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發(fā)動后,一通電話打破了韋千里書房的寂靜:“蔣先生被困西安,夫人明日將親赴西安斡旋,還請先生卜一卦,定奪吉兇?!?/strong>韋千里沉吟片刻,答道:“命理術數雖為末道,卻也能窺一二天機,明日請來一見?!?/strong>

第二天,宋美齡親至,他用六壬起卦,斷言“有驚無險,蔣先生必平安歸來?!?/strong>他又補充的一句話,卻仿佛預示了蔣介石一生的軌跡——“過六十,宜卸甲歸田,否則兇險難測?!?/strong>

天賦異稟的少年奇才
韋千里出生于1911年,浙江嘉興人。父親韋石泉,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命學家,深諳古代命理之術。彼時正值清末,帝國搖搖欲墜,一切仿佛都預示著未來將是一片混亂的圖景。
韋石泉常常嘆息:“亂世之中,無人能獨善其身,但若能窺破命數,或許還能在這茫茫紅塵中找到一絲安寧?!?/strong>

韋千里十六歲時,韋石泉因病去世。他緊緊抱著父親留下的一摞命學手稿,眼神里卻充滿了迷茫和困惑。他開始思考一個從未有人教過他的問題——父親窮盡畢生精力研究命理,可是到了最后,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父親去世后,家境愈發(fā)窘迫,韋千里不得不肩負起生活的重擔。他一邊拿著父親留下的手稿為人占卜算命,一邊拼命用功學習。他沒有放棄求學的機會,最終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的中文系。
他對古籍和文字有著天然的敏感度,而玄學的研究讓他在學習中如魚得水。漸漸地,他開始受到教授們的關注,甚至有些教授對他的玄學知識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找他探討命理與哲學的關系。

復旦大學的幾年光陰,是韋千里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期。除了吸收傳統(tǒng)文化知識,他還接觸到了更多來自西方的哲學思想,比如宿命論、自由意志等理論。
畢業(yè)之后,他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是選擇進入政府機關,謀一份穩(wěn)定的職業(yè),還是依靠自己的命理學術,在亂世中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路?

韋千里終究沒能逃過自己的好奇心,開始效仿父親,為自己的人生測算未來。他認真布下卦象,細細解讀盤中的每一絲暗示,最終,他在卦中得出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此生如寒弱之金,缺乏微火難以得志,富貴無大望,只合筆耕硯田,平凡度日?!?/strong>

亂世中嶄露頭角
1930年韋千里復旦畢業(yè),來到上海準備為自己拼一個未來。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對傳統(tǒng)命理學有著深入的研究,再加上多年求學帶來的文史積淀,他早已不是那個單純的命學繼承者。
他知道:若想在亂世中謀得立足之地,僅靠舊式的玄學套路是不夠的,必須要讓普通人也能理解這些復雜的學問。
韋千里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著手撰寫一本嶄新的命理著作。他將復雜的八字命理、五行推演,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加入了許多民間的案例作為說明。這本書,就是后來被譽為命學經典的《千里命稿》。

這本書很快成為暢銷書,韋千里也借此在上海命學界嶄露頭角。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上海灘的戲曲名伶找到韋千里,想讓他為自己算上一卦。這位戲曲名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梅蘭芳。

韋千里推演了一番后,不但準確地說出了梅蘭芳過去的種種經歷,還大膽預測了他的未來:“此時雖為戲伶,三教九流之末,但將來必然步入政界,飛黃騰達?!?/strong>
這番預測震驚了梅蘭芳,后來的事實也驗證了韋千里的精準。數十年后,梅蘭芳果然以特殊身份參與了國家的重要事務,這讓韋千里的這次預言成為命理界的傳奇佳話。

梅蘭芳的故事傳開后,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有富商,有軍閥,還有風塵女子和普通百姓。無論來人身份尊卑,他一視同仁。他的精準不僅體現在對未來的預測上,更體現在對人性的洞察。
真正讓韋千里在命學界聲名鵲起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

蔣介石被張學良扣押,整個中國政壇震動不已。亂局之中,各方勢力明爭暗斗,甚至連最頂層的人物都無法看清接下來的局勢。
而就在這場危機爆發(fā)后不久,韋千里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電話那頭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他用急促的語氣說道:
“韋先生,蔣委員長如今身陷囹圄,形勢岌岌可危。宋夫人將親赴西安交涉,但此行生死未卜。明日,她將親自登門,還請先生為其卜一卦,定奪吉兇。”

