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汽車工業(yè)協會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

11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依舊持續(xù)攀升。

比亞迪獨占鰲頭,銷量為50.68萬輛,同比增長67.92%;奇瑞的銷量為28.05萬輛,同比增長32.2%。

一些造車新勢力,比如零跑,首破4萬輛,同比暴增117%,而后起之秀——小米,再次完成超2萬輛的月銷量。

但是,ID.與眾銷售數據仍舊成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的新能源車市場,可謂群雄逐鹿,硝煙彌漫。

特斯拉Model 3作為新能源市場的明星車型,天天打價格戰(zhàn),不僅拉低了整個市場的價格門檻,還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

比亞迪漢DM-i混動版本以其高性價比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它結合了燃油車的續(xù)航能力和電動車的環(huán)保優(yōu)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靈活和經濟的出行選擇。

小鵬P5配備的先進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和智能互聯功能,在智能化配置方面的表現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簡而言之,科技感、實用性和價格共同構成了新能源市場內卷的關鍵詞。

在這樣的競爭環(huán)境下,7月17日晚,大眾安徽正式推出了定位緊湊級純電轎跑SUV的ID.與眾,并為其貼上了“高端電動車”的標簽。

可以說,ID.與眾一誕生,在價格、性能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zhàn)。

當時,ID.與眾共推出三款配置,售價區(qū)間為20.99到24.99萬元。

ID.與眾的“土豪金”配色曾經在市場上引發(fā)了一定的討論度。這種設計本來是個很好的噱頭,但并非能真正打動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僅以內飾而言,ID.與眾入門版的座椅材質采用的是皮革與織物混搭的設計,頂配版本采用的是仿皮材質,而同等價位的許多車型,則采用了全皮革座椅,甚至更高檔的材料。

此外,還有很多人吐槽ID.與眾的智能體驗和續(xù)航等問題。

總之,在競品的襯托之下,ID.與眾在性價比方面先天不足,難以滿足一些消費者對經濟性和實用性的雙重需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產品力難以支撐高端定位的ID.與眾,絲毫不出人意料,在銷售上開創(chuàng)了大眾在中國市場的紀錄——在2024年第三季度累計售出373輛,其中7月為175輛,8月為77輛,9月為121輛。

為了提升銷量,ID.與眾在2024年11月官宣降價4萬元,降價后的起售價為16.99萬元,最高售價為20.99萬元?。此外,大眾安徽還提供了很多優(yōu)惠政策,進一步降低了購車門檻。

然而,在各家車企喜氣洋洋地曬成績單的時候,即便已經直降四萬,ID.與眾的銷售依舊成謎。

可以肯定的是,不會有意外之喜。

ID.與眾的銷售低迷固然有產品力上的硬傷,但其營銷方面的欠缺難辭其咎。

回想上半年,長城接住了一位女孩意外走紅的三聲“炮”的流量,讓“長城炮”這一熱門話題引爆了市場,造就了一個流量奇跡。

小米su7在上市之前,吃瓜群眾就對雷軍押上全部身家,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爛熟于心;對標“特斯拉+保時捷”的定位,則讓消費者有了明確的價值標尺;在各項配置在發(fā)布會亮相之后,全民競猜價格的方式造足了聲勢,和張頌文的互動又讓傳播力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反觀ID.與眾,在網上只有一些千篇一律的通稿,偶爾有一些自媒體文章,也是一眼能看出的軟文。

前一段,ID.與眾推出了一個賞“金”之旅活動,邀請了一些媒體人到成都和順德等地試駕,但我們能看到的在關于活動的新聞稿中,卻仿佛偏離了主題航道,只見地方風情的斑斕畫卷,ID.與眾的身影卻遍尋不見。

看了這些文章,環(huán)環(huán)都想去順德品嘗美食了。

看來,當地文旅應該給ID.與眾打筆宣傳費,以表彰其不辭辛苦宣傳當地旅游資源。

畢竟,這個時代,雷鋒太少了,能夠默默鋪路、不求回報者,實屬難能可貴。

說起ID.與眾,公眾所能想起的也就只有土豪金的配色了,起于土豪金,止于土豪金。除此之外,在大眾的心目中,沒有多余的記憶點。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孟俠在某次媒體采訪中曾表示,大眾安徽并不急于提高市場占有率,因為價值大于銷量,構建品牌更重要。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

既然有著自己的時間流速和價值觀,那就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