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ffer Hu 杜蒙作品|遇見- 未來某日 Nice to See you - A Day in the future
與玻璃材質(zhì)的相遇,恰如一場“因緣際會”,也可以歸為杜蒙口中所說的:“我好像什么事都比別人慢半拍”。
從中央美術(shù)學院視覺傳達專業(yè)畢業(yè)后,杜蒙并沒有明確的職業(yè)路徑,相較于平面設計,她更偏愛親手實踐的操作。正是在那一年,舊金山迪揚美術(shù)館的一場藝術(shù)展,讓她與未來的熱愛不期而遇。當她置身于幽暗的展廳,凝視著美國玻璃雕塑大師Dale Chihuly的作品,她被那些大膽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藝術(shù)形態(tài)以及絢麗奪目的色彩深深震撼。在對玻璃材質(zh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她便做了一個決定——前往美國深造。

杜蒙還記得第一天去學校報到的場景,工作室中,同學們衣服上滿是燒黑的痕跡和破洞,這讓穿著襯衫的她顯得格格不入。
在羅切斯特理工大學美國國家工藝系,相較于同屆其他擁有多年玻璃制作經(jīng)驗的同學,杜蒙是真正意義上的從零開始,給工作室買材料、清點庫存、為窯爐填料,她統(tǒng)統(tǒng)都體驗了一遍。每一袋玻璃料是23公斤,每天運送八袋,再一點點填到窯爐中,習慣腦力工作的人一下子切換成體力,杜蒙笑稱當時可以一頓吃掉一整條潛水艇三明治,她也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我怎么跑到這么遠的地方來學這個?!?/p>
??摩天輪畫廊 杜蒙作品|遇見- 未來某日 Nice to See you - A Day in the future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第一學期期末,當時封閉了自我感受的她,用一組閉著眼、低著頭的玻璃人像代替她表達,作品展出后收獲了不錯的反響,本來已經(jīng)備感煎熬的杜蒙,想要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同時也決定修學一年整理狀態(tài),到香港浸會大學參加Special Student Program。
“我就跑路了?,F(xiàn)在看當時的決定還挺正確的,玻璃創(chuàng)作這件事需要實踐,在浸會時我擁有了大量時間投入到基礎的夯實上,從鑄造、雕刻、打磨再到吹制,慢慢去做各種嘗試?!?/p>
??Puffer Hu 杜蒙作品|當大樹轟然倒下 之三 When the Tree Falls No. 03
從平面設計到玻璃創(chuàng)作,人生的軌道漸漸“偏離”,這會將她引往何處,杜蒙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只是由著玻璃的氣質(zhì)對她的吸引,一步步走到了當下。
在她眼中,玻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zhì),而是一種獨特的表達語言,磨砂或半透明的朦朧形態(tài),讓她能夠透過玻璃去觀察世界,視線中的一切都變得充滿曖昧和不確定性,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由此發(fā)想,成為牽動記憶的錨點,也成為故事的開端。


??摩天輪畫廊 杜蒙作品|前方有岔路(逆時針)Forked Pathway (Anticlockwise)
在杜蒙身上,你可以從“放一放”、“慢半拍”、“不確定”這樣的詞匯中,感受到她面對人生時的鈍感,而透過玻璃這一媒介,你又能看到作品中牽扯出有關記憶的草蛇灰線,那些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真誠感受,對情緒的捕捉與留存,足以讓人產(chǎn)生觸動。
原來,鈍感與敏感融合于同一個人身上,并不是一件矛盾的事。

??Puffer Hu 杜蒙作品|前方有岔路(逆時針)Forked Pathway (Anticlockwise)
杜蒙坦言,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她需要不停地被生活經(jīng)歷啟發(fā)。
2013 畢業(yè)時,她創(chuàng)作的《白》系列中小白鞋的意象,不僅是屬于一代人的回憶,也勾連著她的一段往事——“小時候為了不被媽媽發(fā)現(xiàn),我會用粉筆涂抹污跡,假裝它是白的”。從童年到長大成人,一直陪伴著她的小白鞋,在過去的十年中,仿佛也會出現(xiàn)在人生的岔路口,去往不同的方向,而于她而言,“選擇”只是會帶來生活感受的區(qū)別,并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摩天輪畫廊 杜蒙作品|高地回聲 Echo from the Highland
畢業(yè)后,杜蒙被留校做駐地藝術(shù)家,同時教授本科生玻璃鑄造的課程,相較于求學時期的快節(jié)奏,這段時光讓她擁有了自由又閑適的生活。2015年搬家到高地公園附近后,這里便成了她最喜歡的“小森林”,在大自然中自我被縮小,心靈好像也得到了凈化。
有一次在公園散步,杜蒙偶遇一只拉布拉多,她觀察著它將落葉堆里的小石頭刨出來、叼起來、扔到路面上,一件趣事在杜蒙心中翻騰出一系列的聯(lián)想,在她的視角里,因為狗的存在,石頭的狀態(tài)與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從那之后,杜蒙每個月都會從這里撿一塊小石頭,攢了一年之后完成了《高地回聲》這組作品。每一塊小石頭都像是一個小小的記錄儀,默默記錄著來來往往的一切。

