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云燕女士文史隨筆《梧桐映雙城》一書,二十余萬字,一口氣讀完。不說其文字優(yōu)美別致,也不說其為了寫這本書,作者一定有過多少“雙城”奔波,實地考察,有過對歷史掌故與建筑的深究與尋探,只說從這本書,讓我對上海和南京這兩座城市,有了更加感性而具體、厚重而清晰的認識。光陰不舍東流去,故地尋幽遺韻長。

由景及人,講述特定個體的人生遭際。梧桐,作為舶來品,是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具有“地標”意義的風景。作者取書名為《梧桐映雙城》,可謂用心良苦。因為有了這一相同的觀照物,使各自的故事,有了大致相同的背景。上海的歷史,其實始于開埠,近代之前,可以統(tǒng)屬于古都南京。而她一旦走上歷史舞臺,便以自己綽約的風姿,獲得中國及世界的青睞。一個有漸漸遠去的厚重歷史,一個有依然奪目的當下,發(fā)生在這樣的兩座城市里的故事,即便故事的主人公為市井引車賣漿者流,一定也別有情趣,而作者所記述的,俱是名噪一時、至今余響未絕的人中翹楚,自然,這些故事,想不精彩也難。

貝聿銘和顧維鈞。他們,一個是馳譽世界的建筑大師,一個是對中國乃至世界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著名外交家。作者講述他們的故事,不僅講述他們在自己所在領(lǐng)域取得的建樹與成就,更注重講述為他們奠定人生基礎(chǔ)的圣約翰大學(舊址在今華東政法大學),講這里的建筑及校舍設(shè)施,講當時的人文環(huán)境,這就使通常的這類勵志故事,因為有了深度而更能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陳香梅和陳納德的故事。異國戀情。一個來中國支持抗戰(zhàn)的美國飛行員和一個中國戰(zhàn)地記者由相遇而相識、相知、相愛,他們的婚姻,始于婚禮上全世界都能看到的深情一吻,終于十多年后陳納德因病逝世。比之書中出現(xiàn)的其他一些男女交往結(jié)好,因為善始善終,更見感情之真摯深篤,因而更為感人。同時,這個以義為重,以誠相待的愛情故事,對于國家、民族與世界的交往之道,亦極具啟迪意義。

黃興和徐宗漢的故事。他們是戰(zhàn)友,是同道。上海武康路393號,這幢“線條流暢的淡黃色建筑”,見證的不僅是他們的兩情相悅,還有辛亥革命后先驅(qū)者們?yōu)殪柟谈锩晒?,進一步謀求國家與民族的進步與發(fā)展所做的艱苦努力和艱難探索。以黃興為記述中心,旁及當時包括孫中山在內(nèi)的其他辛亥元勛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表現(xiàn),在這里,他們的形象與性格,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展示。而這些,又從一個側(cè)面,見證了那段影響后來歷史走向的崢嶸歲月。

魯迅和許廣平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其實為許多關(guān)心他們,尤其是關(guān)注魯迅先生的人們所熟悉。對舊婚姻的無奈的抗拒,隨著時代而覺醒的人性的張力,讓他們、讓那個時代許多類似于他們的“他們”,走到了一起。但因為有了“亭子間”真實生活的描寫,有了“打毛衣”、“下廚”等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的描摹,我們看到了那個和我們一樣平凡而真實的魯迅,一下子拉近了“旗手”和常人的距離,讀來尤感親切。

此外,發(fā)生在丁香花園里的晚清名臣李鴻章與其愛妾丁香的故事,發(fā)生在愛林登公寓的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發(fā)生在席家花園的席與時和張南琛的故事,或喜或悲,或悲喜交加,都讓我們對那個時代、對脫不了時代制約的人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由人及事,撿拾遺落市塵的歷史腳印。如果說,雙城故事中的上海故事,偏重于寫積滿塵埃的老房子里的舊時主人溫馨而不無凄美的愛情故事,關(guān)于南京,作者雖也由媚香樓寫到了秦淮八艷中的李香君,由南唐二陵寫到了李煜和大周后與小周后,由傅厚崗寫到了徐悲鴻和蔣碧霞、孫多慈,但作者側(cè)重表達的,應該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是歷史變遷中那些不無悲愴的刀光劍影,鐵馬金戈及當時的官場生態(tài)。

在《南唐二陵》里,作者借李煜的口氣寫道:“一覺醒來,宋朝的十萬大軍,已攻打至金陵城下”,“我含著凄涼的淚水,率領(lǐng)臣子、眷屬,身著素服,跪在了汴梁城明德樓下”。于哀婉凄惻的文字里,我們感到的是寒氣凜凜的刀鋒,是刀鋒下的無奈和惶恐。當然,關(guān)于李煜,如果一開始他就能做一個識時務(wù)者,他的命運,或許會別有不同。出于對帝王權(quán)力的迷戀及敵我力量的錯誤判斷,開始他選擇了決不妥協(xié)投降,而后來,為了茍全性命,又于無奈中升起白幡——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同樣是寫張愛玲的《小姐樓》,卻帶給讀者與發(fā)生在上海的愛林登公寓的故事迥然不同的感受。1939年4月,張愛玲由其堂兄陪同,來到了南京城南的這個她自己的家。在這里,作者模擬了張愛玲與其堂兄的對話:

張愛玲:“堂哥,聽說大舅爺李經(jīng)方買通了幾個御史彈劾爺爺,圣旨下來,真的把爺爺從京城攆走了,怎可以這樣絕情?”

