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臺回復(fù)書名一鍵免費閱讀 : 明朝那些事兒 | 我與地壇 | 滄浪之水 | 長安的荔枝 | 生死疲勞 | 三體全集 |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年適合展開對未來最狂野的想象。

所有未完成的事,還相信的夢想,讓自己感受到活著的瞬間...相信自己,再一次。

在波伏瓦的紀錄片里截取的這句話,作為新年祝福再合適不過了,把它送給大家:

——“我想要生命的一切。

“做女人能做的一切,還有男人能做的一切?!?/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呼朋喚友,也靜享孤獨,大量工作,寫些好書,也環(huán)游世界,自得其樂。也慷慨助人。”

“我想要的這一切都不簡單吶。”

在年復(fù)一年的許愿、希望落空、再許愿、又沒什么起色的時候,能夠坦誠地告訴自己,這一切都不簡單,所以別著急也別自責(zé),也算是莫大的安慰了。但是,哪怕知道不簡單,還是會繼續(xù)去許愿,去相信,去做。因為——就像波伏瓦說的:“如果我不能實現(xiàn)這一切的話,那我就會變成一個瘋婆子了?!?/strong>

是這樣挖掘自己意愿、并按自己意愿成長的2025年。愿你也愿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波伏瓦是先鋒的,更是當下的。她如何成為波伏瓦,如何找到的內(nèi)核,又如何看待與世界的關(guān)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她的自傳《清算已畢》里找到答案。

2025,讀波伏瓦正合時宜,希望她的人生能給你的生活注入一些能量。

01

了解波伏瓦的最好方式,讀她的自傳

自傳是波伏瓦寫作版圖中相當重要的一塊,身為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的她將哲學(xué)思想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來實踐,反過來又會將自己的生活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去描述、分析和反思。而她的種種經(jīng)歷也確實非同一般,不但在自身的時代引發(fā)巨大爭議,至今依然被大眾所好奇。

只不過好奇常常止步于獵奇,大多數(shù)眼球不是被她和薩特的契約伴侶模式,就是被她和眾多情人復(fù)雜糾纏的關(guān)系所吸引,無從看見波伏瓦之所以引領(lǐng)一代代女性覺醒的內(nèi)核根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停留在外部事實層面的記錄遠不能揭示一個人的全貌,只有深入精神世界,以誠實的自省和無所求的坦然,讓靈魂開口說話,“我何以成為我”的內(nèi)核才展露出來。

波伏瓦共著有四卷回憶錄。分別是《一個規(guī)矩女孩的回憶》(也譯為《端方淑女》)、《歲月的力量》、《事物的力量》和《清算已畢》。

《清算已畢》作為回憶錄終卷,波伏瓦的思想更加成熟,回顧也更加全面。

在這本書中,波伏瓦跳脫出以往寫作回憶錄時所遵循的線性順序。當時間帶著她不可避免地滑向自己的墳?zāi)?,她開始用寫作逃脫時間,在她看來,在過往的傳記中,

“我的人生被分割成碎片,變成一連串凝固的瞬間,但實際上,每個瞬間都包含著過往、當下和未來。三者密不可分……按照時間的線性順序?qū)懽鳎刮覠o法把這些不同時期的相互糾纏表達出來。我沒能在三重維度下記錄那些過去的時光,只能把它們毫無生氣地展示出來,把它們困在永恒的現(xiàn)在時中,顯得單調(diào)而扁平,與先前和后來的時光都互不相干?!?/p>

站在人生的盡頭回望過去,那些最重要的東西會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出來——友情、閱讀、思考、藝術(shù)、創(chuàng)作,身體力行地探索未知,堅持不懈地改變世界……

記憶打破了現(xiàn)實的邊界,穿梭于有形的歷史和無形的夢境之間,重新定義究竟是什么構(gòu)成了生活。而根據(jù)這些關(guān)鍵主題復(fù)現(xiàn)時光,正是波伏瓦在這回憶的終章里對一生所做的清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我的人生包含了她們的人生”

除了與薩特、加繆等以男性為主的巴黎文人圈的交往,波伏瓦在這本書中還寫到許多位對她來說非常重要的女性友人,她們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赫赫大名,卻以各自的才華、性格與人生軌跡啟發(fā)了波伏瓦的思考。

