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只會苦一陣,不會苦一生?!?br/>
但有人,真的苦了一輩子,從出生到死去。
她便是湖南醴陵山村的寒門少女——張培祥。
曾窮到兩度輟學,挑著80斤稻米翻山售賣。

好不容易熬出頭,18歲考入北大法學院,以短篇小說《賣米》震撼文壇。
卻偏偏在非典肆虐時,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
24歲葬于八寶山,撒貝寧為她念追悼詞,結(jié)局令所有人為之淚目。

01
上天關(guān)上一扇門,自會打開一扇窗。
可唯獨張培祥,面臨著一個“全封閉”人生。
既悲涼、又哀傷,更多的還有深夜抹不去的淚。

1979年,張培祥出生于湖南醴陵一個偏遠山村。
出生那天,秋風習習,黃葉落滿了山洼,但從此她就沒過過好日子。
母親小兒麻痹癥,一只手癱瘓,做不了重活,父親則體弱多病。

一家人,一個病、一個殘、一個幼,讓本就窮困潦倒的張培祥家境,更加“天崩開局”。
張培祥小,又沒嘗過生活的甜,還不知道自己的日子過得比別人苦。
不知道,讓她的童年一直很快樂。

但光是生活下去,就耗費了張培祥所有的力氣。
好在張父在附近一所學校做過后勤,所以對讀書人報以很大的崇拜和艷羨。
且一直主張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年幼的張培祥十分懂事,5歲就學著干活,幫著母親忙前忙后。
干農(nóng)活和賣米,成了她深入骨髓的童年回憶。
有一次,張父病重需買藥治病,她和母親扛著大米到市場去賣。

因一分錢的差價,母親拒絕賣給黑心米販子。
結(jié)果母女倆在太陽下暴曬了一整天,半顆米都沒賣出去,最后只能狼狽回家。
以至于除了給父親看病,全家人節(jié)衣縮食。

甚至于窮到連學費都難以交難,張培祥才到10歲就要險些輟學。
是好心的姑姑幫助之下,讓她有了繼續(xù)念書的機會。
張培祥倒也夠爭氣,1991年以全校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醴陵一中。

只是書讀到初二,家中已是無力供養(yǎng),她只好從重點中學轉(zhuǎn)到鄉(xiāng)下。
然而,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張培祥,學業(yè)在班級依舊遙遙領(lǐng)先。
她格外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卻不想,一路殺到高二時又迎來了二度輟學。

02
沒錢買書,張培祥就一頭扎進新華書店,躲在書架后面看書。
有幾次都被工作人員趕出門,可她從不氣餒,第二天照例。
也正是這份堅毅,讓張培祥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

在努力下,中考那年一戰(zhàn)成名,全科總分720分,她考了727分。
除了語文只考了110分之外,其余每科她都只丟了1分。
雖說窮的上不起學,但醴陵四中的校長羅定中當即決定免學費招納她。

毫無懸念的,張培祥如愿升上了高中。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挑苦命人。
這一次,張父經(jīng)歷一場大手術(shù),已然讓張培祥無心讀書。

就算羅校長一直在資助她的學費,她也沒有心思再繼續(xù)下去。
于是沒有告訴任何人,悄無聲息地收拾行囊南下打工。
張培祥當時就是一股腦想著,不愿拖累家庭,早早賺錢減輕父母負擔。

幸好羅校長四處輾轉(zhuǎn)反側(cè)找到張培祥,并勸說她回學校上課。
畢竟這是他見過最有天賦、也最努力的讀書人。
在他看來,張培祥不該放棄,沉淪于俗世中,應該盡力去找尋屬于她的天地。

此等力主下,張培祥重歸課堂,并且不負眾望的考上了北大。
那時,她以全省第五的成績,進入北大法學院。
這一成就在她的村里引起很大轟動,有人說她是文曲星轉(zhuǎn)世。

取得了法律學術(shù)學位后,張培祥繼續(xù)攻讀碩士。
白天聽課,夜晚兼職,當過家教,最艱難時每天僅靠兩個饅頭充饑。
一邊鉆研專業(yè)知識,一邊又靠獎學金,來幫補家里的開支。

終于,張培祥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從而一鳴驚人。
只是沒想到,幸福太過短暫,她直到死去都是飽含“苦情”。

03
在校期間,張培祥開始全心投入創(chuàng)作。
多次到北京電視臺,以及在湖南衛(wèi)視做節(jié)目策劃。
靠著打工賺來的錢,張培祥不僅從大一開始,就供自己讀書。

同時作為家中長女,承擔責任,給父母看病、供弟弟讀書。
以及在2000年之后,為了方便與家里聯(lián)系,特意給家里裝了一部電話。
此時的張培祥,已然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天才少女。

她以“飛花”為筆名,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賣米》,詳細介紹了她與母親一起賣米的經(jīng)歷。
文章風格樸實而深刻,充滿了對生活的洞察與感悟。

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甚至被譽為“可以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作品”。
可眼看就要完成學業(yè),步入社會時,病魔悄然而至。
2003年,張培祥被診斷出患上急性白血病。

盡管樂觀抗爭病魔,身邊人也籌集治療費用資助她,也沒能挽回。
這一個兇險的疾病,使得張培祥的身體越來越差,病魔最終帶走了這個年僅24歲的的小姑娘。
她的事跡因被廣泛熟知,本人葬在了八寶山。
現(xiàn)場所有人都為這個堅強的女孩感到命運的不公,而為之落淚,卻已是無能為力。
這一幕不禁讓人感慨,張培祥的一生。

生命總是匆匆離去,不給世人說再見的機會。
張培祥生于苦難之中,卻從不抱怨,她總是理解家人,懂事的不給任何人添麻煩。
名作猶在,佳人卻已逝,歲月終將抹不去她的面容。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留言。
創(chuàng)作不易,點贊收藏,關(guān)注博主不迷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