堂哥:“李經(jīng)方權(quán)傾朝野,擔心爺爺這個罪名連累自己也說不定??!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李經(jīng)方欲出任前敵統(tǒng)帥,為爺爺諫阻,郎舅關(guān)系勢同水火”。

李經(jīng)方是李鴻章的兒子,被其買通幾個御史彈劾的,是他的妹婿張佩綸——張愛玲的爺爺。后來張佩綸確實被李經(jīng)方趕回了老家南京。親情的薄薄面紗,終抵不住官場的勾心斗角。從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沒有硝煙、勝過硝煙的殺伐逐斗。

在《吳家賬房舊址》中,作者寫到了江寧織造府,寫到了云錦?!暗略L谩眳羌覐淖鐾赓Q(mào)開始,一路披荊斬棘,至“風生水起財源滾滾,”可這只“像一縷穿堂而過的清風”,風過業(yè)歇,由光彩熠熠而歸于冷清。 其間,與之關(guān)聯(lián)的,是王朝末年的劇烈動蕩,是紛飛的戰(zhàn)火,是國無寧日與民不聊生。國運衰頹,何來民族企業(yè)的長久興盛?在這里,作者向我們講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興衰的故事。

由表及里,探求過往人事以鑒后世。歷史是城市的靈魂。對一個城市已經(jīng)或早已成為過往的那些人與事,鉤沉梳理,使之見諸文字,為那些清晰或已模糊的舊時風景拂去塵埃,讓其重放光彩,這對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城市魅力,當然毋庸置疑。但是,這只是一種外在的意義。最重要的,是那些過往的人和事,可以讓我們鑒古而知今,可以通過啟迪我們的認知,為城市增添新的光彩和榮耀。

在寫上海盛宣懷舊居時,作者在文前小序里寫道:“曾經(jīng)一只手拿十六只夜明珠的盛宣懷不會想到,他的兒子也刷新了中國第一敗家子的記錄?!逼鋵?,商業(yè)上的成功,遠不及盛宣懷對中國近代歷史所起的重要的推動作用意義更為深遠。和那個時代的許多仁人志士一樣。實業(yè)救國,其著眼點,有比實業(yè)更開闊的視野。如果盛宣懷僅僅盯著實業(yè),把眼光落在“錢”上,哪會有他極力促成的“東南互?!保臅兴麨榈於ㄖ袊逃聵I(yè)之基所作出的那么多付出,以至臨終時把一半財產(chǎn)捐贈給慈善事業(yè)?他死而最該遺憾的,應該是他對兒子的教育的失敗。盛恩頤,盛宣懷的四公子,與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盧小嘉臭氣相投,同迷賭博,白天從下午開始,抽足大煙后進入賭場,竟在一夜之間,把老子留給他的家業(yè),幾乎輸?shù)镁?。作者花費大量筆墨,寫盛恩頤的敗家,我從中讀到的,是作者關(guān)于教育的思考,是“育人”更比“生財”重要。

南京晨光1865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是當年金陵機器制造局的舊址。這里,見證了中國由冷兵器到熱兵器、由手工業(yè)向機器制造的跨時代轉(zhuǎn)變。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李秀成劍鋒直指上海。當此時,李鴻章奉曾國藩之命,率軍馳援。他們乘坐“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水上交通工具——七艘洋輪,兵分三次,從安慶順流而下,不費一槍一彈,竟然穿越太平天國嚴密的防區(qū),順利抵達上?!?,贏得戰(zhàn)機,取得大捷。試想如果沒有洋人先進技術(shù)設(shè)備的支持,清王朝與太平軍的博弈,勝負極其后來的結(jié)局,誰能料定?李鴻章因此腦洞大開,之后,才有了金陵制造局拔地而起。發(fā)展實業(yè),雖未必能圓強國之夢,但離開了實業(yè),國家的強盛,一定是一句空話。這是前人留給后人的寶貴啟示。

甘熙宅第,嚴鳳英的故事也耐人尋味。嚴鳳英是一個悲劇人物。她的不幸,跨越時代。她具有表演藝術(shù)的天才,卻淪落街頭,賣藝為生,這是舊時代社會底層難以逃脫的命運。所幸她遇到了甘家少爺甘律之。甘律之一家教她學藝,促成登上了藝術(shù)的高峰。她和甘律之結(jié)為伉儷,他們有相同的志趣,相敬如賓。但后來嚴鳳英為黃梅戲而離別南京,回了安慶老家,他們帶著不舍分手。后來嚴鳳英新的婚姻破裂,又和對她一直一往情深的甘律之破鏡重圓。后來他們再次分手,卻是因為他們自己之外的原因:一個是資本家,一個是必須干干凈凈的“一面旗幟”,在不同于以往的時代面前,他們除了屈從,別無選擇。嚴鳳英被迫離開甘律之,并沒有擺脫困境,在三十八歲的時候,以自殺結(jié)束了既輝煌又凄慘的一生。這個故事雖然讓人感到沉重,但其所具有的深刻的警醒作用,也極具分量。

從文字上看,本書也頗多亮點。引用前人詩詞或即景而成的文采斐然的句子,有對將要講述的故事的提示,亦有對已講完故事的小結(jié),有如畫龍點睛,使文字的感染力及表達效果大為增強。尤其值得一說的,是作者看起來冷峻而不動聲色的敘述里,有暖流涌動;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像所講述的,是自己的故事。這是一種功夫,也是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先打動自己,然后打動讀者。

2024年12月9日

(作者簡介:朱國平,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機關(guān)公務(wù)員退休,居蘇州木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