懇請關(guān)注陳歷杰并設(shè)為星標(biāo)★,不錯過每一篇更新!

我希望肚子里是個女孩,我要把女兒養(yǎng)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和自立的人?!贰睹婕啞?/strong>

重讀毛姆的《面紗》,十年后的重讀,發(fā)現(xiàn)體會有不一樣了。尤其是和老搭檔李毅律師一起直播解讀完這部作品后,對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和書名《面紗》有了更立體的理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十年前,因為《面紗》的電影帶給我的沖擊,我去買了毛姆的《面紗》。差不多是一口氣讀完的,對白太精彩,人物內(nèi)心的細(xì)膩描述很有簡奧斯汀的真諦,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暢快之感,盡管故事更像一個充滿疼痛的女性成長故事。

但因為電影《面紗》的珠玉在前,我對小說的處理其實有點失望。

電影中,愛德華諾頓飾演的瓦爾特非常有魅力,盡管沉默寡言,但那雙眼睛充滿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當(dāng)時都覺得女主人公凱蒂是不是瞎了眼才會不愛這個有深度又深情的老公,而去愛那個又虛偽又油膩的花心查理。

果然電影里凱蒂完成了情感的轉(zhuǎn)變,成功的塑造了女主角凱蒂的自我覺醒,明白了瓦爾特才是值得愛的人,最后也在她若干年后與查理偶遇,當(dāng)查理問孩子是誰的,她驕傲的說出是瓦爾特的宣言中結(jié)束。

影片中最高潮一幕則是她和瓦爾特在瘟疫區(qū)湄潭府靈肉交融的那場戲,他們所有的恩怨在那場交歡中都消融殆盡,留下的是彼此的深愛與珍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小說里卻沒有這樣的設(shè)置,連最后的告別也是有點凱蒂的獨角戲,瓦爾特可能并沒有聽到。

而凱蒂最后盡管了解到了瓦爾特的智慧與高貴,以及他因為對自己的愛之深而導(dǎo)致后面在瘟疫區(qū)自殺似工作直到最后死于瘟疫,她對他還是沒有真正愛起來,并且也因為瓦爾特的離去內(nèi)心還有一點解脫的快感。

而瓦爾特死后,凱蒂受到查理一家的邀請住到了查理家,即使她已經(jīng)完全看穿了這個男人的虛偽自私,軟弱算計,但是她的身體的欲望還是沒能阻擋住查理的攻勢而又倒在了他的懷里。

從故事性來說,小說可能沒有電影那么唯美與蕩氣回腸,但是恰恰寫出了人性的復(fù)雜,堅強與脆弱,奉獻與自私,激情與冷漠,善良與狠毒,愛情與算計,自制與瘋狂……很難說誰是完全的正面或者反面,但是每一個人物卻是非常的真實鮮活,這才是小說真正的魅力。

現(xiàn)在看來,電影確實好看,也比較符合大眾的爽劇期待,但小說的安排其實更符合真實的人性。

愛一個人,不是因為感激和感動可以輕易達成的,尤其涉及到情欲的部分,身體有時并不受理性的控制。就像凱蒂已經(jīng)從內(nèi)心厭惡查理的虛偽自私,但是她的身體還是渴望查理的溫存,而凱蒂選擇逃離的方式遠(yuǎn)離誘惑,反而更符合真實人性的轉(zhuǎn)變和成長。

這十年,我從理性有余但共情不足的法律人逐步轉(zhuǎn)型為以同理傾聽為主業(yè)的親密關(guān)系咨詢師,對人性與關(guān)系的復(fù)雜也有了更深的體會,與大家探討。

1

女性覺醒,成長的疼痛是必要的

與其說《面紗》寫了一個愛情故事,不如說這是一部關(guān)于女性覺醒的成長小說。

凱蒂最開始確實愚蠢、輕佻、頭腦空洞并愛慕虛榮,但那是因為她有一個不遺余力要把她打造成交際花然后調(diào)得金龜婿的媽媽,她一直被當(dāng)作工具使用,并沒有被真正的愛過。

她因為和妹妹競爭而賭氣嫁給了科學(xué)家瓦爾特,她根本不了解他,更談不上愛他了。而在香港遇到布政司助理查理后,她很快被查理的風(fēng)趣幽默和花言巧語完全折服,她完全陷入了愛河,和查理盡情享受魚水之歡,直到被瓦爾特發(fā)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dāng)瓦爾特選擇攤牌,直接要求凱蒂和他共赴瘟疫疫區(qū),并說出了一番讓人震驚的對白,也是全書最為經(jīng)典的一段,他說,

