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尊稱成吉思汗。從此開始,向外大舉擴張,占領(lǐng)了亞歐大陸廣大地區(qū)。蒙古族散布各地,成吉思汗及其后世子孫們,總共建立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政權(quán)。
按照蒙古的神話傳說,蒙古的始祖阿蘭受金黃色的神光照射從而生下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純正的蒙古血統(tǒng)的蒙古人稱為黃金家族,這是最早的黃金家族概念。

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后,蒙古族的概念形成,黃金家族就成了成吉思汗及他的四個兒子和五個兄弟的專有稱謂。到了蒙哥大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時,黃金家族只指成吉思汗第四個兒子托雷一系。
我大致按照黃金家族的脈絡(luò)梳理一下。
1.蒙古帝國----元帝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經(jīng)歷了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蒙哥幾位大汗,期間蒙古除了向南攻滅金、西夏及征服朝鮮,還發(fā)動了三次西征。大汗位也由窩闊臺一系轉(zhuǎn)移到托雷一系。
蒙哥大汗在攻打南宋重慶附近的釣魚臺被打死后,其二弟忽必烈與其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展開了爭奪大汗位的戰(zhàn)爭。
其時,阿里不哥獲得了大多數(shù)蒙古貴族的支持,而忽必烈除得到了正在第三次西征的三弟旭烈兀的支持外,還有在蒙古東部的成吉思汗的幾位兄弟的支持。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依靠北方漢人的支持,依靠富庶的漢地提供的經(jīng)濟支持,最終打敗了自己的小弟弟,奪得了大汗位。但是,此次汗位的爭奪造成了蒙古各部的分裂。
這時候,蒙古帝國各部雖然還奉元為正朔,接受元的冊封,自認為是元帝國的屬國,但是,已經(jīng)開始離心離德,且由于地域?qū)嵲谔^廣大,元帝國已經(jīng)不能對其他汗國實行有效控制,僅僅維持名義上的宗主國地位。
明朝建立后,元順帝逃入漠北,經(jīng)明朝多次打擊,實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1388年去國號元,改稱蒙古,韃靼,明朝稱其為北元。1635年,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極打敗,逃至青海死去,標志著大蒙古帝國的終結(jié)。

1.1瓦剌
北元(韃靼)受明的連續(xù)打擊,日益衰落,西部的瓦剌部落聯(lián)盟在也先大汗的帶領(lǐng)下趁機崛起,建立了瓦剌帝國(建號添元,意思是繼承了元),也稱衛(wèi)拉特蒙古,曾經(jīng)制造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抓了明英宗,打到北京城下。之后分分合合,相互攻伐,1635年,固始汗歸順了滿清。
1.1 .1準噶爾汗國
在哈薩克草原東北部的衛(wèi)拉特蒙古的一個分支準噶爾部在17世紀崛起,并兩次擊退了俄羅斯帝國。葛爾丹大汗平息了內(nèi)部紛爭,統(tǒng)一諸部落。由于衛(wèi)拉特蒙古各部早已歸順了大清,所以歷史上把葛爾丹建立的準噶爾帝國稱為叛亂。
葛爾丹強大后東征西討,向東進攻漠北蒙古,打敗了喀爾喀蒙古人,覬覦蒙東,這就極大地威脅到了滿清。于是康熙三次御駕親征,打敗了葛爾丹。之后的雍正、乾隆朝一直對準噶爾用兵,最后準噶爾帝國滅亡,將其滅族,也有說法直到嘉慶朝還有小規(guī)模的平叛戰(zhàn)斗。留存后世的只剩下準格爾這個地名還有香妃這個凄美傳說。

維吾爾當(dāng)時只是個被準噶爾欺負的小部落,滿清攻打準噶爾,于是跟隨八旗滅了準噶爾,被恩準留在了天山南北。

蒙古三次西征大致方向
蒙古第一次西征后,成吉思汗將被征服的西遼封給了二兒子察合臺(察合臺汗國),花剌子模封給了三兒子窩闊臺(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時的第二次西征(長子西征),領(lǐng)軍的拔都(大兒子術(shù)赤一系)東歸時率領(lǐng)所部留在了伏爾加流域(金帳汗國)。
蒙哥時派其弟弟旭烈兀第三次西征,后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汗位,就留在了波斯和高加索地區(qū)(伊爾汗國)。由此構(gòu)成了蒙古四大汗國。

