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6年,齊國,公孫無知聯(lián)合大臣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國君。
齊國一下子亂了,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各自逃命。
不到半年,公孫無知也被殺了,齊國無君。
得到消息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盡快回國,以奪取國君的寶座。
公子小白先出發(fā)。

公子糾的師父管仲得到消息,立刻迅速帶人埋伏在小白回國途中。
眼見小白一行人到來,管仲拉弓射箭,朝著小白射了過去。
小白應聲倒地,管仲以為他死了,也沒去查看,就高高興興跑回去報信了。
誰知,管仲只射中了小白衣服的帶鉤,小白并沒有死,只是覺得危險,急中生智躺地上裝死。
待管仲走后,小白和師父鮑叔牙快馬加鞭,飛速朝齊都臨淄奔去。
而公子糾卻以為小白死了,放慢了速度,直到進了齊國地界,糾才聽說小白即位了!

搶先一步的小白,順利當上了齊桓公。
不料,鮑叔牙卻連連推辭:“我只是個平庸的凡人,我這點本事,恐怕不能使齊國富強,更不能幫您成就霸業(yè)。我推薦一個人,管仲,他才是真正可以輔佐您的人?!?/p>
齊桓公驚奇地問道:“管仲不是我的仇人嗎?您忘了,他還用箭射我來?”
鮑叔牙卻說:“管仲才能出眾,英明蓋世,知識淵博,武藝高強,我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很了解他?!?/p>
“當時,管仲是糾的師父,自然要為糾著想?,F(xiàn)在您重用他,他也照樣會為您效勞?!?/p>
齊桓公一聽,是這么個理兒,瞬間怒意全消,琢磨著怎么把管仲帶到齊國。
此時,魯國因為外甥糾沒當上國君,派兵攻打齊國,卻打敗了,戰(zhàn)火燒到了魯國境內。
魯國國君很著急,忙派人求和。
而公子小白提出的條件就是殺死公子糾,把管仲押解到齊國。
魯國國君以為押解管仲是為了報一箭之仇,就沒多想,把管仲裝進了木籠囚車就送了過來。
意想不到的是,坐著囚車回國的管仲,卻使得齊桓公親自出城十里來迎接。
齊桓公對管仲尊重有加,二人促膝長談三天三夜。
齊桓公被管仲卓越的學識折服,拜他為相,并尊稱他為“仲父”,一箭之仇的事,早就拋諸腦后了。
而管仲也不負眾望,大力整頓內政,發(fā)展農業(yè),很快,齊國便富裕了起來。
齊桓公順利登上“春秋五霸”之首位。
他高興地說:“吾得管仲,猶飛鴻之有羽翼也?!?/p>
想當初,管仲之所以射殺小白,完全是站在自己主子的利益考慮。
各為其主而已,并不是說有解不開的世仇。
由此可見,想成大事,就應該胸懷寬廣,不記私仇。
若有可能,還要力爭把舊日的仇人變成朋友,變成助力。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個人的胸懷代表了一個人的氣質,如果你能擁抱你的敵人,能與敵人談笑風生,說明你的胸懷,已經能容納天下所不能容。
容天下事,天下物。
才能出入無礙,進退自如。
這是成就事業(yè)的本錢與基本能力。
點個贊吧,愿你我都能胸襟寬廣,有容人之量,一路向前。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