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邵藝輝導演太會了,或者說她太懂了。

知道當下人們的情緒點在哪里,準確地找到,并且翻出來給你看,不是隔靴搔癢那般,而是敞開心扉,讓你我都能撈著一個痛快,完事還說:就這味,太對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些年,關于兩性話題、女性成長、婚姻育娃等內(nèi)容,從電影到脫口秀比比皆是。但是,能把事講好的沒幾個;不僅講好,同時講明白的更沒幾個;如果再加上有趣的要求,那可就鳳毛麟角了。如此看來,這部電影還真算得上是“好東西”。

電影本身只是擔負著傳達和交流的功能,這就要求導演具有高超的講故事能力,而非說教或者講無關痛癢的故事。在《好東西》這部電影里,我們看到了導演精心編制的故事,是一種坦誠與細致,所以才更加動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導演邵藝輝很巧妙地把關于真愛、友情、親子與自我成長進行了一番包裝,才向觀眾勇敢地拋出,而拋出來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有著豐富的解讀,更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觀影人群。

透過電影,我們可以從好東西里看到單親媽媽的艱辛,維持真愛的勇敢,職場工作的不易等等內(nèi)容,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安置好自己的情緒。沒有雞湯式的成長出走,而是實實在在的把個人的處境和盤托出。

王鐵梅作為單親媽媽必然辛苦,但是沒有把這份辛苦當做情緒化處理,只是做了日常生活切片處理。這就已經(jīng)足夠了,在我們觀看時,可以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王鐵梅在搬家的時候大包小包的樣子;當小葉要照顧茉莉時,王鐵梅千叮嚀萬囑咐;聽說茉莉有嚴重的近視問題時,家里擺著全部換成綠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鐵梅并沒有把單親媽媽的辛苦通過嚎啕大哭喊出來,而是滲透在日常的方方面面,觸及每個人的情感神經(jīng)。尤其是小葉和茉莉在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導演巧妙地把媽媽的辛苦日常和聲音結合起來。在那一刻,對于辛苦與不易,有了具象化。

在職場同樣如此,王鐵梅并非我們想象中的“職場女王”,和我們一樣都是勤懇努力的打工人。從羞澀的直播初秀到成熟老練的帶貨主播,從選題策劃到爆文刷屏,都在演繹著王鐵梅的成長之路,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出走”吧。

沒有了大女主華麗轉身,反而以一種平替的姿態(tài)進入我們的視野,這是一種被注意,也正是當前影視作品缺失的品德。

在傳統(tǒng)的影視表示中,單親媽媽的最后轉身必是“時尚辣媽”或者“職場女王”,如此轉身離觀眾太遠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階層的轉身,很多人做不到也感受不到。只能靜靜觀看,而這一次,真切還原生活的境況,是你我熟悉的生活,也是對女性議題一次正確的解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王鐵梅的世界里,她的“好東西”只是一份攜手并肩的人生伴侶。正如小馬在和她換空凋罩的時候,她說:我又不是要找個男人給我干這些。從這句話里可以清晰地看出來,王鐵梅更希望擁有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這也許就是王鐵梅所希望的“好東西”。

當我們把視角回到小馬和小葉身上,他們也在追尋各自的“好東西”。小葉基于原生家庭,對于親密關系更加渴望,面對一份不確定的情感,她勇敢地付出。在別人看來這是“倒貼”,在小葉看來這是為愛付出。而小馬則是在母愛缺位的情況下,也在努力尋找自己的“親密關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前夫哥則是在追尋自我的價值。無論張口閉口上野千鶴子還是跑滴滴,都是為了在王鐵梅面前證明自己的價值。對于前夫哥來說,“好東西”就是為了找到一個好的借口,表達出自己的價值。

同樣,小茉莉也在找尋自己的“好東西”。當同學們都在學習特長,而自己確實扮演一名出色的“觀眾”。為了印證自己還有其他特長,一場架子鼓首秀證明了自己并非喜歡舞臺上的聚光,依然還是希望回歸那個“觀眾”的角色。在這里,茉莉的成長也違反了我們的預期,并沒有去做璀璨繽紛的夢想,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合適位置,和《抓娃娃》中馬繼業(yè)一樣,熱衷于撿瓶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縱觀整部電影,這些人就如同我們身邊熟悉的朋友,把生活搬上了熒幕,在“性轉”的結構下,充分解讀關于女性、育兒、親密關系、成長等等內(nèi)容,其中總有一款能夠擊中你。電影并沒有運用大開大合的情節(jié)和高潮迭起的情緒,而是以細膩的觀察和講述呈現(xiàn)出來。

影片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歡笑與淚水,它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于愛與被愛的渴望。在輕松靈動的敘事背后,是對現(xiàn)代人情感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東西》以它獨有的方式,讓我們相信,即便是在紛擾的生活中,依然能找到那份屬于自己的珍貴與美好,真正擁有自己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