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慶莊橋,盧江良/攝)

星橋的慶莊橋

盧江良

位于杭州市臨平區(qū)星橋街道的慶莊橋遺址公園,就在我家新購買的房子所在的樓盤對面。那年冬天的一個黃昏,離用餐還有些時間,我步行去那邊閑逛。只見在公園一隅的草坪上,陳列著一座旱石橋。走近一看,橋腳處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記載著:“南北向跨慶莊橋港。三孔石梁橋,橋長6.79米,寬1米。橋西側橋名兩旁陰刻紀年‘甲子仲冬重建’”。

甲子,作為一個干支,每六十年循環(huán)一次,距今最近的是1984年,最遠的則為公元4年,早在西漢末期,這中間穿插了30多個年份,著實讓人無法了解這座橋到底重建于何時。不過,橋名是確切,只是覺得有些奇怪:橋與河的關系,一般有河才有橋。因此,橋名往往以河名加“橋”字命名,但“慶莊橋”與“慶莊橋港”,顯然是倒過來的,這頗為罕見。

那么,慶莊橋港又是一條什么樣的港呢?正思忖著,抬頭瞧見草坪盡處有一條河,它半環(huán)繞著這座公園,隨后兩端兀自伸展,不知道蜿蜒去了何方。我猜想,那條河應該就叫“慶莊橋港”吧!又見那條河上面新建著一座大橋,車輛和行人正來回穿梭,想當然地認為:這座旱石橋原本一定是在新橋的位置,只是因無法適應當前交通的需求,所以被替代了吧。

這樣推測著,走向那條河,去觀賞沿河風景??删驮诤影跺捱_的當兒,意外發(fā)現(xiàn)一塊鎮(zhèn)街級河長公示牌,上面標著這條河的名稱,并非“慶莊橋港”,而叫“永東港”。于是,對這座旱石橋的來源,重新產生了疑問。我立定在原地,掏出手機,搜索“臨平區(qū)星橋街道慶莊橋”,遺憾的是,沒有相關信息;再搜索“臨平區(qū)星橋街道慶莊橋港”,也是一無所獲。

既然石碑上記載著“南北向跨慶莊橋港”,只要打聽到慶莊橋港的位置,自然也就清楚了旱石橋的來處。這時,我望見新橋那邊有一大片菜地,幾個菜農在干活,便沿著永東港,越過新橋,來到了菜地??稍儐柫巳娜耍皇潜镜氐?。正感到無望,逢見一位古稀老人,他在改革開放初期,這個社區(qū)還是農村時,擔任過幾年大隊長(相當于現(xiàn)在的村主任)。

在與老大隊長的交談中獲悉,旱石橋確實來自于慶莊橋港,但那條慶莊橋港已經被填沒了。我問,慶莊橋港原本在哪里?老大隊長指了下遠處的樓盤(那是我家新房所在地),說就在那個地方。隨即,又指了一下慶莊橋遺址公園,告訴我:“那個公園原先叫‘小涼公園’,是以我們居住的小區(qū)名稱命名的,后來因為那座橋移過去了,才改成現(xiàn)在這個名稱。”

至于旱石橋為何取名“慶莊橋”?當地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在晉代,星橋街道這一帶為臨平湖,與杭州西湖同為海跡湖,岸邊有一個村莊,名為“慶莊”。當時的村民為方便過湖,建造了一座木橋??墒?,后來湖面經常泛濫,村民就在木橋的基礎上,改建成了一座石橋,以確保村民通行安全。這座石橋,便取名“慶莊橋”,一以村名命名,二寓意慶祝?。

關于慶莊橋的情況,大致也就如此。應該說,在臨平這個區(qū)域內,它不像廣濟橋,系古運河上唯一一座大跨度的七孔石拱橋,不僅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更是古運河文化的重要象征?;也不像橫跨于上塘河的五云星橋,薈萃了從多歷史上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是星橋街道的命名來源??梢赃@么認為,慶莊橋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橋,只是一座默默無聞的橋。

然而,每次去新房子那邊,當我瞧見那座旱石橋時,雖然不一定記得起它的名稱,但總會想到臨平區(qū)特別是星橋街道的過往。在我的心目中,慶莊橋已不再是一座曾連接兩岸的實體建筑,而是一處承載著地域變遷的歷史遺存——它鐫刻著一方水土的獨特印記,凝聚著一個地域的人文風情,從遙遠的時空穿越至今,讓城市留下了記憶,讓人們記住了鄉(xiāng)愁。

2025.1.17于杭州

盧江良:憑著良知孤獨寫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眾號: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騰訊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