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外國人最愛來哪座中國城市,桂林肯定榜上有名。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殊不知在桂林內(nèi)部,也有一處不輸陽朔的小眾秘境。這里隱藏著大自然的脈絡(luò),和人類精耕細(xì)作的寶藏。
10月中旬,我們驅(qū)車來到了距離桂林80多公里的小鎮(zhèn)——龍勝各族自治縣。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站在山頂就能俯瞰的小縣城,龍蟠虎踞著數(shù)萬塊梯田,是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地,世界梯田原鄉(xiāng)。
01桂林甲天下景點,是龍勝梯田
落地廣西,我們就馬不停蹄趕往心心念念的龍脊梯田,只是去往梯田的這段路程,實在是 太 不 方 便 了!不僅公共交通很不方便,自駕的盤山公路也并不好走正如它的名字“龍脊”,我們好像蜿蜒行駛在龍的脊背上。
龍脊梯田,如同龍的脊背一般,蜿蜒有力
道路狹窄急轉(zhuǎn)彎又多,一邊是崖壁,一邊是河流,晚上天黑后有些山路甚至都沒有路燈,特別提醒新手司機一定謹(jǐn)慎前往。因為到得太晚,我們就早早在民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我們被民宿外面的梯田景色所震撼。從山腳蜿蜒至山頂?shù)拿袼?,與梯田比鄰而居,真正實現(xiàn)與景點零距離。在這里,兩眼一睜就是看日出,兩腳一邁就是稻谷香。
日出之時,金光籠罩整個山谷,梯田就是那最優(yōu)美的輪廓曲線。目光所及之處,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從海拔200米到1450米,皆是連綴成片的梯田,最大坡度可達50度,最多層級有1100多級。
在梯田邊的民宿里,睜開眼就是日出
對那些遠(yuǎn)道而來的游客,龍勝是真的夠?qū)櫋?/p>
金秋豐收的時節(jié),是龍脊梯田最美的時候,已經(jīng)成熟飽滿的稻谷隨風(fēng)擺動,等待收割。為了不讓大家“錯過等一年”,當(dāng)?shù)剡€特意制定了統(tǒng)一收割時間,硬是將漫山金黃拖延到了最后一刻。
梯田邊上,也有專為旅拍游客提供服裝的店鋪
而且當(dāng)?shù)厣儆鞋F(xiàn)代化機械,一年兩度的耕種,靠的仍是手工勞作。豐收時節(jié),幾乎要全村出動,彎下腰,人就埋入了起伏的稻穗,割下的草垛又壘起了一個個小山包。它不僅是打卡點,更是莊稼人“粒粒皆辛苦”的期待。
金黃的水稻正在等待收割,先民們改造自然的智慧令人驚嘆
果然沒有中國人種不了的地,如果有,那就因地制宜。
這片從地形地貌上來說不宜耕種的土地,愣是被老祖宗“精雕細(xì)琢”,從山脊上砍削出數(shù)萬塊狹窄平田,開墾成一件與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完美融合的藝術(shù)品,養(yǎng)活了世世代代的龍勝人。他們今天依然以自己的雙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
02天下第一長發(fā)村,在龍勝古寨
欣賞著層層疊疊的梯田美景,我們一路下山,碰到不少當(dāng)?shù)卮迕?,其中不少人都身著各式民族服飾?/p>
這里有很多長發(fā)姑娘,身穿蠟染棉布拼接的百褶裙,遠(yuǎn)望如桃花般鮮艷的大紅色。她們,是來自以顏色命名的紅瑤族。
開墾龍脊梯田的,正是壯族和瑤族的先民。時至今日,他們的后輩仍在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生活。
修筑在梯田之上的古壯寨,適合在這里來一場country walk
如果你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觀、拍照打卡,不妨跟我們一起,在半山腰的龍脊古壯寨,進行一場country walk。
它是當(dāng)?shù)孛褡逶鷳B(tài)的代表,腳下的石板路、石板橋,皆是當(dāng)年由村寨的能工巧匠到大山里尋來,再由村民前往開采,最終合并而成的,因此經(jīng)年長存。當(dāng)我們行走其上時,似乎千百年前的山風(fēng)還在耳邊回響。
