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5月的一個深夜,位于浙江省江山縣仙霞嶺下的保安村一處公館里,一位約30多歲的微胖中年男人正踱來踱去,顯得焦慮不安,他就是國民黨軍統(tǒng)局前局長戴笠的兒子戴藏宜。

彼時,解放軍正以勢如破竹之勢向江山進逼,估計用不了兩天就會來到仙霞嶺,這讓戴藏宜心緒不寧,已經待在書房里整整四個小時。

他非常清楚,自己曾經有過反共的歷史,一旦被清查,自己必死無疑,然而,如果臨陣脫逃又舍不得如此大的家業(yè),該怎么辦?

于是戴藏宜就拋硬幣做決定:正面則走,反面則留。結果他把硬幣往桌子上一擲,然后迅速壓下去,慢慢移開手掌,是正面,于是他趕緊決定必須走。

就這樣,在天還未亮之際,戴藏宜攜帶妻兒以及隨從共10人悄無聲息的離開保安村……他能逃的掉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眾所周知,戴笠,原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頭子,眾人皆知他生性好色、風流倜儻,在抗戰(zhàn)期間的重與影星胡蝶同居,而且還建造了“神仙洞”供自己快活。

至于在軍統(tǒng)局本部,戴笠更是對年輕漂亮的女特務不斷使喚, 只要高興就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簡直如同皇上般的待遇…

然而奇怪的是,盡管戴笠耍盡風流,卻沒有留下孽債。而他的子女也僅獨苗一支,即他與原配毛秀叢生育的兒子戴藏宜。

戴藏宜于1915年9月出生于家鄉(xiāng)保安,深得祖母藍氏寵愛,但由于太寵溺,從小便不喜歡讀書,完全一副紈绔子弟的樣子。

別看戴笠也沒什么文化,但他卻想培養(yǎng)兒子成為知識型人才,于是便將戴藏宜強行送去上海,就讀私立大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這個公子哥實在不爭氣,他怎么會受得了學校約束,于是不是逃課就是去舞廳高檔場合,再就是左擁右抱眾多女友出去游玩,最終學校忍無可忍將其開除,就這樣他未竟學業(yè),又回到了老家保安。

眼看兒子不是讀書的料,戴笠就以自己的權勢,為戴藏宜謀得多份差事,不是做鄉(xiāng)里小學校務主任、代理校長,就是出任保安鄉(xiāng)鄉(xiāng)長,但這些對于戴藏宜來說都不感興趣,他只喜歡吃喝玩樂、不學無術。

1939年9月,江山縣縣長奉戴笠命,在保安鄉(xiāng)成立國民自衛(wèi)隊,戴藏宜便擔任主任職務,而在抗戰(zhàn)中,他也一直留在江山這個窮鄉(xiāng)僻壤之地,并且加入了軍統(tǒng)組織,還歷任南京衛(wèi)戍司令部上校 秘書、忠義救國軍少將參議等職務,簡直逍遙自在、呼風喚雨,繼續(xù)過著奢侈玩樂的日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戴家如日中天時,1946年3月17日,戴笠趁機摔死在南京江寧縣戴山,戴家的日子開始一落千丈,而戴藏宜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1949年4月,戴笠母親去世,戴藏宜便操辦奶奶喪事,舉行大出殯。彼時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長江在即,馬上就要解放杭州。

于是,保密局浙江站長,毛人鳳胞弟毛萬里奉命在浙江各地布置潛伏應變,并且來到江山與戴藏宜見了面。

誰知過了一個月,江山解放,那么戴藏宜等人無疑也成了解放軍清算的目標,于是他便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出現(xiàn)了開頭的一幕。

戴藏宜攜帶妻兒隨從和全部家當,在恐懼中終于捱過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仙霞嶺,打算第一站到閩北浦城,尋找軍統(tǒng)東南辦事處的舊關系,以便取得幫助去臺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彼時解放大軍壓境閩北,浦城解放在即,到處一片混亂,而國民黨兵丁見他們一行人都是有錢人家,便立馬哄搶了幾個裝有金銀財寶的大箱子,使得藏宜叫苦不迭,但又不好公開自己身份。

正在此時,一支解放軍部隊來到跟前,他們看到了箱子里有金條銀元,以及印有國民黨高級部門頭銜的便箋,于是二話不說便將戴藏宜等人全部押到了47師政治部那里。

在看守所里,戴藏宜越想越氣,他趁著看守人員不備,也不管妻小了,冒夜只身越窗潛逃了。

可想而知,當時的浙江到處都是解放軍,戴藏宜想逃又能逃到哪里?他無處藏身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于是沒得辦法,他只好選擇自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人…是 與政府諸位長官當面晤談而來的!”在縣政府武裝辦公室,戴藏宜一臉憔悴,點頭哈腰的對幾位領導說道。

“這里可是江山縣人民政府,你到底要干什么?”彼時蘇書記一臉嚴肅大聲呵斥。

“我……是來登記的,深感本人過去過失之深重……。

看到戴藏宜還算老實,蘇書記緩和態(tài)度說道說:“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坦白從寬, 抗拒從嚴,希望你老實交代自己罪行,并且大膽檢舉、揭發(fā)軍統(tǒng)罪惡, 將功贖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快,戴藏宜被關押在單間隔離室里,看守人員給了他紙筆,讓他寫交代書,誰知這個不老實的家伙,再次趁隙越獄逃脫,直接震動了省里領導。

事不遲疑,江山縣委連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追捕戴藏宜問題,然而即便出動許多人力追捕,找了幾天幾夜也沒有找到戴藏宜的藏身之處。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有一個姓祝的老先生找上門來,匯報說自己有發(fā)現(xiàn)重大線索。

“我是戴藏宜小學的老師,喜歡每天都會去鄉(xiāng)政府側畔的郵政代辦所看報紙,了解時事形勢。”祝老先生回憶道。

“但是有一天,我居然遇到一個劉家山的鄉(xiāng)民來買報,很奇怪的,因為他大字不識一個,怎么會讀報紙?”

“后來他說是給少爺買,于是我想起了戴藏宜?!?/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聽聞祝老先生一席話,剿匪團隊立馬警覺起來,這個買報紙的人一定認識戴藏宜。于是,縣公安局副局長親率縣中隊,直奔劉家山,很快在當?shù)孛癖姆e極配合下,不費吹灰之力將戴藏宜抓捕歸案,這次,他再也逃不掉了。

就這樣,戴藏宜嘗到了真正的鐵窗滋味,但他依舊沒有洗心革面,雖然將自己的罪行象征性交代了一些,但并沒有全部徹底交待。

于是,他這種無視人民政的態(tài)度終于受到了懲罰,1951年1月30日,被江山縣人民法庭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都不會逃脫人民的正義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