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寫道,公元1618年,徐霞客游安徽齊云山,觀五老峰,講玄帝塑像傳聞。接著,徐霞客齊云山龍涎泉,覺得像雁蕩山的龍鼻水,贊石橋比天門更美。

丙辰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一,東方一縷云彩散開,天空大大晴朗起來。濤陽叔翁因腳被凍裂,無法行走而留歇于榔梅寺中。

徐霞客急著同汪伯化順著西天門下行,經(jīng)過雙溪街,山勢已顯得開闊。五里路后,山勢重又漸漸合攏。溪水環(huán)繞,山石倒映溪中,令人愉快,他們頓時游興倍增。他們從山溪口順著小路進去,翻越過一座山,經(jīng)過兩里路,到達石橋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石橋巖側(cè)面的外巖,高峻綿延如白岳山的紫霄巖。外巖下,都是利用巖石作殿堂。山巖的顏色都是紫的,里面唯獨只有一條蜿蜒的青色石龍。龍涎泉的龍頭垂突有一尺多高,水從龍口往下滴淌,很像雁蕩山龍鼻水。外巖右面,一座山橫跨而過,山中間是空的,這就是石橋。

石橋似彩虹飛架,下面空的地方恰好像半個月亮。徐霞客坐在石橋下,隔山還有一山突聳起來,拱對石橋之上,四周很多山峰環(huán)圍,景致比齊云山天門更美。就是天臺山的石梁,也只是一巨石架在兩山之間。而這里以一座山高架兩邊,中間一半是空的,更是靈巧奇幻!他們穿過石橋,走了一里多路,就是內(nèi)巖。內(nèi)巖上有飛泉飄灑,中間還有僧人供給齋飯,真是在佳境中。

徐霞客返回外巖吃飯。他尋覓到一位向?qū)?,得以順著山崖左邊下山。灌木草莽中的兩座山間夾有一條溪澗,道路難走,加上漫天大雪迷漫,行走非常艱難。向?qū)裥煜伎腿ジ祹r,不必去觀音巖。徐霞客擔心不能兼顧游覽棋盤、龍井的勝景,沒有應(yīng)允。

他們走了兩里路,看到溪澗中有一潭深水,碧綠得深而無底,也像是“龍井”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又走三里路,山崖和山澗都已窮盡,高懸的瀑布忽然從山坳間飛掛下來數(shù)丈,也是此中奇異的勝境。他們轉(zhuǎn)而往上攀登,在山脊口行走兩里路,就見棋盤石高高的峙立于山頂,形狀像往上托起的一朵菌,大有好幾圍。他們登上棋盤石,上面覆蓋的積雪就像潔白的玉。他們回頭看傅巖,高聳于云際。傅巖到棋盤石距離也很近,他們后悔沒有聽向?qū)У脑?。棋盤石旁有座文殊寺,寺中翠竹碧綠、山石清秀,相互輝映。

他們轉(zhuǎn)向東,再朝南走二里路,翻越兩座山嶺,在山腰處見到觀音巖。觀音巖禪院清凈整潔,然而并沒有什么奇觀。

徐霞客特別后悔的是,已看到傅巖,卻失去了游傅巖的良機。他們?nèi)耘f翻越山嶺朝東方走下深坑,石澗四周有山崖圍合,不時有深水潭,大的是淵,小的有如柞臼,都說是“龍井”,不能分別出哪處是“五龍井”,哪一處是“九龍井”。

他們往前總共又走了三里路,石巖中石脈隱隱約約,向?qū)е钙渲幸惶幷f是“青龍”,指另一處說是“白龍”,徐霞客微笑著點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又在亂崖中看見一塊石頭嵌在崖壁,懸垂空中,有水往下流注,外面有橫石跨越,很像天臺山的石梁。道士汪伯化因天色近晚,請求徐霞客迅速順著山澗尋覓大龍井。忽然遇到從黃山歸來的一位和尚,說:“走出這里就是大溪,還要去觀賞什么景致?”于是他們返回。

他們走過一里多路,從其他小路向漆樹園前進。他們在嘎石亂流間奔走,夕陽反照著深邃的樹林,非常幽靜而瑰麗。

他們走完三里路,攀登上漆樹園山頂,徐霞客原以為其山高峻可與齊云山相等,等到仔細一看,文昌閣還算很巍峨的。

徐霞客過去從西天門出來,現(xiàn)在從芙蓉橋進入。他看見三姑巖旁,還滯留著夕陽的光輝,于是先登而上,西下的夕陽正在五老峰間冉冉下墜。

他們回歸榔梅寺時,已經(jīng)是吃晚餐的時候了。他們相互追述這一天的經(jīng)歷,才知道大龍井正在大溪口,足趾都已經(jīng)觸及到了,卻因和尚阻止而不能游覽,這也是天意了!

敬請關(guān)注“景致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