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入HIFI耳機坑的萌新來說,到底是買便攜播放器還是買便攜耳放應(yīng)該是個難題。
從成本的角度而言,買便攜耳放看上去性價比更高,因為現(xiàn)在不少小尾巴的性能非常強了,甚至連一些大耳都能駕馭。
但反過來說,便攜耳放終究是便攜耳放,它的聲音調(diào)教肯定不如便攜播放器。只不過當下便攜播放器的價格都是有門檻的,入門級的不是沒有,但同價位的便攜耳放顯然更有性價比。
所以要兼具便攜耳放的性價比與便攜播放器的性能,這便誕生了一個新的賽道,即便攜播放器&便攜耳放一體機。
就我目前所知在這個賽道里最執(zhí)著、扎根最深的就是山靈的H系列了,除了今年上市的H0,還有H2、H5和H7,基本上就是高中低三個檔次。

▲今天的主角乃兩年前就上市的山靈H7,目前仍然是山靈的H系列的扛把子,號稱全場景解碼耳放,因為除了便攜解碼耳放和純音播放器的角色,它也支持藍牙,包括MQA Full Decoder以及山靈EddictPlayer APP控制。
老規(guī)矩,先說其音頻配置。
解碼方面為AK4191EQ+AK4499EX雙芯片模組,同時采用數(shù)字和模擬完全隔離的方案,信噪比123dB,失真0.0006%。除此之外還搭載了 Xmos XU316 USB 解碼芯片及君正 X2000 主控平臺,支持USB異步音頻解碼,最高支持768kHz/32bit以及 DSD512硬解、MQA Full Decoder。
放大部分則是TPA6120A2+雙OPA2211再加四顆100uF的WE電容搭載山靈自研的I/V轉(zhuǎn)換方案以及第3帶FPGA+KDS飛秒級低相噪源晶振。

▲說回H7機器本身,風格依然是山靈慣有的圓潤風格,尤其是H系列簡直就是一脈相承。H7的體積可算做是名符其實的國磚,成年男性手持剛好,比6.5寸的手機大那么一點點,只不過它是金屬的,而且更厚實了,重量大約380克。

▲機身背面展示,銘牌信息是雕刻上去的,做工沒話說,而且這款黑色的好像也很耐刮。如果還不放心就整一個官方的專用保護套,就是價格得百把塊。

▲機身頂部展示,除了一塊OLED顯示屏,注意它直接安排了6.35mm\3.5mm\4.4mm三種輸出接口,接口兩邊則是多功能 旋鈕和電源開關(guān),后者同時承擔音量調(diào)節(jié)。果然是全場景,萌新不會再為前端來換耳機插頭了。輸出功率方面,其中單端輸出為450mW,平衡端則是1300mW,對比當下的最新數(shù)據(jù)不算高,不過你要明白除了比驅(qū)動力,還得比控制力。

▲屏幕細節(jié)展示,雖然小的點,不過基本信息還是夠全的。

▲機身底部接口也比較明了,從左到右分別是RCA模擬音頻輸出接口以及數(shù)字輸入接口、USB DAC接口以及TF卡卡槽和充電接口,注意其TF卡最大可支持2T擴展。

▲個人主觀聽感部分
1、關(guān)于山靈H7的推力
我個人開始是把它當便攜播放器來用的,而且一開始是上大耳試聽的,我和各位一樣很關(guān)心它是否能推大耳。
分別試了250Ω的拜亞DT880 EDITION和300Ω的森海HD650,開始在3.5單端試DT880時是有些吃驚的,沒想到推得還可以,沒有推不抱的昏暗和干癟,音色比較沉穩(wěn),有不錯的通透感,換4.4平衡口后風格未變,各方面會有明顯提升。
最驚喜的是用6.5的口推森海HD650,不管音色的飽和度還是亮度,包括低頻和高頻上的動態(tài)都有較出色的發(fā)揮,聲音的器樂分離度也可圈可點。它不僅推出了素質(zhì)感,還有臺機的那種平穩(wěn)與安定感。
滿分100分的表現(xiàn),H7是可以在80分以上的,這點對于便攜的播放器而言應(yīng)該是相當難得的了。

2、關(guān)于本地播放和USB輸入的差別
雖然有藍牙輸入以及光纖/同軸輸入,但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用戶在使用它時會奔著它的本地播放和USB輸入來考量其音質(zhì)表現(xiàn),至于藍牙輸入自然也明白那是次要選擇。
如果從大耳的表現(xiàn)來看,個人更喜歡本地播放的音質(zhì)表現(xiàn),雖然風格和USB輸入同出一轍,中性底子,同時兼具素質(zhì)感和均衡度,不過在本地播放時時其聲音的潤澤度以及解析力度會更明顯一些。
但如果是用耳塞的話,USB輸入時的聲音顯得更為細膩,樂感也更明顯,不過沒有本地播放那么刺激。
至于如何取舍,這個其實不重要,因為它對大耳的駕馭能力可在同體積產(chǎn)品力脫穎而出,即使按場景來區(qū)分也不一定明確,倒不如按心情,這才配得上所謂的全場景解碼耳放。
但如果是老燒,應(yīng)該是更傾向于把它做解碼耳放使用,因為在H7擔任解碼耳放的角色時,聲音是更耐聽的,所以我個人在下文也會分享此種模式下的個人主觀聽感。

3、關(guān)于山靈H7的主要聽感
在搭配耳塞方面,自然要以山靈自家耳塞為主,個人沒有太多型號可選,加上最近試聽耳放時用的都是山靈ME900,所以這次也不例外。
但是要注意,其實兩者的聲音是有明顯差異的,H7是中性偏內(nèi)斂的,ME900是大聲場大動態(tài)偏高解析的,不過兩者搭配在一起, ME900沒那么凌厲了,音色雖然依舊是亮麗飽滿的,氛圍感卻會增多一些,柔和、舒展,素質(zhì)和樂感五五分,整體均衡、中性、通透、耐聽。
如果你想獲得ME900的刺激感,山靈的EH1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體驗;但如果你想ME900更均衡更雜食更耐聽,那應(yīng)該是這款H7了。

▲整體總結(jié)部分
如果你細看了我的個人主觀聽感分享,應(yīng)該意識到我沒有挑明山靈H7的另一個特點,這便是它的可玩性或者兼容度。
就像一副耳機搭配不同的前端或者耳塞套都有不同的感受,山靈H7的多角色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聽覺體驗。
這是全場景解碼耳放的隱秘優(yōu)勢吧,但也得接受H7在交互上不可能像純播放器整的那么方便。僅有兩枚帶物理按壓的旋鈕是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的,不過我想這對于有一定歲月的老燒油來說應(yīng)該不是問題,至于年輕人我從來不擔心,因為它還可用山靈自家的APP進行操控。
但要說到山靈H7最令我意外的還是它對大耳的駕馭,因為我向來不會認為便攜解碼耳放或者播放器可以把大耳推出水準來,H7是第一款。
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如一些燒油所說是山靈H7內(nèi)置的18650電池起了大作用,反正續(xù)航還是相當可喜的,聽上三個小時也才用了一格電。
至于值不值得買,個人提供一下其價格變化便知答案。H7兩年前上市時價格為4499元,去年年中大促為4099,目前活動價在3700以內(nèi),已是歷史最低價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