個兒子,似乎是看在男丁的面子上,他將李氏“晉升”為妾室,也算漲了漲她的身份。

但妾室和正妻的地位依然是天差地別,在明面上,小妾地位比通房丫鬟身份高一些,不用做體力活,但她們的地位仍很低微。

她們只能算是家庭中的服務(wù)者,地位較低,生活沒有保障。

歸根到底,小妾也還是奴役,是下等人,依附著主人鼻息而活。

譚鐘麟和正妻吃飯的時候,她依然得在一旁伺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等他們都吃完了,她才能回到自己的房里吃飯,如果當(dāng)日主廳剩下的飯菜太多,她便只能吃些剩菜剩飯。

不過這些對她來說都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自從譚鐘麟聲稱譚延闿是文曲星轉(zhuǎn)世,好好照顧兒子長大就成了李氏最重視的問題。

她畢竟是妾室,出身也不好,大字不識幾個,沒辦法教給孩子太多知識。

甚至按照嫡庶尊卑,她都不能和孩子太過親近,每天也只有不大會能見到“三少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在譚鐘麟雖不重妾室,但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兒子總是需要一視同仁好好教育的。

譚延闿還年幼時,父親就為他請來了名師教導(dǎo)。

說起來他也真是聰慧,一兩歲會說話時便啟蒙認(rèn)字,三歲讀書,六歲入學(xué)堂,展現(xiàn)了驚人的學(xué)習(xí)天賦。

譚延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延闿

譚鐘麟對這個孩子贊不絕口,偶爾也會因為譚延闿去看看李氏,只不過始終沒對她有什么重視,多年來李氏依然沒有什么地位可言。

若是有可能,哪個女子愿意做妾,讓孩子屈居人下,可是在這個家中,她的們出身和地位,不容許做夢。

幸虧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譚延闿逐漸明白了自己與其他孩子的區(qū)別,也意識到自己的母親李氏在譚家的地位如此低微。

作為妾室,還是不受重視寵愛的妾室,在這個家里根本沒有地位可言,譚家人至始至終都把她當(dāng)成奴仆看待

他對自己生母的處境看的很明白,便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讓生母過得更好一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別人能寫一首詩,他就寫兩首,別的孩子每天寫兩篇字,他就能寫四篇;有什么不懂就拉著先生問個不住。

凡是教導(dǎo)過譚延闿的先生,都對他是贊不絕口,連光緒的老師翁同酥都曾稱贊他是“奇才”!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譚延闿13歲那年參加了童子試,一舉考中秀才。

1904年,年僅24歲的譚延闿,參加了清末最后一場科舉考試,一舉拿下了中試第一名,即俗稱的“會元

他填補了湖南清代200多年無會元的空白,消息傳回老家后,十里八鄉(xiāng)都沸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不光是他的榮耀,也是譚家整個家族的榮耀。

光緒三十年(1904)年,那是清朝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考試,二十四歲的譚延闿趕上了這次科考的“班車”,一舉考中進(jìn)士,成了大清朝堂的一員。

譚延闿中舉,不僅拉開了他波瀾壯闊的仕途人生,也為李氏的妾室生涯,迎來了一場“春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家特意為譚延闿設(shè)宴慶祝他的成就,在這次宴席上,譚鐘麓當(dāng)眾宣布讓李氏入座吃飯,并稱贊她是“功臣”。

李氏從此可以入正廳就座用膳,成了“主人位”,再也不用畏畏縮縮站在一旁為別人盛湯了。

在丈夫身上沒享受到的福氣,李氏全在兒子身上補了回來,所謂苦盡甘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譚延闿仕途一片坦蕩,1907年,他組織創(chuàng)辦了“湖南憲政公會”,想要在全國推行立憲,贏得了朝野的一致贊同,推舉他為立憲派首領(lǐng);

1909年,譚延闿又被委任為湖南咨議局的議長。

可無論官多大,他對母親永遠(yuǎn)恭恭敬敬,給了母親以最大尊重,對母親的一應(yīng)要求也無一不從,把她這幾十年來欠缺的部分,全部都彌補回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唯一遺憾的是,李氏的晚年時光太短了,沒能目睹兒子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事業(yè),就早早離世了。

當(dāng)時時局動蕩不安,譚延闿卻扔下手里所有公務(wù),不管不顧回了上海奔喪,隔年又將母親的靈柩遷回長沙。

當(dāng)時譚家族老雖敬譚延闿地位高,但一致認(rèn)為李氏是妾室,出殯不能從正門經(jīng)過;

但譚延闿卻為母親據(jù)理力爭,面對“祖宗的規(guī)矩”,甚至自己直接躺在了棺材蓋上,稱現(xiàn)在是自己死去,要從正門出殯經(jīng)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不合規(guī)矩,但是譚延闿孝感天地,他為母扶靈的故事也就此流傳開來。

因為譚延闿,李氏最終以正室之禮為自己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同樣因為譚延闿,李氏始終被后世喚作“李夫人”。

李氏從一個通房丫鬟到夫人,再到一家之主的母親,她終于可以體面地活著,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譚延闿的努力和不懈追求。

在中國眾多的通房丫頭中,李氏算是結(jié)局最好的一位了,她灰暗的一生因為兒子而發(fā)光發(fā)亮,已經(jīng)算是巨大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