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齊白石說梅蘭芳家“碗般大的”牽牛花“見所未見”,從此開始畫此花。圖為齊白石梅蘭芳。

適逢齊白石誕辰160周年,“齊白石在北京”特展正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辦。走進展廳,透過200余件藝術(shù)珍品,人們與這位“最成功的北漂藝術(shù)家”重新相遇。

若不是家鄉(xiāng)湖南連年兵亂,齊白石應(yīng)該不會定居北京。齊白石于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湘潭,祖上往上數(shù)三代都是農(nóng)民,“窮窩子”里長大,讀了半年多私塾,便被迫輟學(xué),回家挑水、種菜、放牛、砍柴。從放牛娃到遠近聞名的“芝木匠”,齊白石奔波了半輩子,總算有了一個比較安逸的容身之所。

他原打算終老家鄉(xiāng),不料,湖南兵匪橫行鄉(xiāng)里,還有人散布謠言,“芝木匠發(fā)了財啦!去綁他的票!”為了避禍,1919年,知天命之年的齊白石背井離鄉(xiāng)、遠赴京城。這是他第三次來到北京,不同于前兩次的“遠游”,辭別父母家人時,齊白石已經(jīng)決定要在京謀生,站穩(wěn)腳跟。

初到北京,齊白石落腳在法源寺。湘潭老鄉(xiāng)楊潛庵幫他租賃了法源寺的3間小屋,租金每月8元。除了老鄉(xiāng)的關(guān)系,齊白石選擇居住在法源寺,還因為這里是聚集人脈的好地方。早在明清時期,法源寺就留下了顧炎武、紀曉嵐、林則徐等文人士子賞花吟詩的足跡。寓居法源寺期間,齊白石也曾應(yīng)邀參加法源寺方丈道階法師發(fā)起的丁香詩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文人士子都喜歡在法源寺雅集,圖為民國時期的法源寺丁香詩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己未日記》呈現(xiàn)了齊白石剛來北京時的心路歷程,其中第四頁的小屋以及濃墨點染的花,表明老人來京貧居不得志、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的確在法源寺遇到了他的貴人。1917年,他第二次遠游北京時,就曾暫居法源寺。當(dāng)時,一位知己慕“印章”而來,專程拜訪他。這位知己就是時任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國畫科教員的陳師曾,他在琉璃廠的南紙鋪看到齊白石所刻印章,大為驚奇,兩人“晤談之下,即成莫逆?!?/p>

齊白石在自述中說,陳師曾還勸他“自創(chuàng)風(fēng)格,不必求媚世俗”。齊白石將他與陳結(jié)交,視為“一生可紀念的事”,也正是陳的勸告,才有了齊白石后來閉門十載的“衰年變法”,從此開創(chuàng)了大寫意花鳥畫“紅花墨葉”的新風(fēng)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齊白石與小孫兒在一起。北京畫院藏

剛剛定居北京時,齊白石的賣畫生涯“落寞的很”,他畫的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同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來問津?!敝钡?922年春天,日本舉辦了一場中日聯(lián)合繪畫展覽會,應(yīng)邀參加的陳師曾帶去了齊白石的幾幅花卉山水。沒想到,帶去的畫不僅全部售出,而且賣價高得“想也不敢想”,一幅畫賣了100銀元,二尺長的山水畫竟賣了250銀元。此次展覽后,外國人到北京買齊白石畫作的越來越多,所謂“墻外開花墻內(nèi)香”,齊白石的賣畫生涯,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

此時,最年長的“北漂”齊白石,已經(jīng)在北京過了好幾年居無定所的日子。據(jù)北京畫院副研究員張楠統(tǒng)計,齊白石從1903年第一次到京,一直到他去世,在北京的寓居地以及居住地大致共計18處。從法源寺到龍泉寺,從龍泉寺到石鐙庵,因石鐙庵雞啼犬吠不絕于耳,他搬到觀音寺求清靜,誰知觀音寺佛事太忙,佛號鐘聲晝夜不斷,住了不到一個月,又不得不搬家。

直到1926年,老人花費2000銀元買下跨車胡同15號院,一家人才有了定所。這是老人居住時間最長的一處宅院。如今位于雨兒胡同13號院(原15號院)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則是1955年6月文化部出資為老人購買的新居。齊白石曾在雨兒胡同短暫居住,后來由于想念家人兒孫,重新搬回了跨車胡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跨車胡同畫室內(nèi),齊白石作畫之后,休息片刻?!禠IFE》雜志記者杰克·伯恩斯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1年,齊白石立胡寶珠為繼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2年,78歲的齊白石與家人合影。海達·莫理循攝

在跨車胡同坐西朝東的不規(guī)則四合院里,林風(fēng)眠徐悲鴻多次登門,請他為國立北平藝專教授中國畫。1935年,因時局不定,為防備偷盜,齊白石特意在屋前安裝了鐵柵欄。北平淪陷后,由于敵偽頭子、日本軍官常常來騷擾,老人閉門隱居“鐵柵屋”,并在大門上貼出:“白石老人心病復(fù)作,停止見客?!?/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2年6月4日國立北平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系師生作品展覽會全體合影,前排右四為齊白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平淪陷期間,齊白石停止賣畫,閉門隱居“鐵柵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齊白石提筆寫字,最小的兒子齊良末在旁邊好奇觀看?!禠IFE》雜志記者杰克·伯恩斯攝

一次次搬家,齊白石對北京從陌生到熟悉。他常常漫步北京,將這座古都的一花一木都融入筆墨。在龍?zhí)豆珗@的前身“張園”,他游憩垂釣,創(chuàng)作了現(xiàn)收藏于國家博物館的《多蝦圖》。他喜愛陶然亭的詩意,特意題贈“陶然亭”三字匾額,甚至一度想身后長眠此地。在原址位于宣武門附近絨線胡同的老字號烤肉宛,齊白石親題“清真烤肉宛”一匾,在招牌與落款之間,老人又加了一行小字:“諸書無烤字,應(yīng)人所請,自我作古。”

齊白石曾說榮寶齋的橘子最甜。凡有朋友去看望他,他總極力推薦:“你們要吃橘子,到榮寶齋去買,他們那里的橘子好吃?!笔獠恢?,榮寶齋從不賣橘子,而是為招待他在市場上專門買來最甜的橘子。

除了榮寶齋的橘子,齊白石還在日記中提到,陶然亭的景色甚美,法源寺的丁香明媚醉人,畹華(梅蘭芳,字畹華)家的牽?;ù蟮贸銎?。于是,北京畫院花費5年時間,研究并繪制了“齊白石在北京”的藝術(shù)地圖。這張地圖可以讓參觀者與白石老人一起Citywalk,也見證了齊白石從“北漂”到“巨匠”的傳奇,見證了他與北京城的互相滋養(yǎng)與成就。

文/楊麗娟

圖 | 北京畫院、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校史館、哈佛燕京圖書館等

編輯 |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