2、察合臺汗國(1227年-1369年)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所建。占有新疆、阿富汗北部及中亞廣大地區(qū)。蒙哥繼承蒙古大汗后,因察合臺系、窩闊臺系在諸王大會上反對蒙哥繼位,就轉(zhuǎn)而把河中地區(qū)(今烏茲別克)封給了支持自己的術(shù)赤系的金帳汗國,后察合臺的孫子阿魯忽又將河中地區(qū)奪回。
1314年,察合臺汗國把國都從阿力麻里遷到撒馬爾罕,西部注重發(fā)展農(nóng)業(yè)東部堅持游牧,開始逐步分裂為東西察合臺汗國。
2.1 西察合臺汗國
以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斯坦)為中心,統(tǒng)治河中地區(qū),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西南部。1369年被手下的將軍、駙馬帖木兒篡了權(quán)。河中地區(qū)農(nóng)業(yè)發(fā)達,這也可以解釋在中亞五國中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是最多的。
2.2 東察合臺汗國(1348年-1514年)
以阿力麻里(新疆伊犁霍城縣附近)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俄羅斯邊疆省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一帶。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
2.2.1 葉爾羌汗國(1514年-1680年)
首都葉爾羌(新疆莎車縣),1680年被噶爾丹打敗,并入準噶爾汗國。
3、窩闊臺汗國(1225--1310)
成吉思汗三子窩闊臺的封地,建都葉密立(新疆額敏縣),窩闊臺繼承蒙古大汗位后傳給他的兒子貴由。
1251年蒙哥繼位大汗后,因窩闊臺系諸后王屢屢為難,蒙哥采取了削藩,將窩闊臺汗國分割成多個小塊封給窩闊臺系的諸王以削弱其勢。其后該系各王又介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而且還站錯了隊,被忽必烈打敗。
1310年,元帝國和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將窩闊臺汗國分解瓜分。這是四大汗國中最先消亡的一個。
4、 金帳汗國--大帳汗國 (1243~1502)
成吉思汗長子術(shù)赤的次子拔都所建,四大汗國中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于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

拔都之弟別兒哥在位時(1257-1266),因同伊利汗國爭奪高加索地區(qū),無力東顧,于是河中地區(qū)被察合臺之孫阿魯忽占領(lǐng)。
在汗國內(nèi),由于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因此汗國的中央權(quán)力日漸下降。14世紀后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zhàn)爭,內(nèi)部又互相爭斗,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
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開始分裂成希瓦汗國、保加爾、喀山汗國、諾蓋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木汗國、大帳汗國等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蘇聯(lián)分家俄羅斯繼承了蘇聯(lián)的中央部分),名義上大帳汗繼承了金帳汗國正統(tǒng)汗位,實際地位上等同于其他汗國。

其后,作為大帳汗國附庸國的羅斯各公國,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步壯大起來成為俄羅斯,于1480年從大帳汗國中獨立出來。而蒙古各汗國兄弟之間仍然爭斗不止,到1502年已經(jīng)衰弱不堪的大帳汗國被克里米亞汗國、俄羅斯、奧斯曼帝國聯(lián)軍所滅。而莫斯科公國在與周邊國家的征戰(zhàn)中,此消彼長,逐步兼并一步步坐大。
4.1 白帳汗國(1225--1456)
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后裔據(jù)有今西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1400年脫脫迷失借帖木兒的力量接任金帳大汗,此后金帳汗位從拔都系轉(zhuǎn)為白帳系斡兒答系。曾經(jīng)在1399年打敗立陶宛進軍俄羅斯,摧毀了許多城鎮(zhèn)可惜沒能再次占領(lǐng)莫斯科。后內(nèi)訌加劇,分裂出諾蓋汗國和烏茲別克(月即別)汗國等
4.1.1 哈薩克汗國(1456-1847)
1456年,白帳汗國最后一個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阿布賽義德)一起,率領(lǐng)部分游牧部落向東遷徙,進入巴爾喀什湖以南東察合臺汗國境內(nèi),在楚河、塔拉斯河廣闊的土地上逐步形成了哈薩克民族。
經(jīng)多年征戰(zhàn),占據(jù)了廣袤的領(lǐng)土。他們所居之地叫做欽察草原,分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里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
1718年頭克汗逝世后,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各玉茲的小汗不服從大可汗的管轄,各自為政。在滿清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后,解除了哈薩克來自準噶爾的威脅,哈薩克大中小三個玉茲紛紛表示歸順清朝。由于清末國勢衰落,俄羅斯開始了對哈薩克的征服之路。1847年最后一位哈薩克汗被叛徒出賣而犧牲,哈薩克汗國覆滅。