??摩天輪畫廊 杜蒙作品|當大樹轟然倒下 之一 When the Tree Falls No. 01
“我不太適應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宏大主題,感覺那樣就脫離了我,如果一件事物不能讓我很受觸動,我也沒辦法基于它去創(chuàng)作?!?/strong>
今年八月的某一天,杜蒙小區(qū)花園里最大的一棵梧桐樹,被截去了幾乎所有粗壯的枝叉,僅留下了主桿和一枝細弱的小樹枝,這樣的生活片段被她留意并細細體會,成為新的作品《當大樹轟然倒下》,她寫道:原本習以為常的景色憑空消失后,很多蔭蔽處的區(qū)域重新顯現(xiàn)出來,接受陽光的沖刷,有些事物逐漸消亡,有些則重獲新生。也許對于這棵大樹來說,重新生長出新的分叉將會是另一份獨特的生命旅程。



?? 摩天輪畫廊
十二月份,杜蒙開啟了自己的新個展,并為之命名“躍上水泥花壇”,饒有意趣的主題,與展覽空間、作品一起,扣合“軌道”這條隱藏的暗線。光影流動成碎石小路,銅線牽引出虛實影像;水泥鋪設的道路編織出一張張網(wǎng)狀地圖,捕捉人與自然的軌跡;玻璃球兜轉(zhuǎn)于餐桌轉(zhuǎn)臺之上,不規(guī)律的地碰撞和運動;枕木則似軌道一般,讓小白鞋有無限延伸的可能……杜蒙邀請觀者來到沉浸式的場域中,在與自己作品相遇的瞬間,腦海中或許會閃爍遙遠的回憶碎片,或許也會激蕩起多種形態(tài)的思考。


?? 摩天輪畫廊
本次展覽的靈感,如同杜蒙過往的作品,源自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充滿深意的生活瞬間。
去年年末,杜蒙在一次行程中偏離了既定路線,在路邊偶遇并救助了一只小貓,這觸發(fā)了她對于“必然”與“偶然”的思考。她希望將這件對自己有重要影響的事,以人像作品記錄下來,對她而言,這不僅是對過往的回憶,更是一種從旁觀者視角審視自我、理解自我的方式。通過這些作品,她得以在藝術(shù)的表達中,與觀者共同探討生活的軌跡和偶然中的必然。


??摩天輪畫廊 杜蒙作品|砰砰砰 Clink Clink

您對未來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有何規(guī)劃或期待?

我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藝術(shù)壽命比較長的藝術(shù)家,細水長流。在經(jīng)歷過一些全球性事件后,我會感覺世界和生活充滿不確定性,所以很難再去做太多具體的規(guī)劃。我覺得就是先做近期計劃,將眼前的事情推進下去。

您認為藝術(shù)在保存記憶和記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最終作品通過什么途徑去到畫廊或喜歡藝術(shù)的人家中,我覺得大家都是在收藏一份回憶,我的作品會讓他們想起自己的往事與經(jīng)歷,藝術(shù)是連接人與記憶的紐帶。

您在創(chuàng)作中遇到靈感枯竭時,通常如何尋找新的創(chuàng)作動力?

對我來說出門旅行挺重要的。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去逛當?shù)氐闹参飯@,看植物時的心情會特別放松。其余的就可能是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吧,把創(chuàng)作這件事先放一放,這樣靈感自然而然會回來。
策劃|曉莉
編輯|camellia
文字|諾威爾卡
視覺呈現(xiàn)|April
圖片來源|杜蒙、摩天輪畫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