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想離婚的第三年”。
“在外人面前,我們的婚姻是成功的,但實際上一地雞毛”。
當《再見愛人4》的預告片里放出黃圣依和楊子的片段,觀眾是震驚的。但隨著正片的播出,大家開始慢慢對黃圣依深深共鳴。原因很簡單,她的丈夫楊子在節(jié)目中的表現實屬“炸裂”——
楊子有5個微信號,黃圣依為了跟他說話就只好建了一個6人群;楊子可以不回復她的微信,但決不會漏回兄弟朋友的微信;半夜把她從睡夢中叫醒,只為了跟她吐槽房間里的攝像頭,還讓她嘗自己剛做的“黑暗料理”;在黃的推脫拒絕下,非要拉著她去看星星......

“他覺得自己非常有權威性,他用他的方式套路我,他用他的思想來構建我,我覺得我可能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了?!?/p>
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無視對方的付出和需求,不在乎對方的喜好與習慣,這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近兩年引起網絡熱議的一些心理學現象——“PUA”和“NPD人格”。(PUA:Pick-up Artist,搭訕藝術家,現在指在一段關系中一方通過言語打壓、行為否定、精神打壓的方式對另一方進行情感操縱和精神控制;NPD人格:自戀型人格障礙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為什么女性更容易被PUA?被“NPD人格”的人PUA會有什么后果?長期遭受PUA的人該怎么自救?
法國作家米歇爾·普西的最新懸疑小說《木偶的恨意》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NPD人格、精神控制、原生家庭、復仇與逃亡正是這部小說要探討的主題。

米歇爾·普西是法國最知名的懸疑小說作家,同時也是地理學教授和地緣政治專家。學者的身份賦予了普西獨特的寫作視角,他以學者的深入觀察剖析人性,將心理學與精神分析融入懸疑故事之中,以故事映照人性與社會現實,總能在酣暢淋漓的閱讀之外,留給讀者深度思考的空間。

法國知名懸疑小說作家 米歇爾·普西
在《木偶的恨意》這部小說中,米歇爾·普西成功塑造了性格鮮明、豐滿立體的不同人物形象。被掌控的木偶師、單親媽媽、自閉癥少女、能自由切換不同身份的多重人格患者,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所有角色的智商情商都在線,尤其是小說里的女性,聰明果敢、內心堅韌,讓故事在曲折懸疑的情節(jié)之外,更具情感共鳴。
而整個懸疑故事的源頭來自小說中最鮮明的NPD人格形象利博爾,一個木偶師,善于控制木偶,更善于操控人心。利博爾NPD人格的第一個受害者便是米娜,生于曾經的捷克斯洛伐克,因為布拉格被入侵,父母雙亡、家園被毀,她在硝煙彌漫的街頭遇上了利博爾,曾經以為他是她的救贖,卻不料是另一段悲慘人生的源頭。彼時的米娜12歲,已經展現了操縱木偶的極強天賦,最善于表演的角色是彼得魯什卡,然而再偉大的木偶師也無法逃避被他人掌控的命運。此后八年的時間里,她跟著他到處流浪,被他利用,被他侵犯,而利博爾成功游走在東西方各種勢力之間,米娜就是他最好的掩飾工具。
“我本該逃跑,但我無處可去。
我本該逃跑,但利博爾給了我一個住所、一個家、一份工作。
我本該逃跑,但我害怕,害怕反抗,甚至害怕恨他。
我本該逃跑,但我愛彼得魯什卡,如果沒有我,他將變成什么樣子,如果沒有他,我將變成什么樣子?
我就這樣長大了,在波希米亞的路上。我沒有逃跑。也許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流浪生活……我的秘密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如果沒有發(fā)生那場意外,也許我最后會接受這種生活。”
這是長期被精神控制的米娜的心聲,她的逃亡是被動的,也是悲劇性的,她孤注一擲,也付出了代價。她為自己,也為她的孩子編織了全新的人生,一個以謊言開啟的人生,也同時開啟了三代人長達四十年的逃亡之路。

《木偶的恨意》節(jié)選
我當時不知道我的逃亡會持續(xù)多久。我不知道我的兒子會如何承受。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能力將三種各自獨立的生活融為一體。
這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只過一種生活就已經那么難了。
我可以向你們坦白,盡管聽起來像在吹牛:過三種生活對我來說似乎出奇的簡單!
一場未知的冒險?
每一種生活都是。但我可以嘗試三次。
我選擇將我的時間分成三份:三分之一在沙勒維爾,三分之一在弗洛拉克,三分之一在巴黎。
在每個班級的老師面前,我是一個經常出差、自由不羈的藝術家。我祈求獲得流浪藝人的孩子們所擁有的特權,可以隨著父母經常駐扎的市集而先后注冊于幾個不同的學校。
我有很多資本來獲得這樣的優(yōu)待:我很有魅力,是一個勇敢的單身母親,全身心都獻給了我的兒子雷諾、漢斯或皮埃爾,他是個好學生,雖然身體弱,但安靜、低調、有天賦。我還用身體弱這個醫(yī)學借口來解釋他的長期缺勤。
每個人都想幫他的忙,幫我的忙。老師們通過書信給他寄來家庭作業(yè)。我的兒子要上三所學校,有時他會抱怨,我就笑笑,幫幫他,我們就這樣過來了。雷諾、漢斯和皮埃爾的學校成績單上都沒有提到過他的缺勤。這點對我很重要。
有那么兩三次,當一些沒那么好說話、比較吹毛求疵的學校老師或教育工作者,對這些長期和反復的缺席表示不滿時,我就打出缺席但危險的父親的名片,他經常迫使我搬離曾經居住的地方,為了孩子的安全,“但他會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夫人,我向您保證?!倍椅易龅搅耍±字Z、漢斯或皮埃爾幾周后就又和他的小伙伴們團聚了,沒有任何拖延。

