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夜騎鄭州的活動,沒想到掀起了一股狂潮,不僅讓騎共享單車公司倍感壓力,不僅讓校方為大家的安全倍感壓力,也讓鄭州的管理人員倍感壓力。
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是學生,各種騎行人員,包括社會人士等都自紛紛表示自愿地加入,擋了擋不住。
鄭州是能感覺到壓力的,住宿壓力,吃飯壓力等等,畢竟十萬大軍放在那里都是讓人頭皮發(fā)麻的,況且這還不是古代的行軍。
而管理人員的行動是值得稱贊的,安全護駕、醫(yī)療護駕、美食護駕等等,各種行動全部上陣,讓大家在深夜感受到了一股溫暖。
文旅管理人員也是高興得不得了,今年可算是有些成績了。
鄭州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讓這些十萬大軍如此有激情?旅游景點還是文物古跡?就算是,也用不著半夜去吧!
這個問題我還是想請鄭州的本地人回答一下的。
本來想著是接住一波潑天流量,可是這件事在各方的影響下慢慢地淡了。
說是安全考慮,校方表示這些學生的安全是大事,共享單車公司表示車子是大事,然后都是大事,反正學生不能去了。
有些網(wǎng)友看到這些十萬大軍,立馬就會想到山東淄博的燒烤的火熱,也會想到東北哈爾濱迎接南方“小土豆”的事情,更有些經(jīng)常深入思考的網(wǎng)民會想到山西的幾次火熱。
總有好事的人會問:為什么山西的火熱是那樣的短暫,為什么山西的火熱都是在河的另一邊,讓人望而卻步。
刀削面的事、旅游景點保安大爺回家的事,各種流量大事幾乎都與山西無關,我也不知道山西究竟得罪了哪路神仙,我們燒的香也不少?。?br/>其實學生的熱情是永遠高漲的,廣大人民的熱情也是高漲的,只是差一個導火索而已。
這些年,社會上一直強調努力,學生努力考試、商人努力掙錢、企業(yè)家努力制造產(chǎn)品,而沒有強調我們該怎樣生活,也沒有教我們怎樣才會生活得更好一些。
這些年,我們的觀點似乎都集中在錢、車和房子上,物質的巨大壓力讓我們的生活索然無味,也沒有人關注精神上的成長,似乎全社會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觀念:只有掙錢才是生活的全部。
很多人說這些學生拿著家長的錢不在教室卷英語、卷托福等等,可是他們有沒有問過家長,是不是愿意讓學生們出去走走。
如果我是家長的話,也是愿意的,畢竟,騎著共享單車,才50公里,路又不遠,而且還有各種保障,是可以去一下的。
人的一生總要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才好,不能總為別人而活著。

國內曾經(jīng)有一部電影《致青春》,講的是懵懂少年從步入大學到社會經(jīng)歷的各種殘酷的考驗。
當時這部電影在國外上映的時候很多外國人看了表示不理解,他們不會理解這些看上去亂七八糟的事情有什么好看的,那是因為他們的校園里除了學習考試外還有著生活。
校園里不應該只有學習,更應該有生活,不僅是在大學里,更應該在任何學習時期。
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除了應該有大師外,還有一點就是大家在一起學習。
大學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除了成績外,還有在步入社會的心態(tài),包括生活中各種意外!
比方說今天我想騎著共享單車去鄭州,而共享單車公司將車子鎖住了,看來他們服務客戶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整天將客戶就是上帝掛在嘴邊,真到行動的時候,卻不會為上帝打開一道鎖。
鎖住單車,真的能鎖住大家的激情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