我對你根本沒有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洞,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力、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我知道智慧將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jǐn)小慎微,務(wù)必表現(xiàn)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像個傻瓜。我知道你為了一己之私和我結(jié)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我盡力將我的愛維持在不讓你厭煩的限度,否則我清楚那個后果我承受不了。

一段話讓一個隱忍克制,骨子里憤世嫉俗的孤高智者形象躍然紙上,我們知道這個男人外表的冷漠與內(nèi)心的狂熱,同時也明白他一旦發(fā)怒,他的可怕與瘋狂。他確實當(dāng)時是有帶凱蒂去瘟疫區(qū)同歸于盡的打算的。這種瘋狂的愛由此可見一斑。

聽到這段對白和瓦爾特的要求,凱蒂慌了,提出了離婚的要求。瓦爾特耍了個心機,告訴她離婚的條件是,查理答應(yīng)離婚迎娶凱蒂。凱蒂當(dāng)時覺得瓦爾特簡直是瘋了,這個要求對她來說不是小菜一碟?她覺得只要她可以離婚,查理離婚迎娶她是分分鐘的事情。

這就是戀愛腦女性的天真!甚至連寫了一輩子愛情小說的瓊瑤也沒有逃脫這個窠臼,晚年才發(fā)現(xiàn)自己愛了一輩子的平鑫濤只是極品渣男一枚。

但是凱蒂當(dāng)時是不信的,她滿懷信心去找了查理攤牌,結(jié)果不出所料,凱蒂遭受到她有史以來人生最大的一次重創(chuàng)。

我估計當(dāng)時凱蒂的心情就如瓊瑤看到平鑫濤瞞著自己立遺囑的感覺,她一氣之下選擇了和丈夫共赴瘟疫疫區(qū),三分賭氣,三分無奈,更多是沮喪。

但真正到了疫區(qū),她卻經(jīng)歷了人生以來最大的覺醒,親眼目睹可怕的瘟疫慘狀與成千上萬的死亡,她一下子覺得以前的虛榮與輕佻顯得多么可笑,尤其是在修道院看到了那些忘我奉獻,置生死于身外的修女們,她更有一種徹底地驚醒:

難道他就不能像她一樣恍然明悟,在恐怖與死亡陰影的籠罩下,與那些在修道院里令人敬畏的美麗心靈相比,他們之間的是非恩怨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一個愚蠢的女人紅杏出墻,真有那么重要嗎?

而她對丈夫的感覺也在悄然地變化。她開始對他好奇,對他尊重,甚至在修道院聽到大家對瓦爾特的崇高敬意,她甚至有幾分驕傲。

她意識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無知,才會如此瞧不起自己的老公。而曾經(jīng)對他來說魅力無限的情人查理,她也清楚地認(rèn)定是個徹頭徹尾的二流貨色,而自己也是膚淺至極才會找這樣的齷齪小人。

她想和丈夫改善關(guān)系,但是瓦爾特卻總是一副漠然與冷淡的樣子,但他卻承認(rèn)自己鄙視自己還愛著凱蒂,這讓凱蒂感到困惑,她說,

“我覺得你這樣對我不公平,你因為我愚昧、輕佻、粗俗,便責(zé)備我,這是不對的。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認(rèn)識的所有女孩子都像我這樣。這就好似一個沒有樂感的人因為討厭聽交響音樂會而受到責(zé)備一樣。因為你自己賦予了我一些我并不具備的品質(zhì),你就責(zé)備我,這樣做公平嗎?我從未試圖裝出一副什么樣子來欺騙你。我就是我自己,有一個好看的臉蛋和快活的性情。你不能希冀在集市的小攤上買到珍珠項鏈和貂皮大衣;在這你只能買到錫制的小號和玩具氣球?!?/p>

看到這里,我終于明白瓦爾特為什么愛凱蒂了。盡管最初他是被她的美貌和活潑的個性吸引,這些都是瓦爾特缺少的。但其實凱蒂身上還是有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zhì)——勇敢,她敢于直面問題,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她接納了瓦爾特對自己的評價,但她不接納由此而不停地責(zé)備她,她這一段內(nèi)心獨白更加展現(xiàn)出她的堅定和自我接納,以及她與瓦爾特思維方式的不同——