在這些年里,最難說服的老師是弗洛拉克小學的校長馬蒂厄·馬里奧塔。為了打消他向學區(qū)區(qū)長報告情況的念頭,唯一的辦法是協(xié)商為村里的孩子們開辦一個木偶工坊,而且每年為慈善義賣游園會舉行一場演出。用不易察覺的尼龍線縫制的破布的賄賂。
我的故事講到這里,我可以猜到你們的擔憂。說到底,這是你們唯一的疑問。那雷諾呢?或者漢斯?或者皮埃爾?這個孩子,他是如何處理他的三個身份的?
我能怎么回答你們呢?我所做的一切,這樣瘋狂的漫游,都是為了保護他,為了拯救他。畢竟,分離和共同監(jiān)護,把孩子從一個房子轉到另一個房子,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 從一個家庭轉移到另一個家庭,在當時是很流行的。
至少我的兒子只有一個家。
但有三個名字!
一開始就像是玩一個游戲。我輪流或隨機地叫他的每個名字,就像那些雙語父母隨機地變換他們對孩子說的語言,從而讓他們在不同的國度間游刃有余。雷諾、漢斯或皮埃爾甚至為此感到自豪。
這是他的秘密,他的財富,他的神秘之處。
在沙勒維爾,他叫雷諾,在弗洛拉克叫漢斯,在巴黎叫皮埃爾。
我向他吐露了部分真相:他的父親很壞,他在尋找我們。為了躲避他,我們不得不經常搬家。我們不能暴露自己,也不能弄錯名字,絕不能。

我還跟他吹噓這種狀況下的所有的好處,就像那些以為可以通過向孩子解釋他們將會擁有兩所房子、兩間臥室、兩倍的禮物和朋友來緩解離婚給孩子帶來創(chuàng)傷的父母一樣。
當我們在沙勒維爾時,雷諾很安靜、很沉穩(wěn)。他花很多時間陪我在一起,制作他自己的娃娃,完善它們,把它們變成有活動關節(jié)的自動木偶。雷諾在手工制作方面極具天賦,有極大的耐心和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
當我們在巴黎時,雷諾變成了皮埃爾,他的手只用來寫作和跳舞。從他七歲起,他就帶著我從一個博物館到另一個博物館。他堅持讓我在巴拿馬街的第18區(qū)舞蹈俱樂部給他報名學習跳舞,事實證明,他的天賦不比那些常年練習的學生差。他在巴黎讀了很多書,而在沙勒維爾或弗洛拉克,他從未打開過一本書。他寫詩,然后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時,他把這些詩寄給了他的教父巴烏,讓他在他的粉絲雜志《我寫下寂靜》上發(fā)表。這是他最大的驕傲!
當我們在弗洛拉克的時候,他的手已經沒什么用了。也許可以不時地掛在樹枝上,或者是抓一只蚱蜢。當皮埃爾變成漢斯后,他再也無法忍受被關在室內了。連一個下雨天對他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他就像要求遛彎兒的狗狗一樣跺腳,他可以沿著塔恩河走上幾個小時, 或一直走到梅讓高地的巖洞。有時,我們在長途跋涉中不會遇到任何人,當我們到達山頂時, 從菲尼耶勒峰或埃古阿勒峰的觀景臺上,漢斯會凝望著地平線,向我坦承他的想法:拿到他的駕駛證,駕駛汽車、摩托車或船,然后出發(fā),遠走高飛,去面對廣闊無垠的沙漠、森林或海洋。
而我卻哭了。
我哭了,是因為我的兒子永遠不能同時成為一名探險家、舞蹈家和工程師。我哭了,是因為我覺得我和三個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他們都很討人喜歡,但我一搬家,就只偏愛一個,其他兩個都死了。我有足夠的愛給這三個孩子,但只有一個身體可以讓我擁入懷中。唯一的一個孩子,我月復一月地,把他逼瘋了。
封面圖來源:綜藝節(jié)目《再見愛人4》

稿件初審:張 瑤
稿件復審:張 一
稿件終審:王秋玲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