4.2 青帳汗國(1242前后--1400)
也稱藍帳汗國,拔都建立金帳汗國時,東面是他的哥哥的白帳汗國,西面是他的弟弟昔班的青帳汗國。
昔班在西征時與蒙哥一樣出名,所向披靡,征服了匈牙利,因功獲封南烏拉爾地區(qū)。青帳汗國自烏拉爾河起,綿延至多瑙河口和喀爾巴阡山,俄羅斯諸公國都得向其上貢。
青帳汗國從立國到滅亡都堪稱強悍,四處征戰(zhàn),將戰(zhàn)火蔓延到波蘭、保加利亞、伊朗。后內(nèi)部分裂相互攻伐,1400年白帳可汗脫脫迷失接任金帳汗國大汗,青帳汗國于是與白帳汗國一起合并到金帳汗國之后直到金帳汗國滅亡再沒分開。
5、 伊爾汗國(1253年-1388年)
又稱伊利汗國,蒙哥繼位蒙古大汗后,將最強大的一支部隊交給忽必烈率領(lǐng)進攻南宋,第二強大的一支隊伍交給了另一個弟弟旭烈兀率領(lǐng)開始了蒙古第三次西征。
十五萬蒙古騎兵及二萬漢人軍隊及其他被征服的部落組成二十萬大軍向著波斯進軍。一路攻城掠地摧毀城鎮(zhèn),攻陷巴格達,將最后一任阿拉伯帝國哈里發(fā)用毯子裹著,然后騎兵通過踏死在馬蹄下。
阿拉伯帝國的***幾乎被摧毀殆盡,剩余的逃到了敘利亞和埃及。之后,旭烈兀攻占大馬士革,在耶路撒冷的歐洲十字軍表示屈服。正當(dāng)準備攻入埃及時,傳來了蒙哥的死訊。于是旭烈兀帶領(lǐng)大軍東返去支持自己的哥哥忽必烈爭奪汗位,僅僅留三萬人據(jù)守敘利亞。
留下的這三個萬人隊太沒把馬木留克王朝放在眼里,獨自向四十萬馬木留克騎兵發(fā)起了攻擊。戰(zhàn)役本有希望獲勝,然而馬木留克蘇丹在四十萬大軍在即將崩潰時親自上陣,一時間穩(wěn)住了陣腳,就此圍將上來打敗了戰(zhàn)無不勝的蒙古騎兵。
拿破侖在遠征埃及時曾有過一段對馬木留克騎兵的評價:“兩個馬木留克騎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騎兵,一百個法國騎兵能抗衡一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三百個法國騎兵大都能戰(zhàn)勝三百個馬木留克騎兵,一千個法國騎兵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騎兵?!笨梢姰?dāng)時蒙古騎兵之強悍。
忽必烈奪得汗位后,將旭烈兀西征所征服的地域封給了自己的三弟旭烈兀。伊爾汗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直接統(tǒng)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
旭烈兀后來本想再次襲擊大馬士革遠征埃及,由于金帳汗國拔都的繼任者別兒哥汗信奉了***,開始支持埃及,同時雙方又為爭奪高加索地區(qū)大打出手,因而未能再向馬木留克發(fā)動進攻。
旭烈兀與忽必烈兩人是親兄弟,因此伊爾汗國與元帝國的關(guān)系最為親近。馬可波羅得以回到意大利,是因為他獲得了護送元朝的公主去伊利汗國完婚的使命。
1304年合贊汗死后,汗國陷于混亂,各地總督分別擁立了八個伊爾汗,相互混戰(zhàn),加上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的進攻,國勢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分別攻滅。
6、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0年)
事實上這個已經(jīng)不是黃金家族建立的帝國。帖木兒帝國開國大帝帖木兒出生于西察合臺汗國撒馬爾罕以南的渴石城附近的蒙古巴爾拉斯部區(qū),原為西察合臺汗國的一位駙馬。
1369年帖木兒害死了大舅子篡位自稱可汗。1380年開始,帖木兒帝國先后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1388年利用內(nèi)亂吞并了伊爾汗國;1389—1395年,多次進攻金帳汗國,毀其首都薩萊及伯克爾等城市,統(tǒng)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1398年攻占印度德里蘇丹國,屠殺十幾萬戰(zhàn)俘;1400年帖木兒打敗埃及馬木留克蘇丹,占領(lǐng)敘利亞;1402年安卡拉戰(zhàn)役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其他歐洲雇傭軍,生擒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然而帖木兒為了完成他心中的終極目標,卻放棄了徹底毀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將土耳其分別封給了蘇丹的四個兒子班師回國。
帖木兒帝國大致為西察合臺+伊爾汗國+敘利亞+阿富汗+北印度,首都為撒馬爾罕,以今天的烏茲別克為中心開創(chuàng)了一個大帝國。金帳汗國分裂后各汗國先后成為帖木兒帝國的藩屬。