面對治病救人的崇高事業(yè),他怎么能對這些凡塵瑣事費心勞神、耿耿于懷呢?說來也真奇怪,聰明睿智的瓦爾特竟如此輕重不分!……他的身心備受摧殘,一度活在自欺欺人的幻覺中,可是當(dāng)幻覺在真相面前摔得粉碎,他以為現(xiàn)實也被摔碎了。沒錯,他不能原諒她,實際上是因為他無法原諒自己。”

這個時候的凱蒂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覺醒的重要一課,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她看見了自己與瓦爾特的不同,但是依然尊重彼此的不同,也接納自己的愚蠢與膚淺,然后再勇敢地作出改變,選擇成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這個過程恰恰是成長的疼痛觸發(fā)的。

2

女性覺醒,始于愛情,但不止于愛情

我想大家對《面紗》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覺得是一部愛情小說,尤其是電影的改編,基本是圍繞一段三角戀情來展開。但是,你深入讀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覺醒之作,而毛姆讓女主凱蒂的成長始于愛情,但卻并不止步于愛情。

凱蒂的母親是個美麗精致,善于社交的女性,但控制欲強,貪圖名利,精致利己。因為只能依附于丈夫的社會地位而躋身上級社交圈,所以不斷榨取丈夫,不顧及其感受,費盡心機拉攏關(guān)系,謀算職權(quán),填補虛榮心。

她從小就打算把凱蒂培養(yǎng)成令男人心馳神往的交際花,并且釣到“金龜婿”,從此飛上枝頭做鳳凰。她沒有給予凱蒂足夠的底氣和愛,更沒有把她培養(yǎng)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自尊自愛的新女性。

是瓦爾特的攤牌以及查理面對瓦爾特的官司威脅,原形畢露,對凱蒂只身赴死也毫不動容,讓凱蒂美夢幻滅,也開始了成長之旅。

尤其是深入疫區(qū)的生死劫難,讓她最終醒悟,愛情也好,名利也罷,終究只是一場幻夢,而覺醒與智慧才是更為持久的力量。正如木心在《素履之往》中所言——

愛情本來就沒有多大涵義,全靠智慧和道德生化出偉美的景觀。如果因為愛情而喪失智慧和道德即可判斷:這不是愛情,是性欲,性欲的恣唯。

書中凱蒂在瓦爾特死亡的時候也沒有愛上他,但是她在瓦爾特臨死前做出了自己的懺悔,懇求瓦爾特的原諒,盡管書中的瓦爾特并沒有回應(yīng),但是凱蒂自己內(nèi)心卻逐漸釋懷與放下,她甚至在瓦爾特死后反而體會到難得的幸福感受。

她在回憶瓦爾特的死對她的影響有這樣一段殘忍坦誠的獨白:

“當(dāng)然,瓦爾特的死對她來說是個打擊,她不希望他死。但是說到底她并不愛他,從來也沒有愛過他?!姓J(rèn)瓦爾特有著讓人欽佩的人品,但不幸的是她偏偏沒有喜歡他,卻只是厭煩。

不能說他的死對她來說是個解脫,如果一句話能夠讓他起死回生,她會毫不猶豫的說出那句話。但是不能不承認(rèn)的是,瓦爾特死后,她的生活的確多多少少暢快了一些。他們在一起從來不快樂,而要想分開卻又是遙不可及的事……”

聽起來很殘忍,她自己有時也覺得自己是否太冷血。但是這個時候的她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為愛情會愁腸百結(jié)和牽掛不已的膚淺女人了,她的世界變得越來越開闊,她關(guān)注的話題也變得越來越深刻和抽象。

就像她在瓦爾特死后與智者韋丁頓關(guān)于死亡,關(guān)于靈魂,關(guān)于永恒,以及“道”的探討,我很難想象這個人就是當(dāng)初只在乎自己如何能夠成為交際舞會中的女王以及如何能夠贏得耀眼男人的愛慕的輕佻女人,她真的蛻變了,不再像浮萍一樣漂浮,開始真正深入內(nèi)心,不斷向下扎根,長出一種靜默卻又深邃的內(nèi)在生命力。

凱蒂在修道院里的修女身上感受到精神洗禮。修女們有的投入工作信仰堅定,有的熱情快樂不懼死亡,有的出生高貴卻舍身救世。她都偉大而純潔,神秘而不容褻瀆。她感受到修女們的熱誠以及她們對永恒的追求,對世間的仁愛,內(nèi)心的強大足以將任何的苦難化解。

這樣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她,但也讓她困惑,如果她們放棄的一切并不能將她們引入永恒,而死亡才是萬物的歸宿,那她們是否被愚弄而白白做出了犧牲?