妹妹埃萊娜是波伏瓦人生中最早的朋友。

她出生于波伏瓦三歲那年,姐妹倆從小關(guān)系親密,青春期時也會通過寫信向彼此敞開心扉,吐露內(nèi)心的秘密和困擾。當波伏瓦出版新作《破碎的女人》時,埃萊娜還為其創(chuàng)作了精美的版畫。母親去世后,波伏瓦在《她彌留之際》的獻詞頁上寫下:“獻給我的妹妹”,以此來紀念姐妹倆共同陪伴于病床前,分擔(dān)彼此痛苦又相互支持的時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十歲那年在德西爾女子學(xué)校遇見的扎扎,更是給波伏瓦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六十多歲的波伏瓦在《清算已畢》中談起扎扎,依然會說她是個不同尋常的女孩——“我本來習(xí)慣用僵硬的驕傲來保護自己,對扎扎的崇拜拯救了我?!?/strong>

她的瀟灑活潑和批判精神將波伏瓦從乖孩子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學(xué)會了獨立和不敬。從扎扎那里,波伏瓦體會到“愛的歡樂、思想交流的樂趣和情投意合的愉悅”。扎扎的悲劇,也最終促成了波伏瓦對資產(chǎn)階級的唾棄和反叛,并讓她寫下《形影不離》來紀念這位天才女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同為女性作家的薇奧萊塔·勒杜克。波伏瓦見證了她從寂寂無名到大獲成功的變化,也從她身上獲得勇氣、堅韌的鼓舞;

交往時間最久的斯黛芬,波伏瓦描述——“很少有人能像她那樣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無懼衰老:她永遠對世界興趣盎然,永遠能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永遠有自己的目標,直到生命的盡頭?!?/p>

在波伏瓦筆下,我們看到女性之間美好的聯(lián)結(jié):理解、尊重、互相欣賞,從彼此命運中獲得啟示與力量。

03

不再自證

異常強大的精神內(nèi)核讓波伏瓦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堅定地實現(xiàn)著自我,她說:

“如果世界上發(fā)生的事撕扯折磨我,我會希望改變世界,而不是改變我在世界上的位置?!?/p>

如果你好奇是什么樣的作品與思想滋養(yǎng)了她的精神世界,這里有她自己給出的答案。巴黎長大的波伏瓦浸潤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閱讀、看電影、聽唱片、看畫展,一樣不落下。在本書中她細數(shù)給自己留下過深刻印象與影響的文藝作品,從中能挖掘出不少寶藏。

她是狂熱的讀者——“當我拉上房間的窗簾,躺在沙發(fā)上,周圍的一切都隱去了,我進入了忘我的境地,我的世界里唯一存在的,就是目光所至的那張白紙上的黑字?!?/p>

從她百讀不厭的盧梭《懺悔錄》到貝蒂·弗里丹《女性的奧秘》,波伏瓦的閱讀趣味橫跨數(shù)個領(lǐng)域:文學(xué)、歷史、民族學(xué)、傳記、女性主義等等。我們還能看到她對王爾德的銳評,對偵探小說的偏愛,不同作品在她的閱讀生涯里相互交織,構(gòu)成穿越時空的呼應(yīng)。

她是忠誠的影迷——“即便在最清閑的時候,我頭腦中總是盤算著一些計劃,心里縈繞著一些回憶,準備做一些事??梢坏┳哌M電影院,我就放下了一切。”

巴斯特·基頓和卓別林都是她的摯愛,在影片重映時她會專程到電影院和年輕人一起觀看;伯格曼和布努艾爾也得到了她的高度評價:“伯格曼對女性的關(guān)注讓我欣喜,女人對他來說不是物件,而是一些聰明敏感的人。他成功地表現(xiàn)了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友誼、默契和仇恨。在他看來,女人唯一的弱點,就是不由自主地要迎合男人,而男人天性卑鄙。”巨大的閱片量養(yǎng)成了她挑剔的口味,哲學(xué)背景給了她穿透性的視角,她的影評絕對值得一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欣賞之余,寫作才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在這本書中,她談到了自己多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緣起,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寫作都是她創(chuàng)造自己和改變世界的方式,對于外界的誤解和批評,她一一回擊。驅(qū)散故弄玄虛的迷霧,說出真相,是她在寫作時堅持的宗旨。