此時在中國的西北邊,出現(xiàn)了以東察合臺汗國和帖木兒汗國為主的兩個權(quán)力中心。
1368年明朝建立,大軍驅(qū)逐蒙古人于塞外,面對強大的明軍,羽翼未豐的帖木兒不得不多次遣使納貢稱臣。帖木兒的夢想就是解除這個屈辱的藩屬關(guān)系。
永樂二年(1404年)帖木兒起兵八十萬,雄心勃勃的要打敗明朝,恢復(fù)蒙古大帝國。這個時候的明朝也正是最強盛時期。如果戰(zhàn)端一開,將又是一場震動世界的大戰(zhàn)。只是在東征的半道帖木兒病死,大軍撤回。之后發(fā)生內(nèi)亂,到永樂五年與明朝恢復(fù)名義上的朝貢關(guān)系。
由于在蒙古有非黃金家族的人不能當(dāng)大汗的傳統(tǒng),作為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如果他能打敗明朝復(fù)興蒙古,那么他的合法性就能獲得蒙古各部落的認可。
有研究認為,帖木兒連他身邊的東察合臺汗國都不能消滅,打著東征明朝的幌子其實是為了對付逃到大漠的北元。如果能滅了已經(jīng)被明朝打垮的北元殘部,就能獲得蒙古本部各部落的臣服,他就不再是埃米爾了而能當(dāng)上真正的大汗。而且他要與明朝交手的話,首先需要越過瓦剌部(西蒙古),而這時候的瓦剌正與明朝交好受封為王,如果那樣的話,他就類似于葛爾丹,受其軍事威脅瓦剌定會加強與明帝國的聯(lián)系,永樂皇帝也許會跟康熙一樣來兩次御駕親征。
帖木兒死后,他的后裔們?yōu)闋帄Z權(quán)力大打出手,帝國分裂。1500年,術(shù)赤(成吉思汗的長子)的后裔昔班尼汗率領(lǐng)烏茲別克族游牧部落攻占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建立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帖木兒帝國滅亡。1501年,烏茲別克汗國滅河中帖木兒王朝;1507年5月,滅呼羅珊帖木兒王朝。河中地區(qū)形成由烏茲別克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6.1 莫臥兒帝國(1526~1858年)
1526年,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在復(fù)辟無望的情況下入侵印度,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標志著莫臥兒王朝統(tǒng)治印度的開始。他打不過強悍的蒙古同胞但是攻擊印度次大陸還是很輕松的。之后,經(jīng)過1527年的坎努戰(zhàn)役和 1529年的戈格拉戰(zhàn)役,統(tǒng)一了北印度。

1858年莫臥兒帝國淪為英國殖民地。
總體來說,蒙古族建立的比較大的政權(quán)有三十多個,大致為:
大蒙古國,蒙古帝國,元帝國及北元,瓦剌,準噶爾汗國;四大汗國;東西察合臺汗國及葉爾羌汗國;金帳汗國分裂后的九個小汗國,哈薩克汗國和烏茲別克汗國;伊爾汗國分裂后的八個朝廷;非黃金家族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及莫臥兒帝國。
在冷兵器時代,蒙古騎兵是地球上最強武裝的代名詞。自從火繩槍、機槍出現(xiàn)了后,昔日縱橫馳騁的蒙古騎兵開始能歌善舞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