韋丁頓告訴她,“她們的理想是否是鏡花水月并不重要。因為她們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

唯有一件事能使我們不斷從這個世界的混沌無序中創(chuàng)造出來。就是美。美好事物中包涵:人們畫的畫,譜的曲,寫的書,以及他們的生活。但其中最為豐饒的美,其實恰恰是美好的生活本身,那是完美的藝術(shù)杰作。

毛姆借韋丁頓之口說出了對老子的“道”的理解,

道是一條世間萬物都行走于上的永恒的路。但它不是被萬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道本身也是萬物之一。道中充盈著萬物,同時又虛無一物。萬物由道而生,循著道成長,而后又回歸于道。……

不管它愿意與否,它賜予了萬物行事的法則,然后任由它們自長自成。征服自己的人是最強的人。

也因為這段特殊的經(jīng)歷,凱蒂完成了內(nèi)心的覺醒與成長,那就是如何找到那條自由與安寧之路,正如毛姆在寫到凱蒂的那段頓悟一樣——

自由!正是因為有了自由,盡管未來依然模糊不清,但卻像小河上的薄霧一樣,在晨光的輝耀下頓時顯得五彩斑斕。

自由!死亡的威脅煙消云散了,使她屈尊受納的愛情已經(jīng)隨風(fēng)而去了。所有的精神羈絆統(tǒng)統(tǒng)見鬼去了,留下的只有一個自由奔放的靈魂。有了自由,她也有了無畏的面對未來的勇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靈與肉的對抗,需要保持覺察與清醒

本來以為小說寫到這里結(jié)束,應(yīng)該堪稱完美,但毛姆就是毛姆,他繼續(xù)讓你體驗人性成長的曲折迂回,以及靈與肉的永恒對抗。

凱蒂回到香港后,是情人查理的妻子來迎接她,因為她深入疫區(qū)支持丈夫的事跡已經(jīng)為大家爭相傳頌,她被熱情地帶到了查理家里居住。而這個時候,查理的渣男本色又開始彰顯無遺,他厚顏無恥來期待和凱蒂再續(xù)前緣,遭到拒絕后,他的渣男語錄值得所有偏好情緒價值的女性擦亮眼睛,

“既然你活著回來,為什么我們不能做朋友,不能繼續(xù)擁抱親吻!

靈魂被洗滌過的凱蒂,肉體還是沒有跟上靈魂的步伐。不管她內(nèi)心對這個男人多么鄙視厭惡,但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受到了誘惑,她又一次被情欲打敗,和查理睡了。

但幸虧對自己欲望的覺察和驚醒還在,第二天,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逃離,逃離欲望之所,不去刻意考驗人性的弱點。她回到了自己英國的家。

這一段,我覺得毛姆寫得非常真實,成長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時刻要對自己的人性弱點保持覺察和警惕。正如梭羅所言,“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潛伏著野性,只要崇高的天性酣睡了,這種野性就會蘇醒?!?/strong>

回到家,她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病逝,而父親則要去赴任新職,她感受到父親其實對于母親的去世是一種解脫,而父親也家人也缺少真正的連接,渴望獨自赴任。這個時候,她勇敢表達了對父親的愛與感恩,也表達了對肚子里孩子的期待,

我希望肚子里是個女孩,我要把女兒養(yǎng)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和自立的人。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愛她,養(yǎng)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一輩子依附于他。

父親,我以前是個愚蠢,邪惡、可憎的人。但我無能為力。我已經(jīng)得到了嚴(yán)厲的懲罰。我一定不會讓我的女兒重蹈覆轍。我希望她是個無畏坦蕩、自立自強的人。我希望她不像我,不依賴別人,能夠找個好一份好的活計養(yǎng)活自己,過上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我想這才是毛姆最后想傳遞給所有女性朋友們的心聲。不是口號式的表白,而是在歷經(jīng)生活的滄桑后,愿意回到生命的本質(zhì)問題,做一個自強不息,自尊自愛之人,但這樣的自強不息不是遠(yuǎn)離人間煙火和情義,而是歷經(jīng)絢爛后的平淡與簡單,是看透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的智慧與安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