母親因病去世后,她在巨大的悲痛中寫下《她彌留之際》,有人抨擊她作秀,陪伴母親只是為了收集素材。但她在書里誠實地寫下:“在我人生的艱難時刻,在紙上寫一些句子,即便沒人會讀,這個舉動總能帶給我安慰,正如祈禱之于信徒?!?/p>

也就是在這樣一路的詆毀中,波伏瓦學(xué)會了不自證。

只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只在意自己真正關(guān)心的事情。波伏瓦認為,有兩個因素保障了她人生的一致性,一個是薩特在她生活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另一個是她始終忠實于最初的計劃——了解這個世界和寫作。

但她不止要從書本里了解世界。

04

永遠好奇

波伏瓦熱愛旅行,她說:“當我穿街走巷,混跡人群,一個城市和那里的居民就活了起來,這種圓滿是詞語所不能給我的。”

二十出頭在馬賽教書時,波伏瓦就時常獨自一人外出徒步。她會在地圖上標出5到6小時的步行路線,后來增加到9到10小時,有時一天甚至能走上40公里。后來她開始自駕上路,常常一個人從巴黎開到羅馬,在她看來這是一種令人沉醉的旅行方式,對此,書中也有一段令人十分向往的描述:

“開著車在路上時,我就在那里,而且感到是自己身體的移動帶來了眼前所見:由于運動,富含意義的空間徐徐展開,恰如其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此時,運動有著令人沉醉的意味。對過往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許最能給人帶來一種幻覺,讓他感到似乎回歸了自我。駕車行駛在大路上,我不斷地在回憶與發(fā)現(xiàn)之間切換,腦海里還留著回憶中最后的影像,心神已被好奇心驅(qū)使著去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我既回憶又期待,深深地沉浸在離我而去的過往和迎面而來的未來中?!?/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波伏瓦的足跡遍布歐亞大陸和美國,她回憶了自己對這個星球身體力行的探索——從刻意追求孤獨到享受薩特的陪伴,或為單純的消遣,或受邀訪學(xué)交流,小到一口深六十三米的古井,大到一個國家的民眾性格。

而無論走到哪里,女性地位都是她關(guān)注的問題。

在日本,她到工業(yè)區(qū)采訪女工,聽她們訴說巨大勞動強度下依然不平等的薪酬;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她與一群自由職業(yè)女性探討男女分工的合理性;她指出在開羅的露天咖啡館見不到一個女性,也從埃及女性的生育之困與離婚之難中看到兩性在社會、公民和經(jīng)濟權(quán)利上的巨大不平等。

開放的心態(tài)與旺盛的求知欲推動著波伏瓦不斷更新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正因如此,她的生命從未停滯,始終處于成為自己的進程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第二性》中,波伏瓦提出:“女人并非生為女人,而是被塑造成了女人?!?/strong>揭示了女性為何長久以來處于被忽視與被壓迫的境地。但那時的波伏瓦仍寄希望于女性的地位會隨著社會變革而變化,后來她親口說道,在她自己看來,《第二性》并不是一本號召斗爭的書。

20多年后,她對女性主義思想有了更成熟的闡述:“女性追求的不是成為女人,而是成為完整的人?!?/strong>而她也終于跳出理論,正式宣稱自己是女權(quán)主義者,并認為 “女權(quán)主義就是要為實現(xiàn)女性特有的訴求而斗爭”。

今天是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生日。

117年前降生在巴黎蒙帕納斯林蔭道103號的小女孩,不但實現(xiàn)了她在19歲時寫下的宣言:“成為自己”,也激勵著無數(shù)人去追求值得一過的人生。

從中產(chǎn)家庭的規(guī)矩女孩到敢于清算人生的劃時代先鋒,波伏瓦走過的路也可以成為你的地圖。

她在《清算已畢》里寫下:“我始終面向未來,興高采烈地去迎接明天的我?!?/p>

而明天的她,正是今天的你和我。

祝我們,都獲得想要的一切。

談你對波伏瓦的認知和了解?

評論區(qū)留言

編輯大大將選出3最走心的留言

贈送《清算已畢》書籍1

包郵寄送。

留言截止時間:1月16日中午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