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15個趨勢
1、全球亂象頻發(fā),有三個根本性原因:基礎科技沒有突破,全球經濟增長整體放慢,陷入存量搏殺;全球化帶來分配不公,各國的宏觀增長代替不了個體的失意感;美國從全球事務中后退,其他國家暫時無力接班。
2、美國對世界事務的干預在減少,多極化時代正在來臨,跟之前的有序但不公平相比,這是一個更公平也更無序的世界。各行其是,有罪不罰會是一個重要特征,也就是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的“多元的煉獄”。這對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和全球化的中國來說,不見得是好事情。
3、仇恨和分裂加劇,動口不動手的底線規(guī)則被不斷突破,表現(xiàn)為國際地緣沖突的增加,多國內政的混亂,以及人與人之間、性別之間、貧富之間對立隔閡的擴大。
4、2025對中美俄三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特朗普帶給美國的更多是震蕩分裂還是破殼重生?中國的崛起之路能否延續(xù)?深陷俄烏戰(zhàn)爭泥潭的俄羅斯能否解套?
5、2023年中國有5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30%,有16.5%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50%,有9.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80%,世界工廠地位依然穩(wěn)固;與此同時,外資撤離的速度在加快,全球范圍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的趨勢在加快。貝恩資本對全球166位企業(yè)首席執(zhí)行官和首席運營官的調查顯示,2023年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的公司占比69%,比2022年的55%高出14個百分點。
6、特朗普上臺后,新一輪貿易戰(zhàn)箭在弦上,2023年,中國對美有2800億順差,全球最大。歐盟是2000億,第三大是墨西哥的1550億,這三個國家地區(qū)很大可能成為美國新一輪關稅戰(zhàn)的對象,或者得付出其他代價來加以規(guī)避。
7、從2024年以來,不僅發(fā)達國家在對中國商品大幅加關稅,巴西、土耳其、智利、俄羅斯等發(fā)展中國家也開始這么做。未來,中國對外大量輸出廉價商品會越來越難,面臨越來越多的抵制。
8、中國的國際形象在惡化,這是事實,原因是多方面的。比亞迪巴西事件可以提供一個解讀的視角,那就是企業(yè)和個人把在國內形成的行為方式帶到國外,引發(fā)了反彈和側目,而且自己完全意識不到這里邊有問題。所以,國際形象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要從國內治理著手。
9、未來,全球高質量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越來越深入到內部治理層面,不僅看一個產品是否便宜性價比高,更要看是怎么做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善待員工和利益相關者,是否保護了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性別平等?換句話說,要和別人做買賣,就要允許別人干涉你的內部事務,對你提出各種要求。典型的例子就是CPTPP。
10、發(fā)達國家有閉關鎖國的趨勢,未來去這些地方留學移民會越來越難。中國的高凈值人士在加快外流,主要目的地是美國、加拿大和新加坡。
11、很多人把中國當下的情況和日本失去的30年做對比,這里面的區(qū)別在于:日本經濟下行時,人均GDP已經超過了3萬美元,是當之無愧的發(fā)達國家;“國民收入倍增”造就“一億中流”,貧富差距小,有比較豐厚的社會資本。這兩個條件中國都不具備。另外,日本在國內市場停滯之后大量投資海外,此時蘇聯(lián)解體開啟了超級全球化,日本恰逢其時,對外投資沒有遇到太大阻力;而如今是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時代,中國企業(yè)出海會困難很多。
12、未來經濟會維持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tài),10年內能否跨入發(fā)達國家行列前景不明朗。這會影響到就業(yè)和產業(yè)升級?!?5歲現(xiàn)象”、就業(yè)“零工化”等趨勢會愈演愈烈。
13、消費領域(從醫(yī)療到服裝到思想)會出現(xiàn)K型分化,一部分向上一部分向下:在大部分領域,商品供應不成問題,但會“拼多多化”,低價低質;而高質量的放心商品和服務,需要花更多的錢,到另外的賽道去尋找。
14、中國模式也是東亞模式的一部分,而東亞模式是一種趕超模式,為了實現(xiàn)宏偉目標,更多將人看作是生產要素和客體,而不是發(fā)展的目的。如今,東亞三國都面臨經濟增速下滑、出生率快速下降等問題,這些問題其實是內生于東亞模式的邏輯當中的,是人們對疲憊不堪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軟抵抗。
15、當務之急是信心的恢復,這里面至關重要的是方向和思路:我們跟世界到底是什么關系?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向前后哪一個30年靠攏?自主研發(fā)內循環(huán)和對外開放全球化之間是什么關系?
以上內容,在世界靈敏度跨年演講中有詳細闡述,請掃描二維碼獲?。?/p>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