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回說南:葉曼何時認識南懷瑾,何時修行的?楞嚴大義今釋的因緣

淵回說這個準確時間,并不是瞎說的,這是根據(jù)一些事實推斷出來的。
下面,我會把這個推斷的過程給大家詳細說一下。

首先有人說1984年碰到的南懷瑾,并不是1984年碰到的。葉曼出生在1914年,一次訪談中他交代出他是在40歲左右的時候開始學這個東西,我們暫且1914+40=1954,也就在1954年左右,葉曼碰到南懷瑾的。
但是,淵回查閱到葉曼老師的一個自述文章,這個字數(shù)文章里面說,葉曼老師是經(jīng)一個叫張起鈞教授的介紹,才知道南懷瑾老師。這個張起鈞,淵回認為大家要注意,經(jīng)他手介紹了很多人認識南懷瑾老師。
葉曼碰到南懷瑾的時候,向南懷瑾老師提出來很多問題。比如,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樣的問題。

南懷瑾老師聽了,就反問問葉曼是從哪學到的這兩句話。葉曼就回答說,這是人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南懷瑾老師接著又說你知道了,還不是得活下去,你知道了還不是會照舊死?
葉曼就回答說,“南先生,這可有區(qū)別?知道了之后,至少不會活的亂七八糟,死也不會稀里糊涂的?!?/p>
南懷瑾老師這次聽了之后,許久沒說話,轉(zhuǎn)過頭對旁邊的張啟軍教授說,“這位太太可以學學禪”
隨后,南懷瑾老師給葉曼老師了一本《禪海蠡測》,要她回家去看。這個《禪海蠡測》的出版時間就是在1954年。

葉曼老師拿到這本《禪海蠡測》,非常高興,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硬是把這本書給啃完了。
葉曼老師把這本書看完之后,回去向南懷瑾老師交差。南懷瑾老師問她說,“有沒有問題?”。葉曼老師如實的回答說,“沒有問題”。
淵回認為,這里有個關(guān)鍵點,大家要注意!
葉曼老師這里回答的沒有問題,很是重點。我們都知道《禪海蠡測》這本書是南懷瑾老師以古文的形式寫成的。我們現(xiàn)在大部分人閱讀都成困難,更別說讀了之后沒有問題,能夠理解全書的含義了。
淵回認為從這里我們能看出,葉曼老師剛剛接觸這個東西,就有如此的深度和高度,能夠把南懷瑾老師的《禪海蠡測》這本書迅速讀完,沒有任何問題的,還是很少見的。
我們回歸正題,南懷瑾老師聽了說她沒有問題之后,就叫葉曼每個周末來北頭的楊管北先生家中,聽他講解楞嚴經(jīng)。
(淵回按:這里的北投說的是臺北的一個區(qū),陽明山公園就在這個區(qū)。)
由于是中途插班聽的楞嚴經(jīng),所以,葉曼對于很多專業(yè)名詞,專業(yè)的部分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們知道南師講東西是很厲害的,南師講解出來的那個理論,葉曼基本都是能聽懂的。
就這樣聽完之后,她又請求南懷瑾老師從頭再講了一遍楞嚴經(jīng)。這個時候班上就有個叫程滄波的先生提出來一個問題,說如果南懷瑾老師能把楞嚴經(jīng)翻成白話,就會有太多人受益了。
在這種情況下,南懷瑾老師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把《楞嚴經(jīng)》翻成了白話。我們這里要注意,南懷瑾老師的《楞嚴大義今釋》是在1960年出版的。南懷瑾老師講解《楞嚴經(jīng)》則是在前一年,也就是1959年。也正是從這里,我們能推斷出葉曼碰到南懷瑾老師的準確時間,應(yīng)該是在1959年。參考葉曼老師的生日,這一年她應(yīng)該45歲(1959-1914=45)。這個年齡也是符合,葉曼老師之前接受采訪時提到,40多歲開始接觸這個東西的時間的。
葉曼老師則成為了整理編輯稿子的人,白話書的抄寫,標點符號的添加,都是葉曼老師做的。
所以,后面有人說南懷瑾老師的《楞嚴大義今釋》這本書,是根據(jù)葉曼老師的筆記整理而成的,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最早的書稿是南懷瑾老師親自動筆寫的,葉曼老師只負責了一些編輯的工作。
當然,淵回認為我們這里要尤其感謝葉曼老師,還有那位陳滄波先生,如果沒有這兩個人,這本書的問世很可能會往后推遲很久。向這兩位老師點贊致敬!向南懷瑾老師點贊致敬!
李淵回合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