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天空飄著鵝毛大雪。我娘總愛跟我提起那年的事,說是老天爺特意安排的相遇。
天剛擦黑,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動了屋里正在納鞋底的娘。門外站著一個年輕后生,肩上扛著半袋粉條,渾身上下都落滿了雪。
"大嬸,外面雪太大了,能不能讓我在您家歇歇腳?"年輕人搓著通紅的手說道。
娘打量了幾眼這個陌生人。他穿著國營糧站的藍色工作服,凍得直跺腳,但還是禮貌地站在門檻外。
"快進來烤火。"娘招呼著他進屋。"這大雪天的,你一個人走村串戶送陳志強,就是這個賣粉條的年輕人。他二十八歲,在縣里糧站做采購員,負責(zé)收購各村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順便批發(fā)一些緊俏貨物到各個生產(chǎn)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志強啊,吃了飯再走。"娘一邊往鍋里添柴,一邊說。"我這就蒸幾個白面饅頭,再炒個土豆絲。"
我那時剛從衛(wèi)校畢業(yè),在村醫(yī)務(wù)室當(dāng)護士。吃完飯回家的路上,正巧遇見了這一幕。
2.
娘熱情地招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愣了一下,隨即想起去年那個下雪天。"原來是陳同志,您這是來收糧的?"
"嗯,今年糧站要在李家溝建個收購點,我來看看地方。"他從車后座拿出一個紙包。"這是縣城新開的國營食品店的餅干,給大嬸帶的。"
6.
從那以后,陳志強隔三差五就來村里。有時是收糧,有時是送貨,每次都會在醫(yī)務(wù)室門口停一停。
"
陳志強沒跟表哥爭辯。他默默地干著自己的活,幫醫(yī)務(wù)室修水管、釘桌椅,給老人們搬糧食。
10.
春去秋來,村里人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城里來的年輕人,比誰都懂得珍惜鄉(xiāng)親們的情誼。
有一次,張大娘的孫子突然高燒,陳志強二話不說,推著他破舊的自行車,在半夜里把我送到十里外的醫(yī)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一路上,他卯足了勁蹬車,生怕耽誤了看病的時間。我坐在后座,看著他被汗水浸濕的后背,心里暖暖的。
11.
"表哥,你知道志強為什么非要調(diào)到咱們村嗎?"一天,我終于忍不住問文強。
"還不是為了你?"文強撇撇嘴。
"他說這村子里有最樸實的鄉(xiāng)親,有最珍貴的情分。"我低聲說。"去年冬天,要不是我娘留他吃那頓飯,他可能就在雪地里凍壞了。"
12.
一年多來,陳志強沒有一次空手來村里。夏天帶西瓜,秋天送柿子,即便是普通的餅干,他也要給孩子們分著吃。
"你說他是不是傻?"我娘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說。"城里的工作不要,非要來咱這山溝溝。"
13.
終于有一天,陳志強拿到了調(diào)令。他第一個就來找我爹。
"叔,我調(diào)令下來了,以后就在咱們村
人們常說,這世上的姻緣自有天定。若不是那場大雪,若不是娘的那碗面,我和陳志強的故事,或許就不會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