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紅書上看到不少帖子標題都是關于《賽博實體書滯銷》,我滿頭問號?

穿進賽博游戲后干掉boss》算是一個出圈的熱文,已經賣了實體書和影視的版權,照理按照它的熱度不存在滯銷的問題。

然后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這滯銷更像是詛咒,但前因后果令人匪夷所思。

(淘寶售賣頁的封面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淘寶售賣頁的封面圖)

具體就是買書粉絲發(fā)現(xiàn)商家頁面上掛出的周邊配圖不符合自己的想象,不符合大女主的形象,所以開始抵制周邊。

結果似乎是有人代表出版社指責了讀者事多,進而引發(fā)讀者集體抵制購買實體書。

大女主的形象該是什么?抵制的人說不該是短裙細腰,不該是白幼瘦。商家(賣書店鋪)不應該用同人圖!

簡單來講,這事在我眼里是一個買櫝還珠的反面故事。

都知道買櫝還珠是買家買下了盒子,把珍珠還給了商人,賽博這事呢,就是買家買下了珍珠和盒子,但嫌棄盒子太破舊,全都還給了商人。

再換個比喻就是商家推出了一款優(yōu)質大米贈送了一瓶醬油,然后買家嫌棄醬油不夠好,于是連米都不要了,全部退給商家,還詛咒商家大米生意破敗。

現(xiàn)在為了抵制周邊,進而抵制實體書,我就想問一句:到底為什么要買書?

如果是支持這本書的話,周邊真的這么重要嗎?

就我手里的《異獸迷城》、《今夜無神》、《無憂茶館》、《昭奚舊草》的周邊來說,都像廢品。放著實在占地方,扔掉又可惜,過于雞肋。

其實還有人吐槽實體書的封面還沒有網絡版的封面好看,這可說得過分了。我看了一下淘寶頁面上的封面,設計得還不錯。

周邊更像一種附贈,但它并畢竟不是主品。

所以這事在我看有點主次不分。

事實上,大女主難道是用容貌來體現(xiàn)的?大女主難道不是一種精神內核?

使用同人圖,這確實有點偷懶,為什么不能有官定形象呢?不過這個問題還是眾口難調,哈姆雷特都有一千個呢。

另外,這件事中到底是出版社的決策有問題還是商家的問題?似乎也沒有弄得特別清楚。

如果一些同人圖的周邊是商家的決策,那至于要抵住購買嗎?換一家不就行了嗎?

如果是出版社決策的問題,那就是后一個問題了——這事對作者有什么影響呢?

目前看,抵制的人都在呼吁到晉江去給作者投雷,類似于打賞,說有那個錢買書不如直接給作者打賞。

但這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這本書的影響力問題。

從網絡虛擬版本到實體書,這是個類似勛章的歷程。我想作者本人應該是開心的,但看到這事發(fā)展到這一步,恐怕更多的擔憂,事情會不會失控?

要知道出版社也是有銷售KPI的,如果這一次出版銷售的數(shù)額不理想,那么后續(xù)出版就可能不會有。

同樣,這本書的影視版權已經賣出,那么正在制作的影片可能會考慮受眾的想法,但也可能無法完全顧及,那么后續(xù)是否能收回投入會成為他們的擔心。

最終,盈利不佳,這類作品就不會是他們當下的首選。投資商和出版社在購買類似小說時,顧慮會更多一些,會更偏向于那一些安全的作品。

對于作者本人,投資商和出版社怎么看待作者的商業(yè)價值呢?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另外,不明真相的人對這本書會有什么樣的觀感?

再有,對女性主義的觀感是什么?

比如我一看到提倡抵制購買實體書,開頭就標明:這本書的受眾大部分是女性主義。

我第一個反應是茫然?怎么看個書還要上升到思想哲學了?要這么掛鉤?

這個真像某年,高舉某些小本本,喊著某些口號,打倒了某些東西……

我只有一種感覺,毛骨悚然!

我也理解喜歡周邊的人,對周邊有高要求,至于影響到一本書的銷售……它并不是簡單的一串數(shù)字,那是一種博弈。

當你以為作為讀者成功時,后續(xù)的漣漪未必是以你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

勝利,同時背負失敗,所以是更大的勝利還是更大的失敗,誰都不知道。

我只希望作者今后的作品不要遇到波折。

PS 這書封面設計挺喜歡,最后買了下來,這般勸退反而讓我買書了,真是意想不到。

另外,其實更意想不到的是出版社是中信出版社,印象里它出的書一向是硬核系。不過估計,出版社放在這書上的營銷不會像其他出版社,比如《異獸迷城》那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