這個千余人的壯寨,守護著原始的建筑格調(diào)。其中幾處百年老屋,至今保存完好。
青石板路,飄蕩著悠長的歲月回音
這些老屋是典型的干欄式吊腳樓,采用傳統(tǒng)木質(zhì)榫卯結(jié)構(gòu)。推開窗,仿佛還能看到壯族姑娘在樓上梳洗妝發(fā)。而現(xiàn)在,我們站在窗前,在古寨悠長的山風(fēng)里留下片刻身影。
旅程第三天,我們來到山下的黃洛瑤寨,當(dāng)?shù)匾晃患t瑤族的阿嫲,向我們展示了衣服上的“老虎爪”。相傳過去山上有老虎出沒,咬人時把爪印留在了衣服上,人們?yōu)榱俗尷匣⑼俗?,就在背后繡上相同的圖案
“以前的老虎咬過去,它的爪子印在這里?,F(xiàn)在我們繼承它,繡在這里,背上。”
紅瑤族阿嫲向我們展示精美的手工刺繡
這些古老的生活習(xí)俗,紅瑤族保留了很多。比如紅瑤女性從18歲開始就不再剪發(fā),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fā),成為了她們的標(biāo)志,黃洛瑤寨也因此得名“長發(fā)村”。
從山頂向下俯瞰,黃洛瑤寨在河谷中若隱若現(xiàn)
我們看著那一頭散開的秀發(fā),是打工人不敢奢望的長度與發(fā)量,不去拍洗發(fā)水廣告簡直可惜。如果古希臘有掌管頭發(fā)的神,那一定是紅瑤女的模樣。
長發(fā)村的姑娘們,世世代代在這潺潺流水中清洗頭發(fā)
其實,她們的養(yǎng)發(fā)秘訣無他,就是對長發(fā)的信仰。生活中脫落的發(fā)絲,都會被一根根收集起來,再一起盤進長發(fā)當(dāng)中。這些令人驚嘆的“壯舉”,不過是來自每一天的日常。
03龍勝縣城文學(xué),以不變應(yīng)萬變
離開黃洛瑤寨后,我們驅(qū)車返回龍勝縣城,一路沿著山谷,路上車輛并不算多。
這個坐落在山縫縫里的迷你小城,依山而起,傍水而居。秀美的風(fēng)光、低廉的物價、閑適的節(jié)奏,讓我們覺得好像來到了避世桃源,這里的一切都是淡淡的、慢慢的。
山水之間的龍勝小城,宛如一幅水墨畫
風(fēng)雨橋,是不變的木質(zhì)黑瓦;菜市場售賣的,是不變的本地新鮮山貨;信步閑談的行人,流淌著不變的超絕松弛感。我想也許龍勝的縣城文學(xué),就來自這日復(fù)一日的“不變”。
松弛的龍勝人,一天要從熱騰騰的米粉開始。因為我們到得太晚,錯過了最正宗的桂林米粉,只好以寬粉代替。鋪上鹵肉、澆上鹵汁,再按照個人喜好放入各式佐料,無論干拌還是加入骨湯,一口下去,味蕾瞬間被濃郁的廣西味“攻陷”。而且僅需5元一碗,包吃過癮,每一顆被“滬幣”“京幣”傷害過的心,都能在縣城得到撫慰。
我們的味蕾,被桂林米粉的“廣西味”所攻陷
就連龍勝商販,似乎也有著超前的精神狀態(tài),哦不,經(jīng)營狀態(tài)。當(dāng)我們來到縣城的靈魂——風(fēng)雨橋下的菜市場,發(fā)現(xiàn)這里鮮少聽到吆喝叫賣,剛從山里摘的、江里撈的蔬果魚鮮,就這么水靈靈地擺了一排。
建在風(fēng)雨橋下的菜市,感受一場人間煙火
碰到來買菜的本地人,有的還身著民族服裝,好像要去參加盛會。他們不慌不忙,和老板說說笑笑,碰到熟識的街坊鄰居,索性就坐在江邊的石墩上,一碗油茶一包煙,曬曬太陽聊半天。
到了夜晚,江邊的空地不僅有燒烤攤,自然少不了跳廣場舞的阿姨阿嫲。兩岸華燈初上,高低錯落的民居排成一列,讓人恍惚這是洪崖洞、千與千尋,還是誤入了阿嫲們的舞蹈世界。但誰說這樣的日子。不是賽過神仙?
熱鬧的廣場舞,點亮了龍勝的夜生活
很少有一個地方能像龍勝,兼具世界級的大氣美景與最質(zhì)樸的縣城日常。錯落的梯田、古老的村寨,喚醒了我們血液里對土地和村落的依戀。而平靜流淌的江水,也一如這里的生活,它一點都不city,但總讓人感到安心。
薄霧籠罩著,日出時分的龍勝縣城
這就是龍勝,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它值得有一席之地。
策劃 | 小豆
配音 | 逸軒
分鏡 | 逸軒
設(shè)計 | 卜卜脆
剪輯 | 牛菁誠 康善媛 逸軒
調(diào)色 | 逸軒
攝影 | 逸軒 源深
作者:拖延癥大爆發(fā)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