韋千里輕聲回答:
“命理不過是小道,終究只能為人提供參考。但若是蔣夫人執(zhí)意,我也愿盡力而為?!?/strong>
第二天,宋美齡如約而至。韋千里在書案前擺好了銅錢和龜甲,凝神推演了許久,緩緩說道:
“此卦象雖顯兇險,但蔣先生終將化險為夷,平安歸來。然而,他的命數注定過了六十歲便宜盡數散去,若執(zhí)意追求權力,恐會釀成大禍?!?/strong>

宋美齡聽進了韋千里的話,留下一筆豐厚的潤金后便匆匆離去。隨后的一切正如韋千里所預測,蔣介石平安回歸南京,而韋千里的名字也因此傳遍了整個中國。

與權貴的交鋒與思考
經過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就對韋千里產生了好奇,想要看清自己的命運。派出元老于右任,到上?!扒筘浴保?/p>
“韋先生,今日不是為了我自己來。我有一位朋友,身陷迷茫,需要先生指點?!?/strong>

韋千里聽出了這“朋友”并非普通人物,拿起銅錢開始起卦。推演之后,他將卦象一字一句解釋清楚,于右任聽罷,不禁陷入沉思。許久,他點了點頭,說:
“先生所言,切中要害。時局艱難,果然連這等權勢之人,也無法掙脫命運的枷鎖。”

起初,蔣介石只是通過宋美齡等人請韋千里測算一些大事的吉兇。而每一次推演,都精準得令人心驚。
他曾在一次預測中提到:“您的大運在49歲之后會有一次極大的動蕩,若能平穩(wěn)度過,尚可延續(xù)。但若強行逆勢而為,后果恐不堪設想?!?/strong>

蔣介石當時雖不置可否,但將這句話記在了心里。多年后,當他在1949年被迫退居臺灣時,這句話忽然浮現腦海。他曾對身邊親信感嘆:“韋先生果然見識不凡,他早已預見了今日?!?/strong>
有一次,蔣介石派人密信請韋千里推算中日局勢,尤其是抗戰(zhàn)局面未來的走向。韋千里看著手中復雜的卦象,輕聲說道:
“局勢雖危,但中土終不會失。日本的銳氣雖強,卻如烈焰,旺不過七年。這場戰(zhàn)爭,國人若能齊心,七年之內必勝。但之后的局勢,卻會更加復雜,遠非一戰(zhàn)可定乾坤?!?/strong>

這番話被傳回南京后,蔣介石默然許久。他知道,韋千里并非泛泛之輩,他的預測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對歷史、時局以及命理的大局結合所作出的判斷。
山西軍閥閻錫山也曾找韋千里算卦。他特意派人送上厚禮,并附上親筆信,希望請韋先生預測自己未來的命運以及山西局勢的走向。

他推算后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分析了閻錫山的命盤,字里行間卻充滿警示:
“山西雖險,可守而不可攻。若生貪念,妄圖擴張,恐反受其害。”
閻錫山看后雖點頭稱是,卻終究沒能忍住對權力的追求。后來,他在解放戰(zhàn)爭中多次試圖與中共作對,最終兵敗山西,一度被迫逃亡。

隨著名聲越來越大,韋千里的書房也變得越發(fā)熱鬧??伤麉s逐漸感到一種淡淡的疏離感。他看到那些求測者,許多人只關心自己的得失,卻從不反思自己的內心。
韋千里開始意識到,命學的真正意義,不在于預測,而在于啟發(fā)人心,引導人們找到與命運和解的方法。

跳出命運的限制
韋千里的人生到了晚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他不再執(zhí)著于過去那些聲名鵲起的成就,也不再刻意追求對命運的精準預測。與其說他老了,不如說他真正“脫離”了命運的束縛。

定居在一個風景清幽的小院子里,沒有十里洋場的喧囂,遠離了曾經圍繞他的權貴名流。每當有年輕人慕名前來向他請教時,他都會微微一笑,說:
“命理的意義不是知道未來,而是讓你明白,該如何面對不可知的未來?!?/strong>
他育有六個子女,其中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但這些孩子卻沒有一個人愿意繼承他的衣缽。

子女們覺得,父親所研究的命理學,是封建迷信的產物,與他們追求的現代科學格格不入。韋千里的長子還試圖勸說父親放棄命理研究:
“父親,時代變了,現在已經不需要靠算命來指點人生了,我們靠努力也能改變自己的命運?!?/strong>
他只是笑著說道:
“你說得沒錯,命運的確可以靠努力改變,但這改變的是‘運’,不是‘命’。不過,無論如何,你們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因我而束縛。”

1980年,韋千里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去世并未引發(fā)太大的轟動,因為他早已淡